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山东济青两市市民能去学校里锻炼身体了!免费的!

2019-08-07 18:50: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陈洋洋

  大众网·海报新闻济南87日讯记者 陈洋洋)大爷、大妈们也能去学校里锻炼了?近日,记者从济南市教育局获悉,济南全市范围内具备向社会开放条件的公办中小学校、职业院校,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等时段为群众健身活动提供服务。向社会开放的时间为工作日每天不少于2个小时;公休日、法定节假日、寒暑假每天不少于8小时。记者获悉,青岛市教育部门也在最近印发了校园对外开放的相关通知。 

微信图片_20190710175533.jpg

   资料图 图文无关

  开放力度有多大? 

  工作日每天不少于2小时 寒暑假等不少于8小时 

  济南教育部门规定,在保证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和校园安全的前提下,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等时段为群众健身活动提供服务。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的时间为工作日(非教学时间)每天不少于2个小时;公休日、法定节假日、寒暑假每天不少于8小时。特殊情况暂停开放需提前向社会公示原因和期限。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应带头向社会开放体育场地设施。鼓励民办学校向社会开放体育场地设施。幼儿园和有寄宿生的学校不列入开放范围。 

  哪些体育设施对外开放? 

  运动场等室外设施均免费开放游泳馆等室内场馆鼓励开放 

  记者了解到济南将开放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指的是指全市范围内具备向社会开放条件的公办中小学校、职业院校,经学校主管部门确定并向社会公告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主要包括学校运动场、田径跑道等适用于成人居民个人运动的一般性体育锻炼的室外体育场地设施。鼓励学校向社会开放室内体育场馆。 

  据悉,学校室外体育场地设施均应免费向社会开放,游泳馆、篮球馆、乒乓球馆等室内体育设施经相关部门批准后可向社会低收费开放。根据各学校实际情况,探索实行自主开放、委托第三方管理开放等形式。 

  此外,此次开放条件为体育场地设施须与学校教学区、生活区相对独立,或已经实现物理隔离;体育场地设施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开放区域视频监控系统完善;办理公众责任险。 

  哪些人能去学校里健身? 

  主要学校周边社区居民(含本校学生) 

  记者从教育局了解到,济南校园体育设施开放对象主要是学校周边社区居民(含本校学生)。符合条件的人员凭其所在社区统一发放的健身卡进入活动场地。具体开放对象、开放容量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商所在社区确定并公告。 

  记者获悉,济南将根据学校申报、试点先行、分批开放、逐步推广的原则,具备开放条件的学校按照隶属关系,向上级主管部门登记备案,经审核通过后向社会开放。 

  学校开放产生的费用咋办? 

  新增开放学校启动资金,每校(校区)补贴12万元 

  记者获悉,济南将根据隶属关系,市、区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落实向社会开放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改造、添置、更新、维护、运行和管理人员费用、购买公众责任保险等经费,切实保障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 

  2019年起,市财政设立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专项资金对向社会开放的学校给予补助,补助标准为新增开放学校启动资金(含当年运行经费)每校(校区)12万元,已开放学校运转资金每年每校(校区)6万元。 

  启动资金由市财政承担;运转资金区县已开放学校按照义务教育分担比例和运转资金补助标准由市、区县财政分担,市本级已开放学校由市级财政承担。补助所需资金由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各承担50%。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专项资金由市本级、区县按照管理权限根据开放学校实际情况统筹安排。 

  延伸阅读: 

  青岛:学校可建立负面事项清单入校健身人员须主动签订承诺书 

  81,青岛市教育局印发《青岛市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指南》,以扩大公共服务供给,满足群众体育健身需求。 

  记者获悉,青岛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要在保障正常教育教学以及学校其他各项工作秩序的前提下向社会开放。体育场地设施须与教学区相对独立,通过改造可实现与教学区物理隔离;体育设施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校园视频监控设备及厕所等公共卫生设施完备;对外开放的中小学体育场地应办理公众责任险。 

  此外,青岛校园体育设施开放时间原则上为学生不在校期间,主要在以下时间段:早晨学生未到校之前;晚上学生放学后;公休日、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等。具体时间安排应当考虑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健身群众实际需求、对周围居民环境影响等。如遇到雷、雨、雪等特殊天气,学校场地设施可以不对外开放。 

  学校应制定场地开放实施方案,明确负责人和联系人,明确职责分工,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建立健全校园场地设施开放管理制度、安全制度,确保开放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有序。建立学校和所在地政府、公安机关联动机制,制定突发事件及公共安全工作应急预案,确保遇有突发事件时迅速反应、处置得当。 

  健身人员应持身份证(或居住证、入校卡等)入校。健身人员应到相关单位(居委会或学校,具体执行辖区相关规定)提出申请并登记备案。有条件的区市可以统一制作运动卡,与校园一卡通结合;鼓励通过现代化信息管理方式为健身人员服务。 

  此外,还将建立诚信体系。入校健身人员须主动签订《使用学校体育场地健身承诺书》(见附件2)。学校应建立负面事项清单,对于不遵守管理规定产生不良影响的入校人员,学校有权按规定禁止其入校健身。对违反法律法规人员,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孙华飞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