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明月
文/图 记者 王晓明 王兵 李波
“征程万里,心心相印。天南地北,革命情深。在那艰苦斗争的年代里,你披艰历险,茹苦含辛……为解放沂源县创造了不朽的业绩。”这封言辞恳切的公函是1979年8月20日,由中共沂源县委寄给远在辽宁旅顺的刘佐司令员的,信中大意是请他回忆当年在沂源石桥指挥的一场战斗——石桥之战。
2019年7月26日上午,在石桥战场旧址,来自山东财经大学的50余名师生,一起听刘佐将军之子海军某部刘军大校讲述了当年那场激烈的战斗。“这场战斗击毙一名日军少将,在山东战场八路军一共击毙两名日军将官,这名日本人是其中之一,他的名字直到2012年我们才知道,以前我们都以为他叫田坂八十八,实际上他叫吉川资。”刘军的介绍立即引起了大学生们对这段历史的兴趣。
当年的战场全貌。当时刘佐的指挥部就在远处的大安顶山山脚下。
海军大校刘军向师生们介绍当年的战场情况。
凌晨遭遇敌人
2019年7月26日活动现场,山东财经大学的2016级大学生张清莹告诉记者,当天一大早,同学们乘车从济南赶到沂源。“为了这次活动,我们提前了解、精心准备,为每一名参加活动的同学制作了统一的服装。”
“当年那场战斗就是发生在这里,”海军大校刘军告诉学生们,1945年4月底,日本侵略军发动了代号“秀岭一号作战”的“扫荡”,总兵力达到十万,其中以精锐主力三万,向我滨海、鲁中为重点的根据地进犯。情报传到山东军区,司令员罗荣桓决定暂停夏季攻势迅速转入反“扫荡”。鲁中军区二团奉鲁中军区司令员王建安的命令,从夏季攻势集结地沂水诸葛、东里店(现东里镇)一带,日夜兼程返回鲁山根据地。
公开资料显示,1945年5月5日,日军旅团长吉川资率日军一个400余人的大队和600余人的伪军,日夜兼程沿博(山)沂(水)路向沂源进犯。沿途行动隐秘,妄图出其不意袭击我军。6日,鲁中军区二团命令三营趁夜亦沿博沂路向石桥方向西进。7日凌晨2时许,西进的三营侦察班在石桥西边与一支队伍迎面相遇,但双方均保持静默。天很黑,伸手不见五指,我侦察兵在两队擦肩而过时,伸手从对方一人头上抓过来一顶帽子,但对方居然沉默不语。两军就这样平静地擦肩而过了。
“当时抓到帽子的时候,侦察兵就已经知道对方是伪军了。”刘军大校说,当时战场上,伪军的帽子是带有帽徽的。“侦察兵立刻向我父亲进行了报告,借着手电筒微弱的光亮,我父亲与营教导员、连队干部等七八位同志在大安顶山山麓开了个敌情分析会。”
此时,被派出去进一步侦察敌情的侦察班长曹科志等人拧着一个敌军便衣探子回来了。三营长刘佐亲自审问,了解到敌人并未发现我方行动,仍继续向石桥方向移动。刘佐查看地图后判定,在石桥设伏最为有利,立刻布置任务,各连迅速进入战斗岗位,按计划展开。当天早上5时许,战斗部署已经全部就绪。
时任烟威警备区司令员刘佐将军1979年重访石桥之战遗址后,调任海军旅顺基地司令员。 资料照片
石桥伏击战我军等待敌人进入伏击圈。 资料照片
石桥伏击战中被歼灭的日军、伪军。 资料照片
敌酋毙命石桥
在刘军大校讲解前,石桥镇党委书记任玉坤告诉同学们,石桥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红色文化的挖掘和整理,“红色石桥”已经为广大市民所熟知,“这次向同学们介绍石桥战斗,已经纳入‘红色石桥’的重点宣传工作,希望同学们在充分了解和认知的基础上,把‘红色石桥’介绍到全省全国。”
“那天早上,先进入我军视线的是敌先头部队。”在活动现场,刘军大校跟同学们继续讲述那次战斗经过。“很快后边几十匹马飞奔而来,进入石桥西北的宽阔河滩。”
1945年6月3日《大众日报》和山东省档案馆部分资料显示,5月7日凌晨,三营侦察班在石桥以南3公里处发现敌人,营长刘佐决定利用石桥一带有利地形和根据地群众的支援,趁敌不备打一个伏击战。天亮以前,八路军主力占领了可直接控制公路及河道的石桥北山345.6高地南坡和高地北坡。同时,从全营挑选19名特等射手组成的突击班,配置在阵地前沿。7日拂晓,吉川资率几十乘骑主力隐蔽地向石桥方向前进,进入了我军埋伏圈。一声令下,营长刘佐命令射击手猛烈开火,一阵排子枪弹钻进日军骑兵群,继而两挺重机枪、三挺轻机枪,紧接着是数百支步枪喷出火舌。敌人纷纷落马,受惊的战马横冲直撞,敌人惊慌失措。随后,八路军向敌人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在战斗中,吉川资拔出战刀,一跃而起。这时,八路军的火力更加猛烈,营长刘佐从望远镜中看到,日军指挥官吉川资头部中弹,当场毙命。鲁中军区二团首长判断,敌立足未稳,应予以攻歼。八路军指战员冲向敌人,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扑搏。这时,附近村里的村民和民兵纷纷前来参战,日军死伤惨重,四散而逃。
石桥伏击战的意义
