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翼晖
1998年,谭旭光接手潍柴,企业账面资金仅有6万元,债务高达3个亿。企业拖欠一万多名员工6个月的工资,拖欠水电公司一年以上的水电费。
那一年春节,时任潍坊市长王玉芬,临时协调500万贷款,才勉强让电力公司恢复通电,让潍柴职工过了年。
6年以后,潍柴华丽转身,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2014年,突破1000亿;2017年,突破2000亿;2018年,营收2354亿元,利润139亿元……
站上新起点,潍柴又有了新的战略目标,2025年前,要实现收入1000亿美元,2030年前,收入实现1万亿人民币,进入世界万亿元俱乐部。
从入不敷出、濒临破产,到今天的国际化企业集团,关于“潍柴速度”“潍柴奇迹”的报道与解读,已经数不胜数,今天我们尝试用三个关键词,来破解这家国有企业“身价倍增”之旅的成功密码,以期引发共鸣。
(1)初心
当我们研究潍柴、对标潍柴、学习潍柴的时候,经常会提起7个字:心无旁骛攻主业。谭旭光把它归结为初心和信念。
这种坚定的信念,来自对主业的深刻理解,源自对初心使命的孜孜以求。
二十多年来,潍柴坚守“打造民族工业品牌、争创世界一流、振兴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初心不变,无论行业如何跌宕起伏,无论形势如何风云变幻,始终聚焦主业搞改革、促创新、抓并购,最终练就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国际影响力。潍柴用初心使命引领发展、增强定力、砥砺奋斗,走出了一条令人瞩目的国企改革发展之路,为全省乃至全国国企改革发展树起了标杆、提供了示范。
初心,是行稳致远的“压舱石”、价值追求的“定盘星”。只有守住这个初心,才能确保企业发展方向不偏、定力不减;反之,就会偏离方向、误入歧途。
曾几何时,国有企业“跨界”发展的新闻不断,钢厂去养猪的有之,化工企业涉足金融的有之,不少企业更是纷纷搞起了房地产。这种在主业上的“走神”“散光”,表面看是对利润的追逐,实为精神上的贫血,是在赢得一定市场后逐渐丧失初心、迷失自我,丢掉了自己曾经的理想信念、应有的使命担当。
初心,说到底是一种志向、一种抱负。
国企,计利当计国家的长远大利,计民族振兴的远利。放眼全省,我们不乏埋头苦干的企业家,不乏对传统产业驾轻就熟的企业家,但拥有全球视野和产业报国大志向的企业家还不够多;一些国企有体量缺力量,从市场份额、盈利能力到核心技术、品牌价值,能称得上一流、顶尖的还不多,企业话语权、影响力还需大力提升。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向潍柴对标对表,广大国企就要树大抱负、立大志向,在坚守主业、专攻主业上“一鼓作气,一气呵成,一以贯之”,让该退的退出、该集中的集中,在结构调整、动力转换、产业转型中挑大梁、当先锋、作表率,成长为真正的“国之重器”。
(2)斗争
谭旭光最喜欢讲“斗争”的故事。
“拆庙搬神”搞精简、闪电抄底德隆系、智斗国际资本大鳄、首创动力总成商业模式、建设全球创新体系……一路走来,哪个故事不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
跟自己斗、跟落后观念斗、跟违背初心斗、跟核心技术缺失斗、跟国内国际市场斗,潍柴敢斗善斗,所树起的这面精神旗帜,在国企改革征程中高高飘扬。
时代在变,斗争的内涵也在变。今天的斗争,可能不会有流血牺牲、生死对决,但涉及从发展理念到发展方式,从体制机制到科技创新,每一个领域的突破,都是一场真刀真枪的变革。
一块块“硬骨头”、一个个“地雷阵”,其艰难与复杂,不亚于以往任何一场革命。今天我们提倡保持斗争精神,就是要敢于直面矛盾、动真碰硬,就是要敢于闯关夺隘、攻坚克难,就是要勇于担当作为、狠抓落实。
翻开潍柴改革史,第一页赫然书写的就是“自我斗争”。定岗、定编、定员“三定”改革,大刀阔斧第一个切口,指向了自己。为什么国企改革发展能跨越一个又一个关口,迎来一个又一个春天?成功背后的密码,就在“斗争”二字。
敢于斗争是勇气、是意志,善于斗争是本领、是能力。
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敢斗的勇气,善斗的本领,从来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斗争中淬炼锻造出来的。对国有企业来讲,如何走好公司制改革“最后一公里”,如何攻克“卡脖子”的技术难关,都没有现成答案,必须到前沿阵地真枪真刀磨砺,在克难攻坚中强弱项、补短板,在摸爬滚打中锻炼胆识、增长才干,在一次次“挑战—应战”中实现更大作为。
斗争,说到底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中,对改革政策合意则取、不合意则舍的有之,想舒舒服服过日子当“太平官”的有之,躺在过去功劳簿上吃老本睡大觉的亦有之。
凡此种种,都是斗争精神缺失、斗争意识淡漠、斗争勇气不足的表现,本质上讲,就是党性原则弱化,就是不担当、不作为。
