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明月
山东产研院日前挂牌成立,在省内外引起不小轰动。据悉,这是山东第一家“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承担着山东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和制度创新的示范样板的双重角色。”
8月5日,科技日报以较大篇幅,推出文章《转型升级的山东 需要这样一所产业技术研究院》。报道指出,被冠以“保守”标签的山东不断尝试突破自己,山东产研院就是最新的尝试。作为山东省制度创新第一批重点项目之一,山东产研院是一个“四不像”的机构。签约专家、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院长吴一戎院士透露了重要信息:“(山东产研院)运行的机制在国内有很多创新的地方,我们对它寄予很高的希望,也希望相应的成果能够在山东转移转化。”
所谓“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就是“既不像机关,又不像学校,既不像企业,也不像事业单位”,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市场化取向。去年,山东党政代表团赴苏浙粤三省学习,苏浙粤一些新型研发机构,“管理机构企业化管理,科研机构市场化运作,专干政府不能干、企业干不了的,推动新技术走向市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不少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认为,山东的科技创新,长期是政府给钱、政府推动、政府评价,这种状况必须改变;山东要创新发展,必须对标先进、积极作为,要有这样的“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
“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让地方领导“着迷”,让专家学者“着迷”,让媒体“着迷”,关键在于“四个像”。山东首家“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诞生在泉城济南,与这座城市“山泉湖河城”独特自然禀赋水乳相融、浑然天成。有领导同志说,“四不像”产研院像山,代表着科技的高峰;“四不像”产研院像泉,澎湃着创新的活力;“四不像”产研院像湖,汇聚起八方英才;“四不像”产研院像河,串联起“政产学研金服用”的完整链条。一句话,这类“四个像”才真像创新的样子。
据报道,山东产研院成立前两年,山东省、济南市财政分别安排5亿元,并在5年内逐步增加至各10亿元给予产研院扶持。而该院的目标更雄心勃勃——力争到2025年,实现加盟机构100家,累计衍生孵化企业1000家,转移转化先进技术10000项。我们深信,山东产研院只是开始,山东的“四个像”新型研发机构一定越来越多,山东创新发展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新闻多一点
转型升级的山东
需要这样一所产业技术研究院
千呼万唤中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山东产研院)终于露出了真颜。7月30日,山东产研院的挂牌成立,让在场的政府、院所、企业代表喜上眉梢。
长期以来,被冠以“保守”标签的山东不断尝试突破自己,山东产研院就是最新的尝试。作为山东省制度创新第一批重点项目之一,山东产研院是一个“四不像”的机构。不像事业单位、不像高校、不像企业、也不像科研院所。对此,签约专家、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院长吴一戎院士透露了重要信息:“(山东产研院)运行的机制在国内有很多创新的地方,我们对它寄予很高的希望,也希望相应的成果能够在山东转移转化。”
那么,山东产研院是一所什么样的研究院呢?“后工业化”时代的山东为何需要这样一座产研院?
在山东,这所产研院要创造新产业业态
“在未来5年到10年,我们要在山东创造一个新的产业业态。”在揭牌仪式上,山东产研院院长孙殿义语气自信:“这个业态,是引领性的。”
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这种业态之新表现在充分放权。该院将拥有包括市场导向的管理机制、灵活包容的人才机制、开放创新的合作机制,建立多元化股权收益激励机制及成果导向的绩效评价机制和分配机制等。
履新以来,这不是孙殿义第一次阐述自己的事业。20天前,在山东滕州举办的中国科学院联动创新系列论坛——新材料产业发展论坛上,面对着出席的中科院、山东省科技厅、枣庄市领导,孙殿义谈了很多。
“根据库兹涅茨产业结构分析理论,三次产业结构为6.5∶44.0∶49.5,第三产业比重近半,山东产业发展正在向后工业化经济过渡。”实际上,从经济总体指标、产业结构指标、三次就业结构指标、城市化指标、消费指标五个层面,孙殿义都得出了山东“后工业化”阶段的结论。他认为,山东产业转型、绿色发展、创新发展成效显著,但产业结构依然偏重。如何解决?孙殿义给出两个方向:第一,山东的市场活力快速释放,但政策机制尚有巨大空间;第二,向“后工业化时代”过渡,山东的技术创新对产业支撑度还需加强。
放弃中科院厅官的“孙大侠”,到底要下一盘什么样的棋
