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痛点,为转型添“智”力

2019-08-06 10:25:26 来源: 威海新闻网·威海日报 作者: 李文思

把脉痛点,为转型添“智”力

——全市智能化改造现场诊断行活动侧记

◎文/记者 李文思 图/记者 王彦博

7月30日至8月2日,全市智能化改造现场诊断行活动举行,威海市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成员,省联合智能制造研究院、华为、浪潮、工信部电子信息研究中心等单位组成16名高水平智能制造专家诊断团队,深入企业车间,针对公司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进行智能制造现场诊断,开具智能“药方”。

智囊团为企业智能改造把脉问诊。

现场“把脉”

聚焦企业效率提升痛点

7月30日,在山东力久特种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由16位系统供应商组成的“智囊团”围在生产线前把脉“会诊”。

“在工业加速发展的当下,不转型将逐渐被市场淘汰,转型,又面临工艺流程繁杂,分区智能改造后难以同后道工序衔接。”山东力久特种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成一边介绍目前企业智能生产线的升级情况,一边抛出心中积压已久的问题。

力久特种电机是一家具有50多年生产制造专业经验的电机系统制造商与服务商。作为老牌制造企业,力久特种电机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尽管在个别工序上已初步实现智能化,但大部分工序尚需人工干预,工序离散、大量依靠人工,缺乏自动化、模块化应用……”在生产车间,作为“智囊团”小组长、省联合智能制造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光瑞开门见山指出企业的问题。

“这些问题恰是困扰我们效率提升的痛点,该如何改造提升呢?”张成追问道。

“针对工序衔接不畅的问题,建议同数据化系统结合起来。”“针对喷漆、铸铝等岗位,结合产品性能增添机械臂作业,缓解人工压力,降低成本。”……找准问题症结,压在张成心里的大石头也算落了地:“经过专家指点,我们的思路更清晰了,接下来将结合专家建议,尽快制定出智能化改造提升方案,促进企业智能化设备设施安装、更新。”

同样受喷涂、冲压等环节制约智能改造步伐的还有文登奥文电机有限公司。如今,通过专家现场把脉,摸清问题根源,为企业智能改造提供解决方案。奥文电机副总经理侯信和表示,前期对智能化需求迫切却无从下手,这次智能制造诊断活动恰逢其时。“邀请诊断专家深入企业生产现场,结合企业的产品结构、工艺流程、质控手段等情况,更加精准地指出企业智能化改造存在的痛点,再逐一分析、指导,让我们受益匪浅。”

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参与本次诊断的19家企业,涉及机械、化工、食品、新材料等行业领域,借助现场诊断的形式,加快破解企业在智能化改造中存在的技术、人才、管理等问题,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我市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全面提升“威海智造”发展水平。

开出“良方”

培育转型发展新动能

近日,走进南海新区明池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几乎看不见工人忙碌的身影。玻璃加工的前处理、热弯、合片、包装等各个环节全部由智能设备自动完成。

“一块钢化玻璃从原料到成品,生产周期仅需8分钟,生产已实现智能化,但各环节的数据信息收集仍依靠人力统计,准确性难以保证。”站在生产线前,明池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在德一边介绍生产线运作流程,一边诉说着企业智能化改造过程中的问题。

“我们曾为一家配件企业做过一整套MES系统,情况同哪家相似。建议结合企业现有情况,尝试将ERP通过转换整合到MES系统中,实现智能化信息汇总。”此次智能制造专家团成员、工信部威海电子信息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张晓利针对前期成功案例,现场为明池抛出解决“良方”。

政策上支持,智力上助力,提供精准的系统解决方案……一场务实求效的精准服务之旅,帮助企业搭上“智能制造”快车的同时,指明了企业转型方向,推动产业提质增效。“本次活动是助力我市企业向‘智造’转型发展的开端。”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后将持续加大调度服务和政策支持力度,切实帮企业争取、落实各级专项资金,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助力企业冲击新目标,实现高质量发展。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娜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