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向上海学什么——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

2019-07-26 07:52:00 来源: 大众日报·新锐大众 作者: 赵洪杰 卞文超 代玲玲

  我们向上海学什么—— 

  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 

  

  7月24日-25日,山东省党政代表团在北上南下学习的第三站上海学习。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上海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发展实体经济、增强经济创新力上,向全球科创中心进军;推进以“一网通办”为重要标志的“放管服”改革,加快构建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让“城市大脑”管城市,让“楼宇党建”暖人心,探索超大城市社会治理新路。

  对标上海,就是对标中国最高标准、对标世界先进标准。代表团一行对标上海、学习上海,深挖差距不足,创新发展思路,完善工作举措,深化交流合作。

  打造世界级的经济创新力 

  □ 本报记者 赵洪杰 卞文超 代玲玲

  去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7.5件,比5年前翻了一倍……来到上海“取经”,山东省党政代表团对这里展现出的经济创新力印象深刻。

  规划总面积约95平方公里的张江科学城,是上海向全球科创中心进军的核心载体。“过去,科学家耗费数年才解析一个蛋白质分子结构,现在通过大科学装置,科研人员看清一个蛋白质结构,最短只需2分30秒。”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质谱系统负责人彭超说。

  在张江科学城综合展示厅,记者目睹了一个又一个大科学设施模型的风采:上海光源、上海超算中心、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据统计,上海建成和在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14个,预计到2025年全部建成。以大科学设施为吸引力,张江科学城集聚了李政道研究所、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一大批高端研发平台。

  在上海科创生态系统中,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塔尖,其作用是突破基础研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宽厚坚实的塔基。而将二者连接在一起的塔腰,则是上海打造的众多研发转化平台。

  集成电路行业共性关键性技术投入大、回报低,单个企业研发实力难以企及。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拥有全国最先进的研发、中试设备,2017年被确定为上海集成电路行业的研发与转化功能性平台。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上海为研发中心提供3年5个亿的财政补贴,但补贴要与中心为企业服务运营的绩效相挂钩。自成立以来,公司累计为全国100多家企业提供国产装备和材料验证、共性技术研发和转化等服务。

  功能性平台完全采取企业化运作,由行业相关企业集团和高校产学研合作、联合投资组建而成,虽然股东还没有分过红,但靠服务收入,企业已实现了盈利。据了解,到2020年,上海将建成约30家这样的功能性平台。

  在黄浦江西岸的徐汇滨江区域,记者深刻感受到了“中央活动区”对创新人才的巨大吸引力。

  这里沿江一带过去被水泥厂、油库、码头等包围,后来逐渐成为人气不旺的“工业锈带”。抓住上海世博会契机,徐汇滨江片区启动城市更新,对标巴黎左岸、伦敦南岸,在保存沿江工业遗存基础上,打造出了一个别具特色的滨江公共开放空间——上海西岸。

  承载创新、创意、文化等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的高品质中央活动区——这是上海2035总体规划对徐汇滨江的全新定位。上海西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叶可央说,因为望得见江、触得到绿、品得到历史、享得到文化,这里成为不同于传统的CBD,而是全新的商旅文活动集聚区,对创新人才的吸引力由此不断显现。

  2018年,上海在此成功举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大咖”云集,徐汇滨江正在打造未来上海人工智能国际总部基地,与张江科学城东西呼应。

  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增强创新创业“浓度”,也是上海打造世界级经济创新力一个重要方面。

  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企业服务中心合欢路服务大厅,一家企业从注册到注销,可通过任一综合窗口办理。企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黄海霞介绍,去年10月他们就实现了382项涉企事项单窗通办。

  “一网通办”是上海首创的政务服务品牌。“一”就是一个总门户,服务事项一口进出;“网”就是线上线下融合,服务事项全覆盖;“通”就是全市通办、全网通办、单窗通办;“办”就是只跑一次、一次办成。

  两个“80%”是如何做到的 

  □本报记者 代玲玲 赵洪杰 卞文超

  上海化学工业区有两个数据引人注目:一个是园区进驻的59家企业中,全球500强外资企业占比高达80%;另一个是园区企业产品关联度也达到80%以上。

  集聚国际知名跨国企业最多、产业能级和产品关联度最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最先进,这是如何做到的?

