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海洋新药不能再成其他省市的“印钞机”!50亿资金支持来了

2019-07-05 10:35:00 来源: 东岳客 作者: 孟焕然

院士成果为啥“山东开花省外香”?

资金“卡脖子”!

6月27日,《问政山东》曝光了院士成果“山东开花省外香”,令人遗憾,让人着急,同时这也引起了大家广泛热议。

据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科研团队参与研发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新药——GV971今年即将上市。但在当初,新药研发经历过一段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管华诗院士介绍,这款药被卖到了美国,后来又由上海绿谷制药集团将其经销权、实施权买回中国,现已经成为上海制药行业的明星产品,管华诗院士对这一研发成果没在山东开花结果感到遗憾。

这个院士成果,生长于山东,开花于山东,却由于资金等原因,只能遗憾地出走山东,在国外和省外结果,最终成了别人家的明星和印钞机

院士成果尚且如此,其他科研成果转化有多难?院士成果都得不到资金支持,其他科研成果转化能得到多大资金支撑?融资难一直是制约山东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科技创新发展的突出难题。

“我们采取了措施,跟市通过项目引导、专项设置跟金融部门的合作,采取的基金金融跟企业共同参与,我们第一支基金,50个亿的基金,就是针对海洋药物。科技厅厅长唐波这样说。

说到做到!资金支持来了—

青岛设立五十亿元基金

促蓝色药库成果落地

据报道,青岛市政府日前下发《支持“蓝色药库”开发计划的实施意见》,从项目支持、研发资助、平台建设、基金设立、人才培育等五个方面提出支持政策。

据介绍,青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近年来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现有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45户,去年实现产值138亿元,同比增长16%。但总体而言,海洋药物研发成果进展缓慢。例如,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研发的抗老年痴呆新药历经20多年投资20多亿元,才于去年通过三期临床、等待上市;杰华生物研发的抗乙肝新药“乐复能”也历经18年研发投资10多亿元,现在却面临着临床应用的诸多困难。

此次蓝色药库支持政策的出台,旨在对症下药,全力支持和引导青岛海洋药物研发机构与知名药企、投资机构进行合作,助力解决海洋创新药物研发成果落地难的问题。

在项目支持方面,青岛将在国家层面争取将“蓝色药库”计划列入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争创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省级层面争取将“蓝色药库”计划列入省科技重大专项和省各类支持政策范畴,支持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争创山东省海洋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

在研发资助方面,推动海洋药物研发机构与知名药企开展合作,对与本地企业合作或落户青岛的海洋创新药物合作项目,青岛按照实际到位资金给予1∶1配套,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对即将进入临床研究落户青岛的海洋候选药物,按评价机构开展安全、药效、药理等试验发生的费用给予50%补助,最高不超过800万元。

在平台建设方面,对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新增药物合成平台给予4000万元补助,对中国海洋大学动物实验中心视进度给予支持,将这两个平台建设纳入青岛市与中国海洋大学共建内容,统筹研发资源和共建资金予以支持;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支持海洋创新药物筛选与评价平台运维经费每年不少于500万元,支持蓝色药库技术创新工程经费4000万元。

在基金设立方面,青岛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中国蓝色药库开发基金”,首期募集2亿元,推动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基金来青投资支持“蓝色药库”开发计划,对海洋药物研发实施从先导化合物发现到成果产业化的全链条投资支持。

在人才培育方面,对海洋药物研发机构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在申报省级人才工程时给予单列计划;优先推荐海洋药物研发机构申报国家各类人才工程计划或专项,将青岛市现有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办法、创业创新领军人才计划等政策向海洋药物研发机构倾斜;对海洋药物研发机构全职、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以及高校毕业生、博士后等,按政策给予安家费等补助。

来源:大众日报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翼晖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