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站分离”引领居民自治,戚谷疃领跑威海

2019-07-24 10:07:00 来源: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作者: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冯琳

戚谷疃社区自1998年开始实施旧村改造工程,至2011年全部完成旧村改造。改造完成时间较其他市区“村”较晚,可戚谷疃近两年却走在全市转型最前列,去年苏州街“城市双修”工程,是威海“第一家”,居民生活环境实现“蝶变”。今年,戚谷疃社区又奋勇当先,成为全市“居站分离”第一站,在新型居委会转型和探索之路上“打头阵”。截至目前,“居站分离”在戚谷疃社区已推行近半年,居民生活发生巨大变化,从走进居委会变为居委会上门入户,居民自主权增高;居站分离,专人专项,社区更精致,居民自娱氛围良好;居委会引领,居民自治活跃,居民成为社区“当家人”!

居民自主:

居委会从坐等群众上门

到主动入户拜访

一直以来,社区承担大量行政性工作。传统的居委会工作人员被大量的行政事务捆绑住了手脚,被动等待居民的需求,很少主动到群众中去。居委会积极入户走访,随时了解居民所需,成了居委会工作人员“有心无力”的两难。工作站事项占据了社区工作人员大部分时间,居委会的职能无形之中被削弱。“居站分离”将工作站与居委会分离,有效解除了两者原本缠绕的麻团,专拨人事负责工作站,其余人则行使居委会职权,从“坐班”变成“走出去”,登门入户了解居民需求,化解居民矛盾,将矛盾化解在楼院之内,避免矛盾升级,使得居委会给居民的服务更贴心、更精致。

全市“居站分离”第一站选定戚谷疃,颇有渊源。戚谷疃社区党总支书记贺冬梅介绍,如今的戚谷疃社区范围就是戚谷疃老村,2011年股社分离时成立了北山和码头两个社区,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这两个社区的居民生活、工作联系密切,有很多共同点,于是鲸园街道又顺势而为,将两个社区合并成一个大社区,并保留了原来老村的名字-戚谷疃社区,既有多方力量的整合,又有居民记忆的传承,合并后共有居民楼109栋,户数3600户,人口8800人,党员210人。尤其是合并后活动场所扩大了几倍,工作人员数量扩展到10名,这为试点“居站分离”提供了条件。

2019年2月底,戚谷疃社区正式实施“居站分离”,探索了“一委一居两站”的模式:“一委”就是党总支统筹指导“一居两站”工作,确保社区各项工作在党的领导下;“一居”,就是居委会,目前有专职工作人员6名,不承担原有的行政职能,所有人“走出去”到居民家中走访,专门开展针对性服务;两站就是工作站和社工站,工作站就是专门办理计划生育、民政残联等12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为“走进来”的居民提供一站式的服务,鲸园街道党群社工服务中心派两名专业社工入驻社区,从专业的角度为居民量身定制服务项目,为民服务更专业、更精准。

如今,6名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办公地点,不再是社区定点,而是走进百楼千户,在每一个民意的现场以及矛盾所在院楼。今年以来,全区范围内开展“树典型,爱英模,学先进”风潮,戚谷疃社区工作人员活学活用,积极研究英模典型戚恩雨的工作经验,借鉴“恩雨”工作法,制定了符合社区特色的各种信息采集表。目前,戚谷疃社区居委会人员已走访了700户居民,收集了意见建议200余条。

此外,社区工作人员还重整居民档案,为社区大数据管理提供依据。从前受限于社区事务繁杂、人手不够等困境,社区居民档案,记录内容不全面,对社区流动人口的登记更新也不及时。“居站分离”实施之后,居委会人员着手重新登记、整理居民档案。专派两人负责登记、整理,新档案内容丰富,涵盖广泛,包括家庭成员详细信息,每人籍贯、工作单位、电话号码、是否是党员、车牌号、是否养狗、各项社会稳定因素登记、车牌号等。目前已完成精细档案入册700余户,工作正在继续进行。此外,还针对具体情况,对个别群体开展第二轮甚至多轮走访,对于何种群体送政策上门,对何种群体开展用水用电及安全宣传,对何种群体开展防诈骗以及积分养老宣传等,实行分层、分类走访。

居民自娱:

民意迅速转化成“项目”

室内外文娱“开花”

从前,社区一有闲置空地,通常就是统一绿化。而今,有了“居站分离”的先天优势,戚谷疃社区党总支书记贺冬梅觉得“可以做得更多、更好”。苏州街留出两块“空地”,空地做什么?怎么做?让居民来定!于是,这个议题也成了戚谷疃居委会工作人员走访入户的必备项目。经过广泛的民意征集,居民对儿童游乐园及居民议事空间的需求稳居前两位。

