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济南网红街的背后:这里到底有多火?一家小吃店每年纯赚200万以上!

2019-07-16 10:59:41 来源: 爱济南新闻客户端 作者:

如今,宽厚里已成为济南的新地标,它也和芙蓉街成为了泉城路两侧最耀眼的“双子星”。

从2018年五一小长假到现在,宽厚里的客流量一直居高不下,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胜地和城市地标。宽厚里到底是怎么火的?为什么被称为餐饮创业者的天堂?这种火爆会持续下去吗?7月13日至15日,生活日报记者蹲点宽厚里,探究宽厚里崛起背后的故事。

??点击查看视频??

那种寒风刺骨的感觉,一辈子忘不了

2015年9月28日,宽厚里商业街正式开街。青灰色的街巷、淡墨色的屋瓦,这条复古商业街曾被寄予厚望。而“济南新名片”开业之初一直不温不火,虽然比不远处的芙蓉街更有文化范儿,但客流量始终上不来。

“我家的店2015年10月底开业,大概有一年半的时间,街上都没大有人。”38岁的李峰从章丘来济南创业,和朋友在这里开了一家饭馆,起名聚義堂,颇具江湖侠气,主营的菜品也是大份的炒鸡和炒鱼。

不景气加上经营分歧,开业仅半年,朋友就撤资了。李峰咬着牙坚持了下来,他要争一口气。那年下大雪,他早上5点多穿着军大衣,骑着三轮车去海鲜市场进货,那种寒风刺骨的感觉,他一辈子都忘不了。

突然爆火,菜都不够卖的

转折点出现在去年五一前,宽厚里在抖音上火了。随之而来的五一小长假,李峰见识到了暴涨的客流,“菜都不够卖的”。如今,他的饭店从室内100平米扩张到室内室外600多平米,一年的纯利润达到100多万元。

“现在我们宽厚里一家店的销量,比芙蓉街两家店加起来还多。”“国足臭豆腐”创始人王玉蒙说,他在芙蓉街有两家店,宽厚里有一家店,宽厚里一天的销量在7000份到9000份之间,节假日一大早就得排起双排队。

??点击查看视频??

奶奶在长清炸了一辈子玉米卷

在关于济南的旅游攻略里,宽厚里的美食必然榜上有名。榜单上“奶奶的美食”一直备受追捧,很多外地游客特意来“打卡”。

老板杨廷廷今年32岁,长清万德人,在北京学的财经贸易,毕业后一直从事酒店管理的工作。因为结婚生孩子,她2016年回到了济南。“舍不得孩子,又因为从小对餐饮的兴趣,我准备做一家店,让更多的人能品尝我们家的纯手工玉米卷。”这门手艺传自于她的奶奶任秀兰,老人现在已经92岁高龄。

为了生活,任秀兰在万德炸了一辈子玉米卷,走街串巷叫卖,一分钱一片,她特制的酱料80%是豆子面。后来,任秀兰又把这门手艺传给了儿媳。杨廷廷的母亲在万德开了家小快餐店,除了玉米卷也卖别的。

刚开始萌生这个想法时,没有一个人支持杨廷廷。这是个辛苦活儿,利润也不高。但执拗的杨廷廷还是硬着头皮准备做起来。

胳膊上的伤疤有20多处

2018年3月15日,她的店在宽厚里开业,取名“奶奶的美食”,因为这是奶奶留给她的特色小吃。“刚开业的时候人不多,最惨的一天就卖了60多块钱,房租都挣不出来。”但是接下来的五一,她和宽厚里的所有商家一样,脑海里都涌现出两个字:“火了!”

因为当时只有她母亲帮忙备料,有时还有很多人在排队,就已经卖光了。很长的队,一下子散了,有人抱怨排队半个小时了,还有人质疑这是饥饿营销。

杨廷廷穿着职业装,清秀干练,但胳膊上大一点的伤疤就有20多处。“我其实之前没有下过厨,刚开店时,自己点餐、炸、出餐,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这些疤痕都是被油烫的,经常这个水泡刚结痂,又有新的水泡来了。她的手一直在拿炸筐,手指头一度都伸不直了。

