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刘昌法:写70万字民情日记,帮3个村脱贫

2019-07-08 07:22:00 来源: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作者: 马玉姝

  刘昌法是淄博市扶贫办副主任、驻村“第一书记”。自2012年4月以来,他先后担任博山区上小峰村、西沙井村和沂源县石柱村的驻村“第一书记”。7年多来,他情牵百姓,深耕乡村,带领3个村500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蹚出了各具特色的致富路子。刘昌法说:“我愿做一条蚯蚓,在贫瘠的泥土里耕耘,让这片土地肥沃起来,为百姓带来丰收的年景。”

  刘昌法(左一)在西沙井村到村民家走访。

  上小峰村民的

  43个红手印

  2012年4月11日,当得知自己被组织确定为市选派干部驻村帮包“第一书记”,刘昌法在驻村日记里写道:“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要到基层去,亲近一下山村的泥土,吸吸清气,接接地气,为不富裕的父老乡亲做点实实在在的事。”

  刘昌法始终以村为家,挨家挨户摸民情。无论在哪个村,刘昌法做的第一件要紧事就是到村民家里走走看看。他把每家贫困户的“家底”一一写在本上,记在心里。7年时间,他写下了70多万字的民情日记。

  每遇到村民生病住院或哪家有红白喜事,刘昌法会专门去看一看。西沙井村88岁的张大娘患有脑血栓、老年痴呆症等病症,一次刘昌法去她家看望,不凑巧,老人被女儿接走了。他便步行五六里路到张大娘女儿家,并留下了100元慰问金。“乡亲们不在乎钱多钱少,看的是这个人讲不讲感情。”驻村以来,他把1.2万多元生活补贴一分不留,全部用到了困难群众身上。2018年,他又把获得的“感动山东2018年度网络人物”3000元奖金,用到了帮包村贫困老人的冬季取暖上。

  履职结束,当刘昌法要离开上小峰村时,一封挽留信却递到了组织部门,信上写道:“上小峰村全体党员和村民恳请领导将刘书记留在我们村继续担任第一书记。”因信纸空间有限,党员和村民代表就代表全体村民,摁下了43个鲜红的手印。这鲜红的手印,摁在了挽留信上,更深深地印在了刘昌法的心上。

  让农村的“路”

  不再坎坷

  刘昌法刚到石柱村不久,一次正在开党员大会,十几户王撇沟的村民闯进来,要村里给个说法:到底还修不修路?石柱村由王撇沟等3个自然村组成,相距都在2公里左右,均没有硬化道路,特别是通往王撇沟的路更是难走。刘昌法二话不说,冒雨赶到王撇沟,实地查看后当场表态,一定把路修起来。2017年11月初,第一条4米宽、1.2公里长的水泥路竣工。

  刘昌法认为,“修”好发展路,建一个好支部、培养一个好带头人至关重要。2014年换届选举,上小峰村实现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人兼”,结束了“两委”班子18年无连任的历史。“在上小峰村3年,刘昌法留下的是一个全国扶贫改革试点典型村、省级生态文明村、省级旅游特色村,更给村民留下了一个发展思路清晰、富有干事劲头、团结的村两委班子,这才是最宝贵的!”博山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谢宝春说。

  驻村7年,刘昌法先后帮助3个帮包村建起了1家乡村旅游公司、1个山泉水厂、1个莲藕基地、3个日光大棚……争取项目20多个、资金800多万元,带领3个村500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蹚出了各具特色的致富路子。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马玉姝 通讯员 房玉波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美显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