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人爱情诠释七夕,非遗展出为爱“赋魂”

2019-08-07 21:22:00 来源: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作者:

  8月7日,第十二届中国(沂源)七夕情侣节开幕式在山东省沂源县牛郎织女景区举行,此次活动围绕七夕爱情文化主题,将举办“爱的传承”民间艺术团剧目展演、“爱的印象”非遗及美陈展示、“爱的瞬间”爱情主题摄影展等十大主题活动。同时,王氏葫芦画、“蔡氏木雕”、齐氏剪纸等众多非遗项目集中亮相,为游客提供精彩纷呈的“爱情大餐”,为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注入新的活力。

  甜蜜七夕,上演动人爱情

  七夕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越来越成为人们表达爱意的载体。2007年,沂源县被中国民俗学会授予“牛郎织女传说之乡”称号,沂源县围绕发扬七夕传统文化,举办了十二届浪漫甜蜜的七夕情侣节,本届七夕情侣节将以“浪漫七夕,爱在沂源”为主题,深入打造牛郎织女爱情文化,继承和发扬传统民俗文化,全面宣传推介沂源旅游。

  作为“中国爱情文化源地”,沂源县动人的爱情数不胜数,开幕式上,7对夫妻的动人爱情故事赚足了观众的眼泪,有离婚不离家、带着瘫痪前夫改嫁的郑作霞,有追随爱情、为爱回乡的孙雪莲夫妻,有数十年如一日照顾瘫痪丈夫、挑起一家之主重任的马振荣,还有义无反顾、无怨无悔照顾夫家亲人长辈近30年的冯克香……一个又一个的故事,诠释了爱情的包容、承担、付出与无私,见证了爱情的力量神圣和伟大。

  非遗展出,助阵七夕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展出是本届七夕情侣节的亮点之一。淄博木雕工艺的“领头羊”之一的“蔡氏木雕”,用刻刀把一个个木头做“活”了起来,各种木雕作品在此呈现在观众眼前,惟妙惟肖的形态、诗情画意的意境,无不吸引着每一名观赏者。非遗文化木雕行业传承人马文庆告诉记者,自己一开始是对木雕感兴趣,喜欢木雕,于是向“蔡氏木雕”传承人蔡元和学艺,随着对木雕的深入研究,他觉得木雕这种老手艺作为非遗文化,必须进行好好的传承、发扬,让木雕作品走进千家万户,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文化,让淄博的木雕作品在全国绽放光芒。

  沂源煎饼制作技艺于2008年被列入淄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沂源县的特色文化之一,其传承人江照云说,沂源煎饼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抗日战争时期,在沂源县的后方战场,百姓宁可自己挨饿、吃野菜,也要给前线的战士送去煎饼,煎饼作为红色记忆,更应该被传承下去。”

  “火红的太阳刚出山呀,朝霞映红了半边天……”,唱着京东大鼓的朱化增,做出栩栩如生的牛郎织女面塑的唐家六面塑主要传承人耿加乾,手工缝制出蕴含着温暖与亲情的花棉衣、布老虎等布艺边的传承人边敏,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七夕情侣节集中亮相,为牛郎织女的传说赋予了新的活力。

  民俗新风,带动全域旅游

  近年来,沂源县通过举办七夕经典诵读活动、七夕家庭美德建设活动、七夕文明出行、文明旅游专项行动,进一步延展七夕情侣节这一传统民俗活动的内容,宣传普及传统节日知识,倡导现代节日理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引导人们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促进现代家庭观念和文明理念的养成,为沂源争先进位、走向前列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丰润道德滋养和良好文化条件。

  伴随着席卷全国的全域旅游浪潮,沂源县牢牢把握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这一重大机遇,以全域旅游为统领,充分挖掘和激活沂源丰富而独特的山、水、林、果、文化等资源,积极探索“文化+旅游”发展模式,深入挖掘爱情文化、生命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内涵,统筹推进“修路、建城、治水、兴农”,全面提升硬件设施,不断优化软环境,加快建设国内一流的休闲养生度假目的地,以全域旅游带动全域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年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372万人次,同比增长3.3%,旅游消费总额21.1亿元,同比增长2.9%。

  (齐鲁晚报 齐鲁壹点见习记者 王建炜 通讯员 张琦)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