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聊城的宏伟事业识别干部

2019-08-06 10:23:08 来源: 聊城晚报 作者:

用聊城的宏伟事业识别干部

本报评论员

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是聊城未来崛起的希望和载体。这十大工程,要求聊城十分努力,更要十分团结。

在当前时期,明确奋斗目标,时刻团结群众,铸造聊城精神,是一个鲜明的时代课题。

团结人心,就是凝聚力量。全家过日子,确定了比照的目标,就要全家一条心。能挑担的挑担,能烧水的烧水,能种菜的种菜,能出门的出门。邀请更多的客人走进来,帮助更多的家人走出去,把这个家庭搞活,把共同的日子搞好。就是凝聚所有人的能力,各尽所能,推动家庭进步。

对于一个地方,这条心,就是凝聚所有的建设力量,在各自岗位上,以共同的原则,分别设定目标,以非凡的勇气和创新,去争取更大的成绩。

这条心,就是用市委“争创一流,走在前列,实现在鲁西大地的率先崛起”为标尺,认领自己的工作任务,衡量自己的工作标准。

知耻而后勇,不是一句空话。今年,经过机构改革的洗礼,很多市直部门迎来了新领导、确立了新目标,很多干部也迎来了自己的新岗位,这一方面是组织对干部个人工作能力的认可,另一方面,也是聊城实现发展目标的需要。需要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能身先士卒,要能顶住压力,要能想出办法,要能做出成绩,要能扎实进位,要能突进全省前五。

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勇于革命,革干部队伍和思想中不良作风的命。既要革思想里可能存在的懒政、怠政的官僚主义命,扔掉上了位子就可以稍事休息的享乐主义幻想,更要革工作中容易被忽视的我行我素、不顾大局的自由主义、形式主义命。要清醒地认识到,聊城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领导干部,是为干事创业而设、为干大事创大业而为,尸位素餐,不仅被最广大人民群众切齿痛恨,也与全市上下只争朝夕、力争上游的奋发精神格格不入,更是为党委政府所赋予的职责和使命所不容。

对于有些部门和干部,比照职责看自己,就是看看自己胆小不胆小,比比自己心虚不心虚,量量自己羞愧不羞愧。

聊城要发展,我该怎么办?数月的集中大讨论,是这个设问的起点,对这一问的回答,却要始终贯穿聊城争创一流、走在前列的全过程。任务没有完成,这一问就没有结束。只要聊城没有按照人民所愿走入率先崛起的行列,只要没有如市委全委会确立的目标实现一流,我们的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就还没有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使命,就还要再加油、再提升。

古人韩婴曾说:“谨身事一言,愈于终身之诵。”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辈子喊口号,不如按照这个口号去做实事。《墨子公孟》也告诉我们说,“口言之,身必行之。”就是说,我们嘴上说的,一定要做到。这是古代的君子之所为。我们党的领导干部,行事为人的标准,比古代修为自身的君子标准要高得多。这才是党性和职责的应有之义。

懂得了道理,付诸于行动,我们的事业才能有好的开端。要充分认识未来的艰辛和需要付出的努力,因为没有一个宏伟目标不需要付出艰辛。《吕氏春秋·不苟论》中说:“言之易,行之难。”我们在落后的基础上要想步入全省前列,实现率先崛起,要面对的未来,也是这样的。

真正的共产党干部,是不怕困难的。党员干部的榜样杨善洲曾经说过:“共产党人什么困难也不怕,就怕脱离群众,失掉民心。”经过全市上下的解放思想大讨论,聊城群众对于发展的渴望溢于言表。我们的领导干部如果光说不练,就是实打实地脱离群众。职能部门的工作如果只出工不出力,就是如假包换的忘本。出现这些问题,就会使各级职能部门变成衙门、忘了职责,最终失掉民心。

所有的聊城干部都要明确,未来的聊城需要全市上下一条心,紧密团结,去愚公移山。为聊城奋斗,聚聊城民心,锻聊城精神,是历史赋予今天时代潮流中的我们光荣的使命。诸君肩头,责任千钧。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娜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