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阴县这个村的村民抱团闯城市

2019-07-31 10:03:00 来源: 山东商报 作者: 崔艳红

  41年前,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农民把目光瞄向土地,“冒死”摁下了包产到户、联产承包的红手印,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这是从一次从“总”到“分”的改革和探索。41年后,山东平阴县东阮二村的31位农民把目光瞄向城市,满怀期待摁下了自愿入股、抱团闯市场的红手印,决心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以不断加速的城镇化,共圆全村老少爷们的乡村振兴梦想。

  “阮二嫂”水饺进城市 

  阮二嫂,平阴县榆山街道东阮二庄人,相传这里是《水浒传》“一百零八将”里阮氏三雄的家乡。阮二嫂的贤惠孝顺,在周围十里八乡是出了名的。村里办起了幸福院,十几位老人中午要吃饭,阮二嫂主动请缨来做饭。村支书孙其军既高兴又心疼,疼的是村里的收入不宽裕。阮二嫂想了个新法子,好吃不过饺子,咱给老人换换口味,每月15号、25号两天,包水饺。眼看老人吃得喷香,从县城回村干书记的孙其军留了个心眼。他是土生土长的东阮二庄人,早年在县城开店做买卖,后来村里闹矛盾,把他请回来干书记。以一个成功商人的眼光,孙其军发现了水饺里的商机。和阮二嫂一商量,举双手同意。在大喇叭一喊,报名的竟有几十人。孙其军大手一挥,只要是东阮二庄的媳妇、闺女,都行!这还不算,他专门请人设计了工作室,注册了商标,就叫“阮二嫂”牌原生态手工水饺,天天包,天天送。这么一来,临村的刘官庄幸福院、城里的榆山街道敬老院、山东地摊酒店,都吃上了“阮二嫂”水饺。刨去成本,孙其军一分钱也不留,全都分给了阮二嫂们。

  其实,孙其军请阮二嫂包水饺,这其中有个“梗”。这个“梗”,就是乡村振兴。上任之后,孙其军一直在琢磨,怎么能让乡亲们都富起来。他认为,东阮二庄要振兴,这回得瞄准县城想办法,于是才有了“阮二嫂”水饺进城记。

  “阮二哥”艺惊四座 

  “阮二嫂“水饺香飘四方,“阮二哥”也有绝活艺惊四座,这个绝活,就是东阮二庄的男劳力几乎都是建筑领域的能工巧匠。孙其军看中的,正是这一点。他计划着,把全村的青壮劳力组织起来,有活一起干,有钱一起挣。这个想法一说,无论男女,又是举双手同意。这一回,孙其军搞了个“升级版”,本着自愿原则,吸收31户村民入股,村民和干部一起按下红手印,成立了村集体占51%、群众占49%的阮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孙其军以村办企业的名义,光明正大地参与竞标、谈判,带领120多名男劳力干建筑,20多名“女汉子”干粉刷,4名村“两委”干部带头盯工地,确保工程质量,不拿一分钱。所有大小工程,干完就结算工资,绝不拖欠一天、一分钱,不到半年,公司的盈利就超过了10万元。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可是在孙其军眼里,城市就是个大市场,它虹吸了各路资源,吸引各路好汉来淘金。城市这么一个超级市场,每天光吃喝拉撒就是很大一块儿,东阮二庄还能提供什么服务,进而实现自己的乡村振兴呢?这些问题,孙其军有的已经在做了,有的还在思考。不过,有一条认识是他坚定不移的,那就是,东阮二要振兴,必须从“近城”走向“进城”。 记者 崔艳红 通讯员 赵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石慧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