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瓷永流传!国家级朗诵大咖齐聚淄博诵读经典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2019-06-23 11:11: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胥孜婕 王越 张伟铭

  大众网·海报新闻淄博6月23日讯(记者 胥孜婕 王越 张伟铭)大幕升起,记忆追溯至1958年,一群心怀火与土痴情与守望之心的硅元人,用手中的器皿奏响热血的基音。一甲子光阴后的今天,滚烫的窑火愈烧愈热,铸造品牌的辉煌征程。6月22日,山东硅元邀请诵读名家齐聚北方瓷都——淄博,诵读经典,以诗词情怀、陶瓷之梦,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用时光打磨品质,用岁月沉淀情怀。“匠心”存在于各行各业,“以万千锤而铸一器”。声音之匠人,以时光润桑,颂阙阙华章;陶瓷之匠人,以泥土作音,以水火作谱,淬炼令人惊艳的陶音瓷韵。当古老的东方诗词与象征着中华文化载体的陶瓷器皿融于一体。“青瓷如玉,彩釉生香”;“火中涅槃,玉润珠光”......这声音,是颂诗亦是咏瓷。

  从1958年至今,硅元走过六十载,六十载匠心坚守,以陶瓷筑梦,用陶瓷科技绽放“五朵金花”,新发明、新材质成就一个个国家大奖。由全国主持人“金话筒”奖获得者、淄博市广播电视台首席播音员主持人韩玉、淄博综合广播《89早新闻》主播鲁峰带来的诗朗诵《硅元六十年:用心雕刻的年轮》,殷殷之情展现了硅元人的匠心精神、国瓷之路、陶瓷之梦。从1984年至今持续35载,硅元高擎“淄博陶瓷,当代国窑”的大旗,用“紫光杯”、“中华龙”、“鱼子蓝”等精美作品,铺就一条国瓷之路。

  著名朗诵艺术家戴萱倾情朗诵《精忠报国》和硅元员工创作的诗歌《人间醉美硅元蓝》,她极具质感的声音影响了几代人,现场富有感染力的演绎为我们呈现了鱼子蓝如梦如幻的美,饱满的感情表达了对鱼子蓝、中国蓝的赞美和热爱。

  “今年四月份就接到了通知,起初以为是‘诗词’晚会,却未曾想到诗与瓷的结合,很惊喜。”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资深主任播音员、著名朗诵艺术家戴萱告诉记者,作为一名老播音员、老记者,亲眼看到鱼子蓝作品后,感受到鱼子蓝的如梦如幻,才对《人间醉美硅元蓝》这首诗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感悟。

  著名朗诵艺术家雅坤用温暖富有磁性的声音朗诵《爱莲说》《硅元中华龙》,硅元中华龙是1999年硅元专为建国五十周年创作,一直作为国家接待用瓷,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加以创新延伸,在文化传承中展现了时代的精神。“中华龙,是中国的代表,在瓷器中,硅元中华龙亦是代表。”在演出前的采访中,雅坤手捧词本,不时流露出对自己所要朗诵诗词的挚爱之情。

  瓷为诗之载体,诗为瓷之气韵。淄博市政协原副主席、淄博书画院艺术顾问、山东硅元文化顾问王颜山创作的《硅元国瓷铭》正是体现了瓷与诗的和合之美。“作为一名老博山人,从‘陶瓷窝’里长大的,我对陶瓷有种特殊的感情。”王颜山说,硅元瓷器的“精气神”打动了他,为此他作了这首《硅元陶瓷铭》。谈及对硅元未来发展的期许,王颜山说,根植于民族优秀文化沃土中,对标世界尖端水平,迈开步子以创新创意引领前行,坐住冷板凳用匠心铸守品牌,硅元必定一如既往的成为国瓷和瓷都的代表。现场,著名朗诵艺术家方明用充满魅力的声音朗诵《硅元国瓷铭》,展示了“瓷中有诗,诗中有瓷”的丰美意蕴。

  中华之美在诗词,在陶瓷。诗与瓷,都以凝练的方式传承着经典之美。时间历久,情感依然相通,意境依然隽永。专门为晚会创作的诗歌《瓷路之歌》由著名朗诵艺术家虹云与晚会主持人、作家、朗诵家高云华合作演绎,饱含激情的朗诵,再现了诗与瓷经典的魅力。晚会现场,虹云再次深情演绎《长江之歌》,令现场无数人为之动容。

  诗与瓷,是载体、是文化、是情感,是梦想,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传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陶瓷的复兴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息息相关,与中华盛世的伟大梦想紧密相连。《我的梦硅元梦,我的梦中国梦》,硅元员工用慷慨激昂的朗诵,为祖国七十华诞喝彩,展现了硅元人的陶瓷梦,中国梦。

  “举办这此活动,把中国陶瓷文化与诗词文化更好的结合,通过优秀文化的结合,给观众带来一场文化盛宴。”山东硅元副总经理孙宁表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晚会融合了很多时代特色,展现淄博陶瓷特色和硅元陶瓷创新发展历程。回顾过去,提振前行的精神动力,永葆当代国瓷靓丽底色。

  整场晚会,朗朗诵读,或大气磅礴,或温婉隽永,是一场中华诗词和陶瓷文化的完美邂逅,更是一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乐双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