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今天是“6·26”国际禁毒日,为充分昭示人民法院依法从严惩处毒品犯罪的政策立场,最高人民法院发布2019年十大毒品(涉毒)犯罪典型案例,山东1例入选。
李某森非法生产、买卖制毒物品案
——非法生产、买卖邻酮,数量特别巨大,依法惩处
基本案情
被告人李某森,男,汉族,1982年8月3日出生,农民。2015年冬天,边某某(已另案判刑)与王某某结识并商定非法生产制毒物品邻氯苯基环戊酮(简称邻酮),王某某负责提供部分原料、指导设备安装及生产、联系买家等,边某某负责提供厂房、设备、资金、组织人员生产等。2016年3月,边某某纠集被告人李某森等人租用惠民县胡集镇一闲置厂房开始承建化工厂。其间,边某某与李某森商定,由李某森出资建厂生产,后期双方分红。同年3月至6月,李某森陆续出资25万余元,多次到工厂查看进度,并前往江苏省盐城市接送王某某。同年6月,李某森将生产出的800千克邻酮运至淄博市临淄区,由边某某等人通过物流发往河北省石家庄市,后边某某给李某森25.5万元现金。同年7月12日,公安人员在上述工厂附近隐藏的车辆上查获邻酮373千克。
裁判结果
本案由惠民县人民法院一审,滨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法院认为,被告人李某森非法生产、买卖制毒物品邻酮的行为已构成非法生产、买卖制毒物品罪。李某森明知他人非法生产、买卖邻酮而积极参与投资建厂、接送人员等,生产、买卖邻酮共计约1173千克,情节特别严重,应依法惩处。据此,依法对被告人李某森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八万元。上述裁判已于2018年11月15日发生法律效力。
典型意义
近年来,受制造毒品犯罪影响,我国制毒物品犯罪问题也较为突出。为遏制制毒物品犯罪的蔓延,增强对源头性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完善了制毒物品犯罪的规定,增设了非法生产、运输制毒物品罪。本案是一起比较典型的非法生产、买卖邻酮的案件。邻酮是合成羟亚胺的重要原料,而羟亚胺可用于制造毒品氯胺酮。本案被告人李某森犯罪所涉邻酮数量特别巨大,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毒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的规定,其犯罪行为属情节特别严重。人民法院根据李某森犯罪的事实、性质和具体情节依法判处刑罚,体现了对源头性毒品犯罪的坚决打击。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今年以来山东降水量较常年偏少37%,部分地区旱情较重当前,正值夏种夏管关键时期,持续干旱对粮食及全年农业生产稳定构成重大威胁。6月25日,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立即行动起来,采取有效措施,发动群众全力进行抗旱浇水,坚决打赢抗...[详细]
五龙潭最淡定近期,干热的天气占据了济南的大部分时间,泉水备倍受煎熬。闻名天下的趵突泉也无力托起引以为傲的“三股水”,安静地在水下“吐泡泡”[详细]
刚对标完深圳,又提出学习济南,青岛这次要学什么?“济南干部这两年来在双招双引、项目落地方面的状态和成效,的确值得青岛干部学习。济南、青岛,同为山东的两个副省级城市,各自应扮演何种角色[详细]
精准专业成烟台招商“关键词”6月25日,大众日报头版“大竞赛大比武”栏目刊发《精准+专业,好项目这样引进来》文章,聚焦烟台市“双招双引”工作。文章提到,为强化招商队伍建设,烟台市在全市范围内抽调100名干部,组建了8个产业招商专班,和驻北京、上海、深圳3...[详细]
山东省应急厅于5月底开展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异地执法检查。[详细]
14个高温预警后,济南总算“退烧”,明后天有雷雨24日20时50分济南市气象台解除高温橙色预警信号。济南市气象台最新预报显示,26日、27日最高气温仍将在35℃左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