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蝴蝶峪村:梦里梦外总回望 泉水浅浅思故乡

2019-07-05 10:21:00 来源: 鲁中晨报 作者: 王晓明

村中房屋沿山谷分布,错落有致。

村中一幢房屋已经久无人居,闭门上锁之外,还用一根树干拉住大门。

村中河道旁的石阶。

文/图 记者 王晓明 王兵 李波

“每一次回到山里,脚步踏上老家的乡土,内心总是溢出不一样的感动,哪怕无言地行走,内心仿佛也有说不完的话。”在蝴蝶峪村,一位暑期返乡度假的城里人如是说。

他说出了许多人的心里话。

蝴蝶峪村位于博山城区以西15公里处的深山里,西与济南市莱芜所属的逯家岭村隔着一道山梁,东与东、西流泉村一沟相连,南北方向与周边恶石坞村、龙堂等村子都隔着山。人口高峰期时也没超过百户人家,现如今常住人口仅有数十人。村里主要姓氏有刘、朱两姓。据刘姓后人讲,他们祖上应该是从北面邻村龙堂村搬来的。

雨中,一位在地里干活的老人胡乱披着件雨衣匆匆赶回村里。对于他们这代勤奋的人来说,风里来雨里去已经是家常便饭。

村里一位老者说,村子最早名字叫黄鹿岭,传言当年建村时,有人见到黄鹿出没于山谷中,人一靠近,黄鹿便迅速跑到山岭上,村民以黄鹿为吉祥物,取名黄鹿岭。另有一说法,先祖立村时,首先是看中了这里的水源,当时有村民在山谷中寻泉,林深树密,有一只黄鹿引领到了泉边,故该村上世纪七十年代左右,曾叫做黄鹿泉村。

村中的老槐树已经有数百年树龄,依然枝繁叶茂。

还有人对此传说不以为然,认为之所以叫黄鹿泉村,是因为村中曾有一泉,水在泉子里时颜色为黄色,一旦从泉子里取出水,不久即变黄为清。因为这种奇特的现象,故取名黄鹿泉村。

村外的山谷中,群山环抱的一汪清水,滋润了青山也养育了下面的山村。

后来怎么又改名蝴蝶峪呢?据村党支部书记刘持俊介绍,十多年前村里开发景区时,有专家认为,从地形上看,村子位于泰山余脉原山深处、禹王山大断层北麓峡谷中,两侧的山脉像蝴蝶的翅膀,中间山谷像蝴蝶的身体,整个村子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大蝴蝶。 

当然还有一个说法,村子周边峪多沟深,天然蝴蝶很多,每到夏天蝴蝶飞来飞去,自成风景。于是在2012年9月19日,经博山区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蝴蝶峪村”。

村中一栋房屋的地下室。

蝴蝶峪村狭长而窄,谷幽林密,植被覆盖率特别高,导致了一个显著特色就是泉多水清,并且四季泉水不干,即使像今年如此干旱,村子里还是水流潺潺,这在整个鲁中山区实属少见。

村口路边的一块巨石形似青蛙,成为村庄的标志之一。

蝴蝶峪到处是泉,谷底有泉,山腰有泉,接近山顶也有泉。泉名多有诗意,比如龙水潭、长寿泉、蝴蝶泉等。

村中一栋老屋门框之上的石块经过打磨后被精心搭配在一起。

长寿泉边建有玲珑石桥和桥头小亭,飞檐斗拱,彩瓦石雕,十分精致。许多人慕名前来,趋归山水自然,6月20日记者采访时,正遇二三十名驴友围团而坐,自包水饺,把酒言欢,一派田园诗意。谈起村里的泉水,古树饭店的老板刘峰讲,他今年39岁,从记事起,村子里从没缺过水。他的饭店位于河道旁边的上方,水流穿过,形成一处小景观,是一处集山、水、林、泉、古建筑、古树为一体的宝地,他的生意非常好,即使不是节假日,也是顾客盈门,两口子都忙不过来。

村中一个老式的粮囤至今仍在使用,每隔几年换一下顶部的麦秸就行。

一栋老屋经过精心的装修后焕然一新。

蝴蝶峪村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在于它是依托山涧形成的带状村落格局,整个村子东西向分布在峡谷、山梁上,沿河右侧的房子坐落在陡峭的地势上,似一串串珠子镶嵌在石臼河岸边,多数院落因地制宜集中连片建在山坡上,道路多由陡坡、石板和台阶形成,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几乎全部取用当地的“十八陉”石头。我们在村子胡同里转转,发现这里的古院落建筑颇具特色,房屋构件、碾、磨、猪食槽、拴马桩、石堰皆由石板做成。有几家规模较大的现在新建的房子,也全是用石块砌成,与老房子浑然一体。近百幢老房子在不断修葺中使用至今,保存着“古石山寨”的风貌特征,其历史、文化价值值得深入研究,原生态人文景观,反映了村落的演进和发展,挖掘抢救好这些古房子,对整个鲁中山区村落保护具有借鉴意义。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翼晖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