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高考生速看!高校招办主任为志愿填报“圈重点”

2019-07-05 11:04:00 来源: 青岛日报 作者: 郭菁荔

  俗话说“七分考,三分报”,寒窗苦读12年,怎样才能科学合理地填报志愿?各高校有哪些优势专业?报考哪所学校有把握?

  高校招办主任为志愿填报“圈重点”

  中国海洋大学招办主任王宇龙:

  专业服从调剂,一般不会被退档

  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唯一一所综合性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特色鲜明,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海洋科学、水产科学两个学科排名全国第一,并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现有物理海洋学、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等10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此外,生物科学、药学等1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也独具特色。

  今年海大在山东招生计划确定为1060人,比去年增加67人。近年来海大在山东的录取分数情况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本科普通批文科排名全省2200名,理科排名全省前12000名,录取希望较大。

  今年海大的招生政策同去年基本一致,在实行平行志愿的批次,如果进档考生专业服从调剂,没有其他不符合录取要求情况下,一般不会被退档。在专业录取方面,仍按照“专业志愿清”方式进行,各专业志愿间不设分数级差。

  今年海大共有63个招生专业,全部面向山东考生招生。新增了“新工科”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恢复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招生,暂停了教育技术学专业招生。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海大面向国家建设人工智能学科的国家战略,在智慧海洋、智慧家庭、智慧制造的重点行业领域与华为、海尔等大型企业集团开展密切的合作,培养具有计算机、人工智能、信息系统以及智能系统集成专业知识以及综合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面向山东招生5人。

  今年海大共有三个按大类招生的专业。按大类招生入学的学生,在入学后的第二或第三学年参考学生的兴趣及意愿进行专业分流。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高招办主任王备战:

  达到去年专业录取平均分,录取可能性较大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教育部直属设立研究生院的全国重点大学,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中石大现有矿产普查与勘探、油气井工程等5个国家重点学科,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工业催化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一级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计划。

  今年,中石大在山东招生1221人,比去年略有增加。中石大聚焦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行业,新增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智能制造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4个专业。此外,中石大机电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三个学院试点大类招生,分别是机械类、材料类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涉及到11个本科专业。

  中石大探索学术研究型、工程应用型、交叉复合型等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全面化、个性化和最大化成长,设置本研一体班、理科实验班、拔尖创新班、卓越工程师、人文素养班等特色培养班。

  建议考生参考学校前几年各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慎重选择。一般来说,如果考生的成绩达到上一年某一专业的录取平均分,那么被该专业录取的可能性较大。为提高被录取的概率,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应选择“专业服从调剂”。中石大正在推进深化学分制改革,在校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均有转专业机会。

  青岛大学招办副主任刘克涛:

  走出填报热门专业误区,冷热结合对考生更有利

  青岛大学具有眼科学、生理学两个国家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特种医学、系统科学等8个博士后流动站,临床医学、机械工程、自动化等7个专业为教育部卓越试点专业。2019年,青大共招收本科生8000人,省内计划招生5979人。

  今年,青大停招3个专业,新增临床医学5+3(儿科方向),进一步优化“专业+专业类”招生模式,其中专业类有15个,包含39个专业。学生入校后接受1年或2年的通识教育,后期专业类内分流接受专业教育。这有利于学生熟悉学科、了解专业,有利于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进行学业生涯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今年,青大计划增加优势特色专业招生规模。计算机类增加83%,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微纳英才班)专业增加50%,自动化专业增加3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增加22%,生物科学类计划增加22%,材料类计划增加12%。

  青岛大学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录取,专业间不设级差,按高考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满足考生的专业志愿。从学校往年退档情况来看,一般有两种情况:考生只填报一个专业志愿,但成绩不够且不服从调剂,约占退档的55%以上;考生虽填满专业志愿,但成绩不够且不服从调剂,约占退档的40%以上。因考生一味地选择热门专业,未合理搭配好冷热专业志愿,而高考成绩未能达到所有填报的专业志愿的最低录取成绩,且不服从调剂,会因为“总分低、所报专业已满”遭遇退档。

  相关链接

  市招考院高招处处长张树江:

  志愿填报“保”比“冲”重要

  日前,为家长面对面解读“高考志愿填报政策”活动在二中分校举行。市招考院高招处处长张树江为500余名家长解读今年高考录取政策及填报志愿注意事项。

  张树江认为,志愿填报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是一个个人利益和心态反复平衡的过程,需要有舍有取,需要客观的分析、理性的思考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过高的奢望和祈求不能成为志愿填报过程中的主线。建议考生及家长以考生成绩(位次)、当年的分数线(录取控制线)、当年各高校的招生计划为志愿填报的根本依据。往年各个院校在本招生区域的最低投档位次、计划数、投档数等投档情况,是考生填报志愿的重要参考。一般来说院校计划数越少投档线越容易变化,且幅度大,反之变化小。

  平行志愿实行以来,首次填报志愿满足率超过95%,尤其是现在的平行志愿是12个,考生被院校退档的首要原因是专业不服从调剂。一旦被退档,考生在征集志愿填报时志愿的选择面将非常小。所以考生应尽可能选择专业服从调剂。据悉,第二大退档原因为专业受限。考生及家长要对《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进行研判,并结合自己体检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学校和专业。

  关于“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说法,没有绝对的“冲稳保”学校,考生应在自己成绩范围内,为想去的院校排序,把最想去的学校放在第一个院校志愿上,最重要的不是“冲”,而是“保”。

  高考志愿的筛选要平衡好个人各方面的需求,比如院校、专业、地域等,结合个人成绩、兴趣、爱好、身体条件、家庭条件等综合考虑、精准定位。志愿填报应放眼全国高校,不宜仅限于某个地区、某些高校和专业。 考生在选择专业时,存在一个误区:盲目拥挤热门专业。正确的做法应是选择“热门专业”而又不忽视“冷门专业”,“冷热”结合对考生更为有利。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郭菁荔)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乐双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