“我们想通过这样一个机会,邀请刘军大校为同学们讲解一下抗日战争中发生在石桥的这一段历史。”山东财经大学组织部杨立忠老师告诉记者,“学校对这次活动高度重视,参加活动的学生都刚刚入党,是中国共产党的新鲜血液,来到石桥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也是为了增强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刘军告诉山东财经大学的同学们,石桥之战的特点在于不是单纯的伏击战,而是根据战场瞬息万变的情况,审时度势,不断调整战法,可分成预知情况下的遭遇战、伏击战和村落的攻坚战三个阶段。
刘军说,日军开始扫荡并向沂源开拔,八路军得到了情报,并迅速对部署作了调整,这就是预知。在急行军途中与敌遭遇,得到了准确的情报,这是遭遇的收获。为了确证这一情报,营长刘佐派出侦察员抓回一个俘虏,弄清了敌军在遭遇中并未发现我方行动。据此,刘佐与三营其他指挥员分析判断,可根据有利地形来一场伏击战。伏击战取得了意料中的战果。
日军这次“扫荡”仅仅持续了20多天,就仓皇结束。从整个抗日战争史来看,日军这次以败退结束的“扫荡”,也是敌后战场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扫荡”。
此战歼灭日军二百余人,伪军四百余人,缴获战马62匹、武器弹药良多。战后,鲁中军区二团受到山东军区的通令嘉奖。
“这次战斗让日军‘秀岭一号’作战计划彻底搁浅。如果没有击毙吉川资,我根据地的军民将受到日军扫荡计划的巨大冲击。由于吉川资被击毙,让整个战场形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刘军说,在山东军区的统一指挥下,各军区相互配合,按照五、六、七3个月作战计划的部署,相继发起了强大的夏季作战攻势,拉开了抗日战争大反攻的序幕。
一段尘封的历史
记者了解到,由于各种原因,直至2007年刘佐将军去世,也一直认为当时击毙的是日军旅团长田坂八十八。作家萨苏在其著作《国破山河在——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中,记述了石桥战斗,其中提及日军五十三旅团少将旅团长吉川资被八路军击毙。据了解,抗战时期,在山东战场上被八路军击毙的日将级军官有两名:一名是于1939年在聊城被击中,不久后死于济南的中将沼田德重;另一名就是吉川资。但萨苏在书中表示:“奇怪的是八路军战史中却未见记载。”
记者查阅了多种书籍,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中国军事百科全书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渐变》《简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中共淄博地方史》等公开资料,均没有关于击毙吉川资的记载。
“你当然查不到,”刘军告诉记者,2012年纪念鲁中军区成立70周年,在潍坊举行了一个研讨会,有人专门到日本东京的档案馆查阅资料,才知道当时被击毙的是日军少将旅团长,名叫吉川资。“战绩”不错的吉川资曾在1943年3月奉命返回日本,1945年再度调入侵华日军,其指挥第一战时就被击毙在石桥。
《大众日报》对此战的初次报道见报于1945年5月29日,标题就是《鲁中我军反“扫荡”胜利结束打死敌寇旅团长一名》。“吉川资是抗战期间日军在中国战场上被击毙的最后一名将军,这也象征着我们抗战胜利时刻的到来。”刘军跟大学生们说道。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明月
昨天局部雷阵雨你没赶上?注意了,后面几天还有。齐鲁晚报8月5日讯[详细]
济南学校体育场地将向社会开放,公休日、寒暑假每天不少于8小时日前,济南市教育局、济南市体育局等部门联合印发《济南市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实施方案》。2019年起,设立专项资金对向社会开放的学校给予补助,补助标准为新增开放学校启动资金(含当年运...[详细]
实施“名企、名牌、名家”战略,聊城 从南粮北运到北面南销。聊城市凤凰粮食制品有限公司,一名工作人员正在整理成品面粉[详细]
8月25日,菏泽首条公交专用道启用,违规行驶将受罚。市中华路各路口公交专用导向车道实行全天候公交车辆专用,公交车可以在该车道直行和右转通行,社会车辆允许借用公交专用道右转通行,但严禁在该车道上直行或左转[详细]
3年内,所有养老机构都要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截至2018年底,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2240万,是全国唯一超过2000万的省份[详细]
“技术股+现金股”形式持股……山东科创人员迎来政策大礼包◆高校、科研院所按规定自主拟定岗位设置方案,自主聘用人员◆允许科研事业单位以奖励方式将科技成果的所有权赋予科研人员或者给予长期使用权◆省属高校、科研院所对其持有的科技成果,可以自主决定转让、许...[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