这是一份“超豪华”的咨询委员会名单。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院长吴一戎在内的九位两院院士担任这个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同时,在揭牌当日,21个重大项目确定落地山东。其中,有空天技术项目,有人工智能项目,有工业机器人项目,每个都是山东急需的。
院士都是业界翘楚、产业领军者。部分“院士项目”的落地,离不开山东层面的努力,也离不开孙殿义的运作。
对于孙殿义本人,科技日报记者有多次接触,“思路开阔,务实专业,重视成果转化”是他留给记者的印象。在辞去厅官,担任山东产研院院长之前,孙殿义曾任中科院院地合作局局长、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等职。在科技系统专业领域耕作多年,对技术方向和地方需求有着深刻而独到的理解。很多人认为,此次到山东,被称为“大侠”的孙殿义必将深耕多年的中科院系统资源导入产研院和山东。
山东、济南的诚意,孙殿义的运作,让院士们看到了潜力。吴一戎院士的话代表着院士们的心声,“山东下这么大决心投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令科技界人士欢欣鼓舞,所以我选择山东,带着落地项目签约山东”。
据本报记者了解到,山东产研院将通过“人才+项目+平台+投资”的模式,广泛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等展开合作,引进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突破产业核心技术,打造山东省“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的示范样板。
另据了解,成立前两年,山东省、济南市财政分别安排5亿元,并在5年内逐步增加至各10亿元给予产研院扶持。而该院的目标更雄心勃勃——力争到2025年,实现加盟机构100家,累计衍生孵化企业1000家,转移转化先进技术10000项。
希望“婆婆”别太多,用“降龙十八掌”打开局面干出样板
对于产研院,很多人特别是科技系统的人并不陌生。
比如赫赫有名的中国台湾工研院。该院将分散在各处的联合工业研究所、联合矿业研究所与金属工业研究所合并,成立了工业技术研究院,并为我国台湾贡献15%的GDP;而6年前成立的江苏产研院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能。
所有这一切,让人艳羡。2018年7月,山东党政代表团赴苏浙粤考察学习,提出了建设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的设想。2019年2月,山东省政府印发《关于建立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创新发展的框架意见》。
按照《意见》,山东产研院是省政府设立的、不纳入编制管理的独立法人(事业)单位,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法人治理结构,着力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推动管理机制创新与技术创新深度融合,促进技术创新集群式突破。
承担着山东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和制度创新的“示范样板”双重角色的山东产研院包含了太多期待。
在揭牌当日下午,山东省自主创新促进中心主任李新峰在朋友圈感叹:“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关键时期的大山东,急需有一批类似的创新引擎引领发展;希望山东产研院‘婆婆’不要太多,少说多做;盼望放弃了中科院厅官的‘孙大侠’,投身到山东大发展的洪流,真正用‘降龙十八掌’打开局面,干出样板。” (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王正君)
来源:新锐大众
点这里,让我知道你在看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明月
山东本科批次录取结束。部分艺术类高校及专业(含山东省属高校招收公费艺术类专业师范生);市级政府委托高等院校培养师范生[详细]
国内外专家学者齐聚泉城共话脐带血领域最新进展。本届大会由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主办、中国妇幼保健协会脐带血应用专业委员会承办[详细]
青岛去年吃掉30万吨"洋水果"。就在随后的一个月时间里,青岛流亭机场海关已验放通过青岛空运口岸入境的进境鲜水果货包机9架,共计106批次、714吨的进口鲜樱桃进入百姓餐桌[详细]
读研考研比例持续上升。"逃避式考研"真的在逃避吗?半岛记者刘丹阳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本科毕业后没有选择进入社会[详细]
据山东省畜牧总站对全省26个集贸市场价格定点监测,7月22日至7月28日,山东省生猪平均价格为19.17元/公斤,同比回升49.77%,环比回升0.31%。进入8月,猪肉需求将逐步增加,但出栏量环比将继续下降[详细]
济南将建24处水厂,两年解决2053个村吃水问题夏季正是用水的高峰期,而南部山区的一些居民却面临五天才来一次水、洗刷得靠雨水的用水困境。对此,济南市城乡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姜涛现场表示,截至目前,全市存在供水问题的村共有2053个,黄路线村就是其中一个[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