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乐双
2019年7月4日青岛日报1版
青岛医保:扩充“秒办”服务事项
对标深圳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效能,20天建成首家医保工作站
健康,贯穿人的一生,是幸福生活和奉献社会的基础;全民医保,和每位参保人息息相关,是市民健康的坚实屏障。
如何更好更有效地筑牢这一健康屏障?这是每位医疗保障工作者念兹在兹的话题。毋庸讳言,青岛市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全民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按DRGs付费方式改革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但对标深圳等先进城市后发现,在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客观方面,制度设计与改革创新的整体性系统性超前性不足,信息化建设滞后,服务体系和服务效能有差距;主观方面,思想不够解放,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强,对机构、群众的需求考虑还不够周全;机制方面,市场化的内在机制不健全,法治化的治理格局不完善……
正视差距、瞄准差距,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成立仅四个多月的青岛市医保局通过对标先进,找准差距,打响医保惠民攻坚战。
对标“秒批”,推动大数据互联互通
异地就医报备,填材料;异地生育转诊报备,填材料;门诊大病申请,填材料……曾几何时,名目繁多的填报材料和繁琐的手续给参保人带来不少困扰,每次都需要到经办机构窗口才能办理医保服务事项,时间成本和交通成本居高不下。
为解决这一难点痛点问题,推行“互联网+医保政务”,市医保局政务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于近日上线运行,原先须到经办机构窗口才能办理的医保服务事项,现在绝大多数都可以到市医保局官方网站办理。目前24项医保对外服务事项网办率达到95.8%,零跑腿率达到95.8%,全部服务事项100%一次办好。
然而,现有网上审批模式只是传统人工审批模式在网络上的延伸,存在办公时间限制、材料审核导致的时间延迟,以及个人经验和判断因素导致的审批结果差异等问题。如何打破这个“天花板”,实现政务服务再升级?深圳推出的“秒批”服务给出了答案。
深圳市着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敢于放权、舍得放权、善于放权。全市54项行政审批秒批事项,居民医保征缴是其中之一,此举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
据深圳市行政服务大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秒批”服务是一种“无人工干预智能审批”服务,通过信息共享、自动比对、核验申请信息,实现基于申请材料结构化、业务流程标准化、审批要素指标化的系统无人工干预自动审批。
“秒批”究竟能有多快?2018年11月21日,深圳市发改委试运行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秒批”,做到了6秒出证。
2018年6月25日,深圳市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引进和落户“秒批”正式上线。2018年11月15日,深圳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深圳市推广“秒批”模式工作方案》,根据该方案,深圳市力争到2019年年底前,200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秒批”。
“学赶深圳,不能坐等,必须寻标对标,拿出切实举措来。”青岛市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卫国表示。就在前不久,市医保局赴深圳调研学习医疗保障工作,考察深圳市民中心,并与深圳市医保局开展座谈交流,“秒批”体现的深圳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引发考察人员震动,掀起头脑风暴,为改善群众服务体验,积极推出“秒办”服务,首批推出护理和康复人员信息登记与维护、门诊统筹签约等两项“秒办”业务,并将陆续扩充“秒办”事项范围。
“‘秒办’的基础是大数据的互联互通,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的沟通配合,目前我们推出的两项‘秒办’业务属于基础比较好的,下一步扩充事项范围就需要打破部门间条条框框,真正做到信息共享。”市医保局相关处室负责人说。
创新服务理念,20天落地医保工作站
学深圳,首先要学习的就是思想观念大解放,这已经成为市医保局从上到下的共识。“要积极学习深圳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包容心态,‘有事必应,无事不扰’的服务意识,‘开局就是决战,起跑就是冲刺’的战斗姿态。”刘卫国表示,要学习深圳医保领域引领性开拓性示范性的宝贵经验,拉高标杆,高点定位,用创新理念、创意思维推动医保事业改革发展。
自今年5月开始,深圳市将医保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分批延伸至全市74个街道,让百姓触手可及。而我市目前还集中在市、区两级经办,在街道、社区等基层,尤其是农村地区服务能力比较薄弱。“深圳的做法使参保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医保服务,这对于我们的工作是很大的启发。”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说。
