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娜
风,起于青萍之末。巨变,往往肇始于忽微。七十年的沧桑历史,七十年的时代变迁,深刻改变了鲁西大地万千乡村的面貌。
在孔繁森的家乡——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有这么一个村子,村民敢闯敢试,改革开放初期建立村办企业,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全村人就住上了现代化别墅。如今,村内企业遍地开花,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幸福生活。这就是被誉为“鲁西第一村”的刘庄村。
70年来,刘庄村的发展脚步,弘扬了勤劳朴实、踏实进取的优良传统,传承了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改革基因,成为鲁西大地农村发展变迁的一个样本。
“外来户”的改革“试验田”
刘庄村,原名篓子刘,村里人世世代代以编鸡篓子维持生计。现任刘庄村党支部书记的刘耀,是刘庄村发展的领路人、见证者。1965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风起云涌,刘耀以知青的身份来到刘庄落户。“当时,刘庄穷得叮当响,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还和绝大多数村庄一样,停留在‘敲铃上工’的集体经济时代。”刘耀回忆说。由于刘耀处事公道、质朴真诚、敢闯敢干,在1981年当选为生产队大队长(村委会主任)。渴望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他,放弃了最后一次返城回乡的机会,成为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包产到户的浪潮席卷齐鲁大地。看到周围村庄包产到户收到成效,不甘落后的刘庄人也渴求能尽快包产到户。此时,乡亲们的目光都集中在刚刚担任村委会主任的刘耀身上,刘耀也不负众望,1981年秋季便带领村民搞起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当时,大家的干劲都很足,小麦的单产达到了七八百斤。”刘耀回忆。但在土地的产出效益大幅度增加的喜人形势下,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农产品难卖的矛盾日渐突出。刘耀分析,产生这种矛盾的根本原因是,尚未放开的市场难以消化迅速增加的农产品,于是就出现了卖粮排队的情况,有棉农卖棉花甚至要排整整一天的队。“农忙的时候,庄稼人等不起啊!”刘耀说,当时很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了挫伤。他与村里人一起寻找着解决问题的办法,及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适应市场多样化需求,有效地解决了农产品难卖的问题。
创新思路催生村办企业
1983年春,新希望在广袤的农村孕育。中央出台政策鼓励农民发展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刘耀在心中勾画着刘庄村办企业的美好蓝图。“种地只能解决温饱问题,不能致富。我们为何不办个企业?”刘耀超前的思路让很多村民感到非常“新鲜”。
当时,刘庄村和周边村有种大蒜的习惯,周围还有大面积苹果园。但苹果和蒜薹在收获季节卖不上价,加上交通不便,往往积压严重。“要是能建上一座恒温库,进行冷储,巧打“季节差”,效益肯定错不了。”刘耀说。就这样,刘庄村开始了聊城农民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最初尝试。
1984年初秋,刘庄村开始了建设恒温库的起步工作。可是,建设一座容量1000吨的恒温库需要资金100万元,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特别是到了1985年3月份,国家信贷政策发生变化,银根紧缩让资金筹集难上加难。刘庄村发动群众集资入股,3000元一股,还通过职工带资入厂、申请扶持等方法,千方百计地筹集资金。1986年5月初,一座1000吨容量的恒温库终于建起来了!“当时,我也借钱入了一股。全村人真是勒紧了裤腰带,咬牙上了这个项目。”今年62岁的刘凤台是当时集资的村民之一。从1986年开始在恒温库工作,到2017年从村企兴兴食品公司退休,他在村内企业工作了31年。如今,他的二儿子刘延峰也在村内的铸造公司上班。
艰苦创业与勇于创新,结出了丰硕的经济之果。储藏蒜薹和苹果的恒温库当年即盈利8万元,第二年盈利30多万元,第三年盈利77万元。1987年,每户分红1000元,1988年每户分红5000元……兴办村企首战告捷,极大地鼓舞了刘庄人的创业热情。1988年12月,村里决定再建一个企业,三天就集资68万元。1990年,新上了面粉厂;1992年,建起了玛钢厂和第二座恒温库;1995年,速冻食品厂投入生产;2008年,农用车生产和耀兴机械制造厂投产……村办企业在刘庄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村里的经济收入连年攀升。