一年纯利润超200万

像很多刚创业的人一样,杨廷廷跟打了鸡血一样,对这些毫不在意。

她清楚地记得,有一天晚上11点多下班,父亲拉着她回家。“他去放车,我自己抱着一个箱子坐电梯,结果刚放下,我靠着箱子就睡着了。”父亲放车回来,发现她还在一楼,电梯也没摁。

如今,她的店每天都有大量游客排队,日营业额破万元,节假日更是能达到三四万元,一年的纯利润超200万。

而这仅仅是开始。不到一年半,她已经有了两个加工厂,三家直营店,五六十家加盟店,还有一个运营团队。

喧闹背后也有无奈和遗憾

对于创业者来说,餐饮是门槛最低的。这里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淘金者,宽厚里也被人称为餐饮创业者的天堂。放眼望去,这里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吃。

但故事里并不都是欢声笑语,喧闹的背后,也有很多人在这里留下的是无奈和遗憾。

“我原来在4S店工作,宽厚里还没有开街前,我就在这里开起了这家韩式炸鸡店,我印象里这是宽厚里开的第一家店。”1984年出生的吴建忠说,他的店当年7月20日就开业了,当时宽厚里没有开街,施工都还没有完全结束,晚上更没有路灯。

他的店一开始在芙蓉巷,只是个“档口”,只能外带,一天有三四千元营业额。从4S店展厅经理转型的他,一直想做个有档次的店。当时宽厚里的租金便宜,也正好芙蓉巷的店租约到期,他就搬了过来。

他说自己挺幸运,正好赶上外卖平台兴起。尽管当时宽厚里没有什么人气,但是他们家外卖的量还不错,而且为了推广,平台还有补贴。

和很多其他的店不同,他的店经营最红火的时候不是宽厚里火了之后,而是2015年刚开街的时候。“虽然整体人不多,但是店少,所以天天有人排队。”他笑着说,自己的炸鸡店当时也是网红店,很多人都是慕名而来。最多的一天,他卖过300多斤,连抽颗烟的工夫都没有,那天下午4点就关门了。那个月这家韩式炸鸡店经常晚上七八点就关门了,“今日售光”是他们经常要挂的牌子。

现在虽然客流量大了,但是吃的东西也多了。“你看整个宽厚里,到处都是小吃,选择太多了。”有可能游客还没有转到他们家,就已经吃饱了。

其实刚开始的时候,宽厚里是想做一些文化项目的,但最后留下来的大多是餐饮项目,这种无奈恰恰是这个商业街区的自然选择。目前宽厚里75%左右的商铺已经出售,归业户个人所有。

三期开业前的数据显示,2015年开业以来,宽厚里一、二期入住品牌142个,其中餐饮业态48%、配套类业态25%、休闲体验15%、旅游民俗12%。

这里是创业项目的试金石

四年来,吴建忠周边的店铺换了一茬又一茬。“这个店之前是日本寿司,这边是地锅鱼,这边以前是内蒙古羊汤……而且有的都不止换了一家了。有的项目本身不大行,有的是老板经营不好,还有人本身有工作,在这只是投资,雇人开店,结果都干不好。”作为这里的“老人”,吴建忠说,这里是创业项目的试金石。

之前的一家地锅鱼店被拆分成很多档口租了出去,下面有各种小吃。其实,这里原本最小的铺子也得60平米,只是后来业户们为了好出租,分割成了一个个的档口,一个档口仅十几平米。

“有的老板自己开店亏得一塌糊涂,把门面租出去却稳赚不赔。”吴建忠笑着说,有的店开业不到三个月就关门了,然而很快又有新店过来,快到健忘的顾客甚至感觉不到。

济南,夜未央

6月19日,济南市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以泉城路、宽厚里、老商埠、西市场、花园路、舜华路、经四路、英雄山商圈、印象济南、长清大学城、D17文化产业园等为基础,打造现代都市夜游购物示范街区。

7月15日,济南首批夜市公布,宽厚里榜上有名。

虽然现在并没有准确统计整个宽厚里夜间的营业额有多少,但435家业户的量累计起来绝对不会是个小数目。

晚上11点,宽厚里的客流渐稀,各家小吃店也开始陆续关门,不过这时仍有游客朝这里走来。

大冰的小屋里依旧挤满了听歌的人。他们在听别人的故事,也在品味自己的故事。

济南,夜未央。(来源:生活日报)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明月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