从深圳考察回来后,市医保局经过讨论、考察、调研,决定参照深圳工作理念,设置医保工作站。从提出相关动议到第一家医保工作站落地,仅仅用了20天。
在全市遴选规模较大、管理规范的定点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设立医保工作站,将医保临柜服务直接延伸至社区医疗机构,参保人在就医之后可“零距离”“一站式”办理医保相关业务。全市首批27家医保工作站已于6月1日正式挂牌并对外服务,现阶段主要在市南、市北、李沧、崂山、城阳、西海岸布局,下一步将在其他区市逐步扩大范围。
医保工作站目前可承担3项基本服务事项:门诊大病申请、医保异地安置报备、异地长期居住报备,将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扩增服务范围,直至实现承担全部医保窗口服务事项。
启用医保工作站,提供“家门口式医保服务”,将方便广大参保群众,特别是为疾病高发的老年参保群体提供咨询和办理医保的便利渠道。此外,这一举措还能够引导参保人员在基层看病就医,助推分级诊疗体系建设。
冲破藩篱,简化异地就医手续
异地就医,成为很多参保人的现实需求。目前全市300家符合条件的定点医院已全部纳入异地就医直接联网结算范围,并推出了手机和网站结合的异地就医报备业务,成为全国首个异地就医无障碍报备城市,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工作走在了全国全省前列。
针对流动人员就业、务工、居住等频繁变化的特点,本着能简则简、能快则快、能宽则宽的原则,市医保局将异地就医手工报销医疗费办理时限由30个工作日缩减为20个工作日。同时,自从6月1日起,进一步简化优化异地就医报备和结算等流程,为参保人异地就医提供便利。
“以前的工作理念是管理为主,服务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上,从深圳学习回来后,感觉必须调整工作思路,把为参保人服务放在第一位。”刘卫国说,站在参保人的立场,设身处地解决异地就医难点痛点问题,才能实现医保利民便民。
据了解,常驻异地工作人员报备时原来需要提供单位派驻文件、劳动合同等4项资料,优化调整后,常驻异地工作人员由派出单位统一出具1份外出工作证明材料,即可报备;简化异地安置和异地长期居住人员报备程序;异地安置、异地长期居住或常驻异地工作人员回本市治疗,发生的住院医疗费可直接联网结算报销;放宽回户籍地治疗人员范围,人员范围由大学生放宽至各类参保人员;将异地急诊住院费用纳入异地联网结算范围;此外,还取消了异地生育转诊报备手续。
让医保惠民的阳光照进市民心里,为群众撑起健康的保护伞。未来,市医保局将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与“学深圳、赶深圳”有机结合,加快医保制度创新,推进服务模式数字化转型,做好长期护理保险、DRGs付费方式改革、医保监管方式创新改革三项国家级试点,进一步发挥医保在深化医改中的基础作用、对保障改善民生的支撑作用,精心打造“惠民、智慧、诚信、阳光”医保,增进岛城人民健康福祉。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赵 波)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乐双
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自2018年12月推出后,已在北京、福州、沈阳等地和省内演出40多场,在社会上引起热烈讨论,好评如潮。观众和网友纷纷认为,这是一部让人震撼流泪的真情之作、一部传承红色基因的精品力作,看完后对“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有了更...[详细]
3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省医保局会同财政、残联等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脑瘫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推出对残疾儿童、孤独症儿童以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医保...[详细]
探访济南12345热线。看市民打来的热线背后发生的故事[详细]
青岛这5个地方可免费领黄手环千余条“防走失黄手环”等你来领。便捷对接地铁13号线为实现易通路、灵海路、金晖路周边居民与机关西部办公中心、地铁13号线隐珠站的衔接,满足市民到达机关西部办公中心办理业务及换乘地铁的出行需求,青岛真情巴士于7月3日起优化调整...[详细]
济南上半年基本建成棚改安置房13716套。其中包括历下区丁家村改造项目、章丘区贺套村及查旧村改造项目等一批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安置小区,棚改居民即将乔迁新居[详细]
今天山东气温或创入夏新高,高温强度和范围都将发展到最强!省气象台今日6时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预计今天白天,鲁西北、鲁中和鲁西南地区将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其中,滨州、东营、德州、聊城、济南、淄博和潍坊等7市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在37℃以上。气象部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