  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是最早进驻园区的企业之一,公司综合管理部主任谭碧清说,企业主要依托石脑油裂变,生产乙烯、丙烯,聚合生产聚乙烯、聚丙烯等产品,由于处于产业链的上游,赛科进驻产业园后,吸引了德国科思创(原拜耳)等一批国际知名化工巨头落户上海化学工业区。

  园区内,巴斯夫、亨斯迈、赢创等全球知名跨国公司比比皆是。管委会副主任余亮茹告诉记者,上海化工区在全国率先以开发区机制和模式建设大型石油化工产业基地,对标美国休斯敦、比利时安特卫普和新加坡裕廊等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引进消化先进的“一体化”理念,通过推进产品项目、公用辅助、物流运输、生态保护和管理服务五个“一体化”,打造综合配套成本最具竞争力的园区环境。

  与一般开发区不同,上海化工区开发伊始就高标准制定了总体和专项产业规划,围绕化工产品链开展招商引资,在开发过程中,不断加强对下游(精细化工、新材料)项目的引资力度,持续做好产业的补链、强链工作,有效避免了投资焦虑,防止了“装到篮子里都是菜”。

  与此同时,化工区对标国际一流,筑牢安全防线,启动智慧园区建设,加快智慧商务、智慧政务、智慧服务应用,实施安全环保监管、监测的智能化改造,做好预测、预警、预报和信息公开工作,确保日常监控更加精准、权威、到位。

  通过“做优营商环境、做强化工产业、做精管理服务”,2018年,上海化学工业区累计批准项目总投资250.84亿美元,销售收入和工业总产值双双突破1300亿元,人均生产率、土地产出比等各项指标领跑全国。其中,聚碳酸酯、异氰酸酯、四氢呋喃、MMA、胶粘剂等产能全球最大,上海化工区也被列为我国七大沿海石化产业基地之一。

  余亮茹说,他们将加快上海化工国际新材料创新中心建设,力争到2020年初步形成“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建成若干孵化平台、中试平台等创新载体,推动上海化工区成为我国化工新材料重要的产业承载区和创新策源地。

  “绣花式”治理绣出城市温度 

  □本报记者 卞文超 代玲玲 赵洪杰

  城市管理像绣花一样精细,上海正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超大城市管理新路。

  7月24日下午,走进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巨型蓝色电子显示屏占据监控大厅一整面墙,牢牢抓住了代表团成员们的视线。

  浦东景区客流、交通拥堵指数、生活垃圾处置等城市运行数据实时监控;工地不文明施工、空气污染、噪音扰民等50多个智能化场景分析在线运行;当日的超期工单、不满意工单和整改进度一并滚动晾晒。

  记者从监控大厅看到,这天15时52分新跃路发现有破坏市容的乱涂写、乱张贴行为,只用了3分钟浦东网格中心就迅速处理完毕。

  实时大屏幕背后,是“城市大脑”24小时全天候、全覆盖运转。浦东的“城市大脑”整合了109个单位、431个系统、308万智能水电气表、近4万物联感知设备。通过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与物联网、视联网、数联网等感知平台对接,建设完善的“神经元”系统,让城市更安全、更有序、更干净。

  浦东新区把大数据视为宝贵资源,打通信息孤岛,“浦东政务云”下有四个枢纽中心:城运中心、党建服务中心、企业服务中心、市民服务中心,海量数据再造了政府服务全流程闭环,精准把握城市24小时的“脉搏”律动。

  相比技术的“硬件”,更见城市治理功底的,是人。城运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城市“管理”,到“治理”,再到“智理”,体现了新区社会治理思路和能力的提升。

  城运中心集合城市网格化管理、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公安等职能部门,成立实体运作机构,实行上下指挥“联勤”制度,16位指挥长经考核上岗,他们的职责不仅仅是上传下达,而且需要具备研判能力和处置能力,第一时间发出预警,形成闭环式的应急处理方案。

  走出超大城市社会治理新路,上海不仅运用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社会管理,还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党建引领的温度。

  如何将分散在各高楼里的党员凝聚起来,是个难题。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综合党委书记薛英平说;“以前的党建更多是对党员进行管理,服务较少。我们转变观念,搭建党建服务中心,推动各类主体资源共享,在春风化雨中引导企业跟党走。”

  7月23日,在上海中心大厦22层的党建服务中心,记者看到党员、群众的一条条需求上了“心愿墙”。“一位独居老人长期住院,需要陪护”,这条7月5日的“微心愿”被上海浦东软件园党支部认领。

  形成党员和群众的需求清单、项目清单和资源清单,涵盖500多项内容,党建服务中心建立“双向认领”机制,把资源提供方和需求方精准对接在一起。

  6条短驳线路38辆巴士,解决白领上下班出行难问题;对接各政府部门,就近为白领解决落户、人才公寓申请等急难愁盼问题……党建服务融入精细化社会治理,在高楼大厦“绣”出了城市温度。

  (本报上海7月25日电 海报新闻上海新闻中心记者庄滨滨、李国亮对本稿亦有贡献)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乐双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