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海洋发展渔业局:招商到位资金4797万元全部投向优质对虾苗种选育

2019-07-26 09:30:29 来源: 滨州日报/滨州网 作者:

  2019年7月16日,市政府举行工作部门年中“亮进度”、直属事业单位“亮任务、亮措施”政务公开活动。53个部门、单位作了发言。从即日起,滨州日报/滨州网将对发言内容予以刊登。

  市海洋发展渔业局

  今年,市海洋发展渔业局承担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2项,全部按序时进度推进;承担757重点工作2项,按序时进度推进的1项,未达到序时进度的1项;年初承诺重点工作6项,全部按序时进度推进。

  工作进度

  截至6月底,全市实现海洋经济总产值331亿元,同比增长10.5%;渔业经济总产值37.8亿元,同比增长6.1%。

  一是实施双招双引。组织举办了滨州海洋发展招才引智暨市海洋渔业科技创新团队工作会议。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与我市达成合作意向,青岛农业大学与友发、海缘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中国工程院院士包振民与正海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举办主题招商活动4次,签订合作协议6个,落实到位资金4797万元,全部投向了优质对虾苗种选育,并取得良好成效,对于今后拉伸延长对虾产业链条,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是推进经略海洋。编制了总投资750亿元的海洋经济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库。落实渤海生态修复项目扶持资金1.3亿元。扎实推进国家海洋督察反馈问题整改,18项问题已整改完成15项,其余3项按序时进度推进。认定省级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3处,申报省级海洋特色产业园区2处。总投资9亿元的鲁北碧水源海水淡化项目启动建设,海洋化工、滨海旅游、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战略新兴海洋产业稳步发展。

  三是加快渔业振兴。繁育优质苗种320亿单位,同比增长6.7%。成虾养殖全面铺开,新增标准化养殖池塘3.5万亩,推广“135”二茬分级接续养殖面积2.4万亩,红螯螯虾、龙胆石斑鱼等新品种养殖进展顺利。召开“滨州对虾”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启用新闻发布会,制定了产品准入规则,并为首批6家企业颁发了商标授权准用证。海马、盐藻、海参、半滑舌鳎等名贵水产品养殖进展良好,渤海水产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上线运营。

  四是着力服务民生。加强海域动态监管和海监执法巡查,无新增违法违规围填海行为。开展黄河禁渔、海河禁渔、海洋伏季休渔专项执法行动11次,查处地笼等违规禁用网具1300余套并集中销毁,休渔、禁渔秩序稳定。完成各级水产品抽检170个批次,合格率100%。投入专项资金1079万元,在滨州近海和中海、秦皇河等城市水系投放各类水产苗种近亿尾。持续开展海洋观测预报服务,每天在电视台、电台、网站发布《海洋环境预报》。坚持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无渔业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

  存在问题

  受渔业生产季节性因素影响,上半年渔业经济总产值仅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22.6%,未达到序时进度;下半年随着对虾、贝类等大宗水产品陆续出池销售,全年167亿元的任务目标确保能够实现。

  另外,招商引资到位资金数较少。客观上我市渔业经济总量和规模较小,没有大型渔业龙头企业,对外来大企业大资本的吸引力不够强;主观上作为行业主管部门,我们在双招双引工作上投入的精力还不够多,服务意识不够强,对有意向的招引项目抓得不够紧、盯得不够牢。同时,在统筹协调全市海洋经济发展,延伸产业链、价值链方面办法不多、措施不硬。

  下一步措施

  一是大力实施“双招双引”。加强与涉海涉渔科研院校、大型企业的沟通交流,积极组织有关县区主管部门、涉海涉渔骨干企业走出去、请进来,开展招商推介活动,推动科企对接、企业合作。紧盯靠上督导推进,确保中海源“花蛤生态养殖和深加工”、美高美加州鲈鱼养殖、海缘海马养殖等签约招引项目落地实施。

  二是抓好渔业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沾化科勒海、无棣新创海洋牧场、北海现代海洋渔业产业园、博兴博华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着力突破水产品精深加工、品牌培育,打造滨州特色“虾贝虫藻”渔业发展模式。

  三是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深入对接海洋强省建设“十大行动”,积极与市委海洋发展委成员单位沟通协调,建立台账,明确措施,压实责任,扎实推进各项目标任务落实。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