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这个产业园将打造省内最大医疗器械生产基地

2019-07-05 08:39:00 来源: 水母网 作者:

  水母网7月5日讯 (烟台日报记者 钟嘉琳 实习记者 林璐晓 通讯员 曹兴强 王强 摄影报道)7月3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烟台芝罘区卧龙辖区内的省、市、区三级重点项目——烟台宏远医疗科技产业园建设现场,项目已完成厂房、仓库等共计3.6万平方米主体建设,正进行装修装饰施工,并同步进行设备购置安装。项目建成后,将整合整个山东地区的医用氧舱等医养健康相关医疗器械产业,成为山东乃至全国最大的医疗器械和载人压力容器生产基地,年产载人压力容器300台,预计年营业收入约4亿元,实现利润总额约1.1亿元,增加就业岗位约500人。

  现场直击

  3.6万平方米主体建设完工

  记者在位于芝罘区卧龙园区通车路南的宏远医疗科技产业园项目施工现场看到,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紧张进行内外墙喷漆、粉刷和水电安装作业。位于项目东侧的办公楼,两名工人正在进行楼体保温材料喷涂,一辆红色吊车正不断地向楼顶运输施工材料。“目前,大厂房、烤漆房以及东西侧的办公楼、车间、仓库都已经基本成型了,主体建设面积共计完成了3.6万平方米,项目一期计划在10月份可以交付使用。”项目负责人孙冠军向记者介绍说。

  宏远医疗科技产业园项目共分两期建设,眼前是项目一期,占地118.5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创新研发中心、生产中试基地、仓储物流中心、产业总控等四大功能区。“我们的厂房跨度280米,里面有十几部吊机,每个吊机的起重量都在100吨以上,这在亚洲是规模最大的,在全世界也是一流的。”烟台宏远氧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明顺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建设单位烟台宏远氧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唯一的专业设计制造气压舱企业,拥有69项知识产权和国家级资质的企业,企业产品主要包括各类医用空气加压氧舱、气压舱以及军用减压舱等,广泛应用在医疗、航空、应急和军工等方面,承担参与了载人航天等多个领域国之重器的研发建造。

  项目解读

  整合省内医养健康

  相关医疗器械产业

  随着医药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集医疗、养老、保健等在内的多元化综合医药大健康产业正在形成。宏远医疗科技产业园所在的烟台医药健康产业园,依托包括宏远医疗科技产业园在内的瑞康医药、冰科医疗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以及乐康金岳健康产业园、康佳大健康加速器等一批在建龙头项目在此集聚发展,初步构建了特色鲜明、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医药健康产业体系。

  “项目一期完工后,下步将抓紧启动二期181.5亩工程建设,打造产学研中心及国家级载人压力容器研究院,计划引进院士工作站,着力打造立足烟台、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产学研’一体化医疗科技研究和装备制造基地,努力为烟台医疗健康产业发展和制造业强市建设做出更大贡献。”张明顺表示。项目运营后,民用氧舱市场占有率达到80%,军用氧舱达到98%,预计年产值40亿元,利税8亿元。

  宏远医疗科技产业园建成后,将整合整个山东地区的医用氧舱等医养健康相关医疗器械产业,成为山东乃至全国最大的医疗器械和载人压力容器生产基地,为我市医药健康产业注入新动能。

  记者手记

  凝心聚力 让重点项目尽快破题

  项目建设牵动发展全局,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强劲引擎。宏远医疗科技产业园项目所在位置是一片投资的热土,烟台宏远氧业股份有限公司之所以选址于此,主要是考虑到市、区两级优质的产业发展和投资营商环境。这片区域规划打造了占地2100多亩、计划总投资120亿元的烟台医药健康产业园,是全市医药健康产业“一区七园”的重点板块。在营商环境方面,市、区各级也为入园企业提供了一系列资金、人才、手续等方面的政策支持、贴心服务,实实在在给企业发展创造了优质的内外部条件。

  助推重点项目建设“提速”,需要昂扬的斗志、务实的作风,更需要凝心聚力、克难攻坚的精气神。为全面加快项目推进,今年以来,芝罘区重点围绕市级重点项目实行“对表销号”、“代办帮办”、“调度预警”、“综合考评”四项制度,对项目逐一列出督办清单,量化节点、对标销号,坚持一周一调度、一周一通报,调动全区一切力量,千方百计攻坚克难,确保重点项目尽快破题。每个重点项目成立工作专班,分包项目区级领导带头,职能部门、街道(园区)、村居三级项目负责人全程服务,坚持吃住在一线、工作在一线、协调解决问题在一线的“三个一工作法”,全力以赴推动重大项目建设,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贡献“芝罘力量”。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芝罘区政府逐个项目梳理明确市级、区级、街道(园区)、企业四级需办手续,建立项目手续‘一次办好’联席会议制度,所有街道(园区)、部门和窗口单位主动靠前服务,进一步优化项目手续办理流程,一次性完成项目建设全部区级手续,将项目审批手续直接送到企业,为企业腾出更多时间精力搞生产、促发展。

  抓项目建设等不得、慢不得、歇不得,必须抢前抓早、只争朝夕。希望相关部门继续凝心聚力,披荆斩棘,持续发力,把问题解决在当下,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