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 三伏天,拉紧防溺水安全网

2019-08-08 11:23:26 来源: 聊城日报 作者: 刘海恒

本报讯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海恒) 当前正值高温酷暑季节,学生因涉水游玩、游泳等导致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给全市预防学生溺水工作敲响了警钟。关于预防溺水需要知道哪些知识?如何识别、抢救落水者?一旦溺水如何自救?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我市河流、湖泊、水库、塘坝众多,存在学生因游玩、游泳引发溺水事故的隐患。本着“生命至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人人都应熟知预防溺水的措施。聊城市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医师谷金君建议,不应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能到水情不明或比较危险且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游泳应当选择安全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务必了解清楚。学生游泳要多人同行,并在老师、教练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带领下去游泳。在游泳前,必须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下水前做好拉伸运动,平时四肢易抽筋者不宜游泳。

游泳时,要对自己的水性有自知之明,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一旦在水中发生意外,首先要保持镇静,千万不要拼命挣扎,这样只会使体力过早耗尽,身体更快地下沉。也不要大喊大叫,很容易发生呛水。”谷金君说,“要尽量用嘴吸气、用鼻呼气,以防呛水,尽量保持心态平静,并听从救援者指挥,不要随意拖拽、盲目挣扎。否则,不仅自己不能获救,还可能危及别人的性命。”

谷金君提醒,在识别溺水者时必须注意,无声无息的溺水更危险。最初的挣扎过后,溺水者体力消耗殆尽,鼻子和嘴不能时刻露出水面,不可能进行大幅度的挣扎和呼救。“这种情况最危险,也很容易被其他人忽视,经常因无人发觉而得不到及时救助,最常发生在儿童身上。”因此,大人带孩子游泳,必须时刻注意孩子的表情,发现苗头不对,要立即施救或呼喊他人帮助。

那么,在对溺水者进行抢救时要注意什么?从近期频发的相关新闻中不难看出,对施救者而言,抢救溺水者危险系数很高,必须量力而行,绝不能贸然下水,未成年人更不应盲目下水施救。谷金君告诉记者,溺水导致的肺水肿、缺氧、心跳呼吸骤停是致死致残的首要因素,部分溺水者早期因寒冷、惊吓或淹溺初期水的刺激引起喉部反射性痉挛,造成窒息缺氧。发现溺水者后,首先应当拨打报警电话和120急救电话,并向他人呼救,争取获得更多帮助。要尽快找到漂浮物抛给落水者,争取使其将头部露出水面呼吸。

溺水者被救助上岸后,必须进行及时、有效、专业的现场急救。记者了解到,一旦发生溺水,必须争分夺秒清理开放气道,施以心肺复苏术进行抢救,抓住4分钟的黄金急救时间。按压溺水者腹部或使其头朝下控水、掐人中、按摩穴位等民间急救土办法,不仅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反而可能危及性命。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娜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