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庄户民警亲手建起派出所!他用“土把式”造就了碧水蓝天

2019-08-07 15:24: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张珈玮

  大众网·海报新闻济南8月7日讯记者 张珈玮)“我2006年从部队转业。2008年3月份的时候,张所长带着我,和另外一个民警。一共三个人和两万块钱,将郑公派出所从无到有地建了起来。”马振国说,自己刚到郑公时,没有派出所,就临时在废弃学校里办公,没有钱,大家就一起种菜吃。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马振国用自己的“土把式”在郑公落了脚,生了根,重现了峡山的碧水蓝天。

  在废弃农村小学,他用双手搭建起一座标准化的派出所

  2008年3月份,按照组织安排,马振国和另外2名民警共3人到郑公组建新派出所。“三个民警几间房,荒草高过院围墙”是当时最初开展工作的真实写照,暂借的原后店村小学,几间破败不堪的教室就是当时的全部家当。当时的派出所大院到处荒草丛生、蚊蝇遍地、杂乱不堪。由于派出所所处地势低洼,每逢下雨泥水倒灌,院子里泥泞不堪。面对恶劣的办公环境和现实条件,马振国迅速调整自身心态,战胜了畏苦、畏难情绪,利用休息时间,和同事们一起自己动手,清理荒草,清除蚊虫;从地势高处挖土和泥来垒起围墙;平整了地面,种起了菜园;粉刷了院墙,硬化了所内路面和停车场,新建了便民综合服务大厅,用了整整两年的时间,硬是将办公区、办案区和生活区初具规模,和几名同事一起,将废弃了几十年的院落,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一砖一瓦地改建成了标准化的派出所。

  “马所就是什么都能干,他一开始干户籍员,有的地方不懂,他就自己自学摸索,当时屋子里比室外的温度还高好多。”潍坊市公安局峡山区分局政工室宣传科科长臧鹏说,郑公派出所辖区大概有4万多人,2008年行政区划调整后,附近的村民全部的户籍业务压力都压到了马所身上,刚开户籍,办案,执法全部都是马所一个人干。

  没有捷径,他就用自己的“土把式”造就了峡山的碧水蓝天

  行政区划调整之前,峡山区处于三个县的交界处,水源区的地谁抢到地谁种,由于大量施用化肥,导致水源污染。后来,峡山单独设区,马振国就带着所里的民警加大了巡逻力度,只要晚上有拖拉机声音就前去制止。两年之后这种抢种的情况就已经没有了。今年,马振国又带着大家在环湖路拆迁,2008年设区之前,峡山水库库区就有248家违章建筑,其中就有不少养猪场养鸡场,对水源地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目前已经拆除了240家违章建筑,还剩余8家。

  在马振国管理的辖区内,有一户人孙某,2016年派出所要求退耕还湖时,这家人种了不少的小麦,派出所就去做过工作。当时,孙某一家人的抵触情绪就很大。今年,马振国在进行违章建筑查处工作时,发现孙某在库区内建了一套二层小楼,收拾的也非常好。一开始孙某不理解民警工作,根本不和他们谈。就这样,马振国带着民警每天都去家中做工作,前前后后一共持续了一个周,从国家的大政方针,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最终这户人家才同意搬走。

  他有两个“家”,一个“家”装着家人,另一个“家”装着辖区百姓

  郑公派出所距潍坊市区90多公里,是潍坊市直分局中距离最远,最艰苦的一个派出所。马振国在派出所和距离自己单位40多公里的安丘市区的家来回奔波。他常讲的一句话就是“我有两个家,一个家里装着父母妻儿,一个家里有辖区的群众百姓”。 在日常走访过程中,马振国发现辖区群众安全意识淡薄,为了增强百姓的防范意识,他利用村庄广播这种经济有效的形式,把与当地群众密切相关的安全防范和法律知识录制成40多盘磁带,到各村中广泛宣传,有效提高了辖区群众的安全意识,在辖区形成了良好的普法氛围。

  一年雨季,辖区河套村数十名群众被洪水围困,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马振国带领民警借来船只,冒着生命危险,奋战一昼夜,及时将被困群众和他们的牲畜、粮食等财产成功转移到安全地带。事后,获救百姓给马振国送来了“救人危难、爱民模范”的锦旗。马振国对辖区的熟悉程度,真的像了解自己的“家人”一样。一次,青岛市公安局派员到辖区请求帮助,协查当地一名在逃犯罪嫌疑人,在受害人仅仅说明了大体相貌及居住位置后,马振国就脱口而出“极可能是辖区的偏头刘”,果然,经过进一步辨认及核实后,迅速确定了犯罪嫌疑人就是“偏头刘”。马振国对辖区的熟悉情况可见一斑。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孙翔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