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化擂响“三通鼓”决战脱贫攻坚

2019-07-03 09:28:28 来源: 滨州日报/滨州网 作者: 通讯员 贾海宁 王建彬

今年以来,沾化区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六个沾化”目标定位,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要求,咬定目标担当实干,全面擂响遍访、产业、造血“三通鼓”,用响鼓重锤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确保到2020年全面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头通鼓:培育发展产业扶贫项目

沾化区北部清风湖边,50台风力发电机迎风起舞,风电机下面,一眼望不到边的单晶光伏发电组件阵列在艳阳下熠熠生辉。

“这是我们沾化脱贫攻坚最大的‘弹药库’,全区近六成的产业扶贫项目收益出自这里。” 沾化区扶贫办资金项目组组长田学峰介绍说,华能沾化清风湖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是全省规模最大的风光同场项目和全国建设周期最短的百兆瓦级大型光伏项目,总投资7.29亿元、装机容量100MW,实现了上风、中光、下农立体互补产业模式,年发电量1.2亿度,产值1.3亿元,每年可实现用于扶贫的收益1200万元,每户发放收益3000元,整体带动40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增收。另外,若按照股比分红预计,今后每年可增加财政收入2000余万元,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更加有力的资金保障。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沾化区紧紧牵住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培植发展光伏发电、特色种养殖、资产收益等一批集约化程度高、可持续性强、质量效益高的产业扶贫项目,平均年收益率达10%以上。

“我们探索‘政府+合作社(企业)+村集体+贫困户’四位一体的产业扶贫新路子,优化整合扶贫资金培育壮大产业项目,获得更多的收益资金,形成良性循环闭合线路,为脱贫攻坚战备足‘弹药’。”田学峰如是说。

沾化区利国乡吸纳富国、富源等5个乡镇的扶贫资金入股分红,投资2020万元建设吴庙2.5MW分布式光伏扶贫电站,实现“上光下养”双增收,收益率保持在10%至15%,年收益达330余万元,覆盖全乡479户贫困户,年均收益3000余元,28个村集体收入全部达5万元以上。区乡两级专项扶贫资金1018万元投入沾化区下洼镇齐鲁浩华扶贫产业园项目,每年不低于注资总额6%的保底分红收益,可带动全区11个乡镇、108个村、913户、1598名贫困人口脱贫增收。下河乡正邦扶贫产业园项目计划每年拿出种植粮饲作物产生经济效益的10%,直接发放给周边村贫困群众。

二通鼓: “1+N”模式遍访贫困对象

今年以来,沾化区紧紧围绕巩固提升这一目标,创新“1+N”模式开展遍访贫困对象活动。“1”是各级书记用两个月的时间全覆盖式遍访贫困对象,在区级层面,以“贫困村是否实现‘五通十有’,项目资金是否安全、项目收益是否稳定、项目资产是否永续,行业政策是否落实”为主线,遍访所有省扶贫工作重点村、产业扶贫项目、有扶贫任务的村;在乡镇(街道)层面,以“看贫困户信息准不准、查政策落实全不全、问帮扶措施实不实”为主线,遍访建档立卡贫困户。“N”指多个专项遍访活动:成立纪委、审计、扶贫等部门及第三方审计机构参与的工作专班,专项遍访所有行业部门,全面排查行业政策落实、扶贫资金使用、项目建设管理、贫困人口动态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组织第三方对全区220户档外危房改造计划户、脱贫不享受政策的低保(残疾或大病)家庭以及2018年度840户贫困对象动态调整质量开展暗访核查;委托第三方对全区37个光伏扶贫电站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专业验收评估;专项遍访全区72个扶贫项目收益分配备案审批情况和103个扶贫工作重点村退出情况。

“利用‘1+N’模式通过全方位、多层次遍访,进村入户面对面宣传讲解扶贫政策,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找准制约贫困对象发展的关键因素,利用各种帮扶措施对症下药,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沾化区委办公室副主任、区扶贫办主任李景智表示。

截至目前,沾化区已完成遍访280村7387户,共发现并妥善解决问题355个;完成30个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9个乡镇(街道)的审计调研,发现疑似问题116个,已整改完成60个;特殊贫困群体遍访发现问题41个,已整改到位18个;光伏扶贫电站遍访发现问题73,已整改完成51个。

三通鼓:设立公益岗位优先录用贫困群众

“还是通过自己劳动挣得钱花得舒心。” 沾化区利国乡崔铺村70岁的贫困户王俊圣说,“自从参与公益岗,俺也成了‘月薪族’”。

早前,穷、懒让王俊圣打了一辈子光棍,年龄大了地种不了打工没人要,纳入贫困户以来,更是一度“等、靠、要”,吃了上顿不管下顿。2018年,为避免陷入“福利陷阱”,激发贫困户劳动积极性,利国乡设置卫生清扫、公路维护、就医护理、代办事项等224个公益性岗位,岗位与工资挂钩,多劳多得。

“咱有手有脚,再也不能混吃等死了。”在乡里帮扶责任人的引荐下,王俊圣主动参加村内环境卫生清理、村内禁烧、巡河等多项公益活动,还参加了利国乡福和希望小学的护校工作。近期他又被推选担任崔铺村环境卫生监督员。如今王俊圣每年公益岗收入7200元,再加上低保、养老保险等收入,一年收入15000多元,成功脱贫。

和王俊圣老人一样,获得公益岗位的贫困人口在沾化还有500余人,500个贫困家庭因此受益。今年以来,沾化区注重扶贫扶志相结合,提取部分项目收益作为公益基金,设立500多个公益岗位,优先录用贫困群众,有效避免了陷入“贫困循环”和“福利陷阱”,激发了贫困户劳动的积极性。扶贫示范点齐鲁浩华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设置扶贫公益岗位50个,优先招聘有致富能力、致富愿望的贫困人口参与项目建设及运营,提高自身发展能力。大高镇九牛农牧绿色生态产业园项目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优先录用,目前已招录6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工作,月工资2500—3300元不等,基本实现了贫困户“一人务工,全家脱贫”的目标。

此外,沾化区直有关部门结合实际,设置扶贫公益岗位,助力脱贫攻坚。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设置环卫公益岗位,优先聘用贫困户。区人社局设置公共设施维护、保洁绿化、互助养老、照料病患等互助扶贫公益岗位57个,经过公开推选,村、镇、区三级公示等程序选拔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就业。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明月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