“农业企业发展不能仅仅依靠简单的存储冷藏,还必须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效益。”回顾村企成长壮大的历程,刘耀说。近年来,刘庄村的农副产品加工有了长足发展。目前,该村仅食品加工公司就有兴兴食品、健春食品、雪莲面粉等。不仅如此,刘庄村还对部分村办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引进和利用外资,极大激发了企业活力,这些都为刘庄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规划建设180栋现代化别墅
集体经济发展了,经济水平提高了,但村貌仍旧破烂不堪,村民居住条件较差。1991年,刘庄村决定对全村进行重新规划,实行旧村改造。1993年,村里联系专业机构设计出了旧村改造和居民楼修建图纸。1994年,刘庄就建成了第一批180栋居民别墅楼。“当时一栋楼房造价大约4万多元。我们实行村里统一规划、村民自己建造的方案,第一年建成的村里奖励6000元,第二年建成的奖励5500元,第三年建成奖励5000元。”刘耀说。新村将邻村袁庄也规划在内,袁庄村村民也分批搬迁到刘庄。据测算,规划后的刘庄比规划前共计节约土地70多亩,新村绿化面积占全村的四分之一。
多年来,刘庄村荣获山东省首届“人居环境奖”,先后被评为“中国特色经济村”“山东省村镇建设明星村”“山东省文明村”,并于2009年1月被中央文明委评为“第四届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
为了让村民充分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享受文化、教育、体育、医疗、卫生、社保等多方面的服务和优惠,刘庄社区于2007年4月正式挂牌。目前,已经初步建立起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全村已初步实现了硬化、绿化、净化和美化,刘庄村成为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美丽乡村,为农村社区化积累了经验、提供了示范。
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刘庄人并没有小成即满、小富即安。他们把眼光聚焦在了下一代身上。刘耀说:“必须要注重教育,从娃娃抓起,要为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和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1990年,村里投资23万元建起了教学楼,让村里的儿童免费上小学。2008年,又投资280万元建起了设施一流的小学教学楼。为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刘耀还主持制定了《村规民约》《村级卫生管理制度》等十项制度,积极倡导推行了“十星文明户”的评选活动,20多年来,村里没有发生过一例违法乱纪事件。一个富庶、和谐、文明的新村,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 (记者 林金彦 通讯员 吴 柯 田德成)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娜
济南姑娘辛鑫为中国夺得游泳世锦赛公开水域首金。7月14日,韩国丽水海洋公园第十八届游泳世锦赛公开水域赛场,22岁的山东姑娘辛鑫率先冲向女子10公里比赛的终点,为中国队摘得首枚游泳世锦赛公开水域金牌,创造了历史[详细]
继续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预计今天白天,临沂、日照、青岛和威海仍有分散性雷雨,并伴有7~8级短时大风,局部地区有短时强降水。16日白天到夜间,鲁中的南部、鲁东南和半岛地区天气多云间阴局部有雷雨或阵雨,其他地区天气多云。[详细]
助力济南夜经济,专业人才打头阵。7月9日,济南市旅游饭店行业协会发起优秀文化与饭店夜经济发展“十个一百”活动,包括文创产品进饭店、主题夜宴创意征集、饭店夜休闲管家选拔、优秀文化曲艺小型演出进饭店征集活动等[详细]
这批新列车将用于斯里兰卡高山线,运行于首都科伦坡(Colombo)到康堤(Kandy)、巴杜勒(Badulla)、马特莱(Matale)等地。据了解,斯里兰卡被称为“拥有世界最美火车线的国家”,有两段著名的火车线,一段是穿梭在高山茶园的“高山火车”,一段是穿行在大海边的...[详细]
据悉,山东省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是指社会组织或个人利用非财政性经费,在山东省境内设立,奖励为促进科技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组织的科学技术奖。按照我省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方案等要求,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要坚持依法办奖,公益为本,诚实守信。[详细]
潍柴、重汽、谭旭光,三个“网红式热词”传递着浓郁的时代改革气息,背后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从潍柴到重汽,谭旭光的药方为什么备受关注,说到底就是因为国企改革势在必行、引人注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