敢于斗争,勇于担当,应当成为广大党员干部挺立潮头、奋勇搏击的精神底色。在改革攻坚的主战场、转型突破的最前沿、狠抓落实的第一线,斗争精神,弥足珍贵。我们需要更多这样敢闯新路的企业家,需要更多这样敢想敢干的党员干部。
(3)文化
有这样一则故事为人津津乐道。
改革发展20年,在潍柴的领导班子核心成员中,没有一人离职,没有一人出事,没有一个家庭出问题。
如此强大、持久的约束力、感召力、凝聚力,从何而来?谭旭光把它归结为独特的企业文化。
独特在哪里?独特在始终坚持党建与企业改革发展深度融合、同频共振。
回顾潍柴发展历史,从“约法三章”,到“六项准则”,从“八不用”,到“四个永葆”……正是踏踏实实抓党建,以党建统领一切工作,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潍柴打造出一支思想统一、步伐一致的钢铁团队,凝聚起不惧任何风险挑战的强大合力,展现出“政治优势+市场机制”的澎湃活力。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成企业管理优势和改革发展优势。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国有企业发展的独特优势。
但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国有企业在改革发展中迷失方向、滋生腐败,有的以改革为名,侵吞国有资产,让优质的国有资产沦为“唐僧肉”;有的搞任人唯亲、权钱交易,因人设岗、萝卜招聘……作风问题与腐败问题交织,机制问题与监管问题叠加,这样的国企如何真正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又何谈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
抓党建与谋发展,从来不矛盾。一些国企之所以“一手硬、一手软”,关键就是割裂了二者关系,没有做好“融”的文章。
在潍柴发展过程中,党建工作实现全覆盖,党的活动与日常管理有机融合,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充分发挥,净化了企业内部生态,催生了干事创业新动能。这些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实现党的建设与改革发展同频共振,才能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夯基垒台、厚植优势,才能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建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
有这么一组数据,为寻求全球技术资源,谭旭光一年飞行超过了40万公里;为确保高效决策、精准决策、快速反应,所有请示报告,都会在24小时内作出批复,谭旭光因此被称为“飞人”“铁人”。
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焕发企业家精神,培育发挥企业家才能。将党性光辉融入企业家精神,把一大批讲政治、懂业务、善经营的“良将贤才”充实到现代国企管理一线,冲着问题去、担起责任来,搭好班子、建好制度、聚拢人才、带强队伍,就一定能为实现国企做强做优做大改革目标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翼晖
山东居民人手一份灾害民生保险煤气中毒、溺水也在保障范围,人身救助最高达15万。7月16日,山东省应急厅召开全省灾害民生综合保险推进工作视频会议,记者现场获悉,灾害民生综合保险由政府买单,覆盖全民,涵盖的范围包括常见的自然灾害,溺水、煤气中毒、火灾等家庭常见的...[详细]
山东法院网上立案超八成。2018年6月起,山东省三级法院开始推行网上立案,服务项目包括立案、缴费、退费申请、查询、诉状自动生成、风险评估等20多项[详细]
7月1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省(区、市)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省委、省政府相关负责人围绕“新时代。“3”就是按照三个层次、三个结点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详细]
济南夜经济正在突破K歌练摊,夜购夜游夜娱都要跟上。与忙碌的白天相对,“夜生活”是白天工作、生活的延续,是市民提高生活质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详细]
山东两市通报5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详细]
第四批“中国森林氧吧”名单发布,山东9处上榜原标题 第四批“中国森林氧吧”名单发布泰安4处公园上榜齐鲁网泰安7月16日讯。山东省内“中国森林氧吧”上榜名单 山东泰安市徂徕山国家森林公园山东泰山国家森林公园山东淄博市原山国家森林公园山东寿光滨海国家湿地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