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翼晖
7月15日,由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共青团威海市委、威海市刘公岛管理委员会、威海文旅发展集团共同主办,威海众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的“2019中国威海首届大学生文化旅游艺术节”在山东威海刘公岛景区启帷,现场全国35所高校的200多名师生参与,全国50多家主流新闻媒体聚焦本次活动。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隋建波,威海市刘公岛管理委员会主任、威海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震,威海市刘公岛景区管理行政执法局局长周德刚,共青团威海市委员会副书记申万兵,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胡晓燕出席活动。
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隋建波在致辞中介绍,近年来,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威海加快推进精品旅游、国际旅游、高端旅游、度假旅游建设,积极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用旅游为文化搭建更广阔的对外传播平台,用文化养分滋养丰富旅游内涵。在推进旅游国际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耕俄罗斯、韩日等国际客源市场,不断提升威海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隋建波还邀请与会大学生代表加入到助力威海城市品牌形象提升行动中,通过对威海城市品牌广告语文化内涵创意提炼,对威海精品旅游线路的个性化设计,对威海之行的体验和分享,用年轻、活力和创新的视角解读威海,为威海文化旅游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开幕式现场,为打造刘公岛新形象,塑造刘公岛新品牌,威海市刘公岛管理委员会面向社会发布品牌广告语公开征集。结合刘公岛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等资源优势和特色,征集具有感染力、冲击力和亲和力,能引起大众的共鸣的品牌广告语。
刘公岛品牌广告语征集通知发布后,全国各高校大学生们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创作灵感。来自清华大学的邵若曦同学说道:“东隅屏藩刘公岛,浪里风情新威海。”来自东南大学的林泺璎同学则留下了“金戈声声,感甲午岁月风云变幻;层林皓皓,览东隅屏藩碧波澄远。”的感叹。每一句,都饱含着同学们的美好期待和向往。在本次大学生文化旅游艺术节活动中,大学生们放飞青春,将梦想融入文化旅游的每个角落,让威海变得更加时尚、开放、年轻和活力!
本届大学生文化旅游艺术节以“精致威海 创意·分享”为主题,通过“青春梦·威海行”全国大学生旅游线路设计大赛、“艺术活化乡村”全国艺术高校采风行、“青春无羁·抖high威海”大学生抖音挑战赛等丰富环节,为全国大学生打造一场难忘的威海暑期之旅,赋予威海文化旅游品牌更具时尚和活力的元素。
艺术节为期5天,高校学子们将走进刘公岛、那香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威海海螺湾奇遇小螺号成长乐园、天沐温泉度假区、西霞口旅游度假区、小石岛旅游景区、乳山牡蛎欢乐城、桑沟湾海洋牧场、西山后欢乐主题农场等威海传统景区及旅游新业态,开展海上旅游、海岛旅游、户外旅游、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等主题采风活动。同时,并借助大学生自媒体平台面向全国年轻消费市场宣传推介威海。
期间,来自全国各高校的大学生们将发掘创意灵感,运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手段,对本次活动进行展示和传播。在线路产品设计上,将突出个性化和参与性特色,邀请大学生亲自参与设计策划,定制威海旅游线路,进行艺术包装,推出专项文化旅游产品,让创意点缀“精致城市 幸福威海”城市品牌,为威海打造更具时尚、开放、年轻和活力的国际化都市形象。
这是威海市首次联合全国高校举行大学生文化旅游艺术节。不仅是对威海旅游精准营销的一次创意尝试,也为全国高校大学生搭建起分享威海之旅的融媒体传播矩阵。不少同学现场纷纷拿出手机,化身主播,在线直播与网友分享威海之行的感受。
推出的三大主题活动,将吸引更多年轻人到威海“打卡”,打造时尚活力威海城市新形象,也将吸引更多大学生及年轻群体,通过融媒体互动方式,了解威海,走进威海,爱上威海。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翼晖
山东16市年内全面启动垃圾分类,4个数字帮你简明了解最近,随着上海开始强制垃圾分类,全国刮起了垃圾分类讨论热潮。2017年以来,济南、青岛、泰安入选国家46个垃圾强制分类城市名单,同时我省在淄博市博山区、邹城市、荣成市、郓城县、单县5个县(市、区)开展了农...[详细]
黄河滩区迁建,山东外迁社区已全部开工。尽管这么多年过去,74岁的北刘村村民刘振臣依然对那场让他与大哥分离的洪水记忆犹新[详细]
济南拿出“真金白银”,引培并举发展总部经济总部经济是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强劲动力,也是城市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肩负着走在前列、扬起龙头、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重要使命的济南,以总部企业为核心,以总部经济为...[详细]
青岛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调整。从泰山路延至轮渡[详细]
交了几十万元的认购金买房,四年过去了,房子没见到,开发商却翻脸不认人,拒绝承认早年签署的协议。2015年8月,胶州市民黑先生在该市鑫都合苑小区买了一处商品房,同时签订《购房协议书》,缴纳了总房价70%的房款30多万元[详细]
民办学校终止出资者可获奖励。山东下文明确相关规定民办学校终止时,学校财产依法清偿后有剩余的,可按照“一地(校)一策”的原则,根据出资者的申请,综合考虑出资、取得合理回报情况、办学效益、社会声誉等因素,从剩余财产中给予出资者相应补偿和奖励——近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