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向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迈进

2019-07-08 06:53:00 来源: 大众日报·新锐大众 作者:

□盛刚

■随着我国新一轮开放的强烈信号在G20峰会上释放,一系列的开放实招也接踵而来,并让世界为之瞩目。这些信号不但与近年来中国加速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努力一脉相承,也更加清晰地描绘了中国对外开放的路径

在经济全球化遭遇巨大困难的紧要关头,各方都希望听到来自中国的声音。从国家主席习近平在G20大阪峰会上提出中国将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局面,到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表示,中国将致力于发展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坚定不移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意志和决心始终未变。

进一步开放市场、主动扩大进口、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全面实施平等待遇、大力推动经贸谈判——随着我国新一轮开放的强烈信号在G20峰会上释放,一系列的开放实招也接踵而来,并让世界为之瞩目。

6月30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发布了“2份清单+1份目录”。其中,《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条目由48条减至40条,《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条目由45条减至37条。《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19年版)》则进一步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支持外资更多投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领域。

我国还将新设6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增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加快探索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进程。7月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相关省市加大向自贸试验区下放省级管理权限力度,同时在现有35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基础上再增加一批试点城市。

开放市场、放宽准入、精简清单和自贸区扩容,成为新一轮开放举措的关键词。而这些举措的实施,对于改善我国营商环境、解决国内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结构性问题必将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让全世界的企业和投资者在中国找到更多发展空间、获得更大市场,为世界经济增长带来更多机遇。

具体来看,此次负面清单修订一大亮点就是推进服务业扩大对外开放。7月30日起,外资进入船舶代理、城市燃气、电影院、演出经纪机构、增值电信、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的限制将进一步放宽或取消。当前,中国服务业占GDP比重已超过52%,但中国服务业总体竞争仍不充分,服务质量尚不能满足企业和居民的现实需求,而前述诸多行业,外资不但服务理念先进,服务质量也高,通过扩大开放强化相关行业市场竞争,既可提升我国服务业的整体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更有利于持续改善民生。

再如,作为我国的营商环境高地,自贸试验区在我国扩大开放中具有模板和示范意义。目前,自贸试验区对外商投资的限制措施已从2013年的190多条缩减至37条,已形成170多项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分批次向全国推广移植。自贸试验区“扩容”并继续进行扩大开放先行先试,有助于更大范围释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积极效应,带动整个中国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逐步构建全面开放的新格局。

而鼓励外商进入高端制造业投资,对外商本身而言是重大利好,对中国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和高科技企业来说,也是绝好的提升契机。减少负面清单和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会让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愿意把高端技术和先进研发拿到中国来做,因为很多技术要找到应用场景,中国市场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很多技术需要资金和供应链的支持,中国也能够提供强大的保障。而外来先进技术和强力外资源源不断进入,同样会对国内智能制造产生溢出效应。通过竞争、知识传播、研发人员和其他劳动力的培养等,可以让中国企业近距离学习到世界最新的创新成果,并尽快提升国内相关行业的的技术水平。

最新释放出的扩大开放信号,不但与近年来中国加速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努力一脉相承,也更加清晰地描绘了中国对外开放的路径。一方面,加快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扩大市场准入,保护知识产权,推动外商外资向更广市场范围、更多产业领域和更大投资规模扩展;另一方面,不断完善公平市场环境,让所有企业获得平等竞争的机会和权利,在保障外商投资权益和增强对国外投资者吸引力的同时,增强内部改革的紧迫感和主动性,变外在压力为内在动力,提升中国企业和经济的竞争力。沿着这样的路径前行,我国开放型经济一定会迈向更高水平。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