重大突破!狼鳗人工繁育技术在烟台通过专家组验收

2019-08-08 18:11:00 来源: 胶东在线 作者:

 

  烟台时刻8月8日讯(融媒体记者 刘妙)8日上午,“狼鳗人工繁育技术”在烟台开发区天源水产有限公司通过了专家组现场验收。这是国内狼鳗人工繁育首次成功,此前只能靠捕捞野生资源的珍稀鱼类,有望迎来广阔的产业化前景。

  狼鳗营养价值高 人工繁育难度大

  狼鳗广泛分布于太平洋的北部海域,是太平洋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美国、加拿大等为其主要消费国。狼鳗味道十分鲜美、营养价值高,蛋白质干重比例高达92.15%,而粗脂肪干重比例仅3.53%,是真正高蛋白低脂肪的深海鱼类。此外氨基酸总量也远高于其他鱼类。目前,成鱼售价高达5000加元1对,养殖前景大,经济价值高。

  2010年10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烟台开发区天源水产有限公司、烟台市海洋经济研究院、青岛金沙滩水产研究公司合作开始“狼鳗人工繁育技术”课题。

  2010年10月、2012年9月分两批引进的70尾狼鳗鱼苗中,培育出亲体(可繁殖的鱼)34尾。2016年,采集约1万粒卵子,孵化不成功;2018年,采集约3万粒卵子,孵化不成功;2019年,采集约10万粒卵子,孵化仔鱼7尾,成活6尾,培育成功2尾。

  简单的数据背后,是10年艰辛。“狼鳗孵化期长达120多天,是目前已知孵化时间最长的鱼类,孵化过程中,温度、盐度、湿度、病害、设备等,一个小因素就有可能导致孵化失败,难度极大。”中国水产研究所黄海研究院教授陈四清说,“除加拿大一水族馆在模拟自然环境下,成功繁育过一次狼鳗外,目前国际上还没有狼鳗人工养殖的技术和数据可以参考。”

  成功通过专家组验收 助力烟台海洋种业发展

  在烟台开发区天源水产有限公司工厂内,2尾狼鳗苗正欢快地游弋,身长2米的亲体狼鳗也闲适地休憩。据介绍,度过孵化期的狼鳗生长迅速,两年就可长到20公斤。

  现场,来自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集美大学、鲁东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等国内海水鱼繁育方面首屈一指的专家听取了项目组工作人员介绍,查看了生产环境及相关资料记录,确认了课题组培育成果。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专业教授张全启表示,从0到1,从无到有,狼鳗的人工繁育过程很艰辛。虽然此次只培育成功2尾鱼,却为狼鳗人工繁育技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将来发展规模化养殖提供了助力。

  “烟台历年来高度重视水产种业发展,育苗产量、产值位居全省首位,省级以上原良种场17处,其中国家级7处。”烟台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渔业科科长孙利东说,“从水产种业发展趋势看,狼鳗生长速度快,抗异性、抗病力高,是陆基工厂化养殖是比较好的品种。科研单位和繁育企业10年付出,换来狼鳗育种阶段性现场验收成功,但未来的路还很长,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实现狼鳗规模化人工繁育,为烟台水产行业提供新的优质品种和发展动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