如今,走在苏州街,渔耕文化、市井文化设计处处可见,沿街的电表箱中国风诚信标语醒目、沿街的铜人及展板也古色古香。而苏州街两块路边空地,如今正在如火如荼的施工之中。戚谷疃商居议事空间已基本落成,桌椅排布在树荫下,凉爽宜人,苏州街两侧的商户白天会在这里议事,晚上纳凉的居民也会在此斟茶闲聊。议事空间还搭建了小舞台,满足社区居民文娱需要。此外,戚谷疃社区还将在这里建立五星商铺评选机制,将于年底评选出第一批模范商户。

距议事空间几十米外,是红苗乐园。专业社工和社区规划师进行人性化的设计,并引导居民对效果图投票、提意见,并最终确定打造方案。如今仍在施工之中,乐园搭建,绿篱间隔,动静分离,降低了噪音对周围住户的影响。乐园里配有跷跷板等受孩子欢迎的玩具,用较软的立式游乐设施作为乐园外围墙,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即使碰到了也不会受伤。乐园里采用迷宫式的路线,引导孩子思考,探索寻找出口。下一步,乐园还将增设秋千、植物标本墙、涂鸦区等,可以挖掘、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创造力,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此外,通过居委会入户走访的细化内容来看,室内文化娱乐设施与室外齐头并进。半个月前,戚谷疃社区“谊乐园”妇女儿童活动室正式开张。爬行垫、儿童座椅、中英文绘本、环保材料卡通涂鸦、益智玩具与学习角……圈出了一方儿童乐园。40平米的小屋,分为宝宝乐园和妈妈活动区两部分。在节约行政空间的同时,点亮母子休闲生活。

王磊是戚谷疃社区一位居民,她是两个宝宝的妈妈。以前,孩子想去游乐场,她只能带他们去市中心的游乐场,既远还要花钱,而且同时带两个孩子出行颇为不便。社区里开了免费游乐园,对她来说真是天大的好消息。王磊说:“社区越来越有家的样子,在家门口便能让孩子享受游乐场的乐趣,十分感谢社区。”

其他带孩子来体验的老年人,对此更赞不绝口。不少老年人腿脚不便,又比较节俭,所以以前不太带孩子去市中心的游乐场玩,只好将孩子闷在家中。如今,家门口有了游乐区,还不用花钱,真是解了看孩子的老年人的困境。居民王大姨说:“推开家门,就能帮孩子找到好玩的地方,太棒了!”

居民自治:

发掘社区骨干

实现自我管理

北山路34-36号楼居民楼密集,环境优美,但小区没有路灯。戚谷疃社区为发动居民参与精致社区建设,积极引领居民自治解决问题。社区挖掘一大批优秀的社区骨干,刘胜国就是其中之一。刘胜国屡次走访市政、路灯管理处等部门,成功带领居民自治解决小区没有路灯的问题。日前,“黑”了多年的小区装上8盏路灯。

刘胜国是戚谷疃小区的老居民。该小区是老旧小区,一直没有路灯。“居站分离”后,在社区工作人员的调研和刘胜国的反馈推动下,社区决定立即解决这一问题。同往常不同的是,这次,社区没有直接上报上级部门,而是借此机会,充分引导居民自己解决这桩麻烦事。在社区的引领下,刘胜国从麻烦的受害者向问题的解决者转变,作为居民自治的代表,参与到问题行动小组中,与有意愿装路灯的居民商量并签署同意书,与其他居民共同选定路灯地点。他带领的群众代表与社区之间有商有量,相辅相成。他全程跟进,并发动资源优势,联系路管等相关部门,完成路灯的安装工作,并与居民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点亮了夜路,也点亮了社区居民自治的前路。

如此,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社区+领袖+相关单位共同发力,以居民自主参与、自我服务的方式,共同解决了夜晚出行难的公共事务问题。戚谷疃社区不断发掘社区骨干力量,服务居民,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按照社区居民"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大家的事情大家办"的原则,共同打造精致社区,共同创造美好幸福生活。

6位居委会工作人员将挖掘社区骨干力量作为工作内容中的重要一项。他们在走访入户过程中,与居民积极攀谈、闲聊,了解到居民的业余爱好,挖掘出一大批社区牛人,如编织达人,绘画老师、好家风业主等。同时,通过与达人们协商,将才艺转化为文艺项目,引领社区居民参与文艺文明生活方式。经过骨干引领,如今的社区居民自治再上新台阶。如今的社区活动室“一室多用”,充分发掘潜力,既有0-3岁的亲子活动、9-12岁的涂鸦记古诗,还有针对老年人的八段锦健康操等等,同时还在居委会牵头,居民组织的情况下,建立了不同年龄段的微信群,每次活动通知一发,都被“秒杀”,十分火爆。

这半年,通过居委会走出去,让居民走进来,居民需求得到解决,居民认可社区,愿意来社区,社区和居民关系更融洽了。正如总书记说: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居站分离,成了戚谷疃社区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关键!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翼晖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