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聊城援非医生写给4岁儿子的家信戳中泪点

2019-06-20 20:17:00 来源: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作者:

  近日,一封来自非洲的信感动了众多网友!这封信是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医学博士李孟友在非洲写给儿子的。2018年12月,作为援非医疗人员,李孟友前往非洲布基纳法索开展医疗援助工作。通过这封信,能看到李孟友为人父为人夫的柔情,更能读懂一位援非医生的坚守和担当。

  万里之外救死扶伤:

  儿子误会爸爸去国外旅游

  “豆豆,你好! 想爸爸了吗?每次和你妈妈打开视频聊天时,你总是嘟着嘴说爸爸去外国旅游了,不带豆豆去。而我总是不厌其烦地想跟你说清楚:爸爸不是去旅游,爸爸是在上班。好几次你突然对爸爸说:我想爸爸了,爸爸你啥时候回来啊?远在一万六千公里之外的我总忍不住潸然泪下。”近日,在非洲的李孟友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在医生的朋友圈里开始流传,这封很长的信里流露出一位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同时信中也表达出李孟友对家庭的愧疚。

  在援非期间,李孟友以高超的医疗技术赢得了当地患者的尊敬,他还为患者垫付医疗费,为患者救治争取时间。

  “手术室的空调已经坏了两周了,等做完手术,里面的衣服已经湿透了,但是术中清除血肿后,患者颅内压不高,脑搏动良好,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当紧绷的精神放松后,我突然感到饥肠辘辘了,一看表才知道已经是下午两点了,空腹做手术在慢节奏的非洲环境下已是常态。”这些话,李孟友没有在信中提及,只是给自己的同事进行倾诉。

  今年6月的一天,一位患者满带笑容的走进李孟友的诊室,后面跟着患者的一个家属。简单的问候之后,家属一直握着李孟友的手说“cher ami”,意思是“亲爱的朋友”,这是布基纳法索对亲近朋友的称呼,显然李孟友在他心中已是非常亲密信任的朋友。

  夫妻俩都是医护人员:

  工作太忙很少照顾到儿子

  “记得那是去年12月23日,星期天,爸爸就要去北京登机了,然后飞往非洲。早上奶奶怕你看见爸妈出门闹,一早带你去公园了,目送你们祖孙俩出门,看着你蹦蹦跳跳的小背影,爸爸止不住泪流满面。因为爸爸这次去的地方距家万里之遥,那里自然环境恶劣,传染病肆虐,有好多人去了再也没有回来,爸爸心里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啊,你才刚刚过了四岁生日。”李孟友的爱人是护士,两人都是医务人员,工作忙,很少照顾到家庭。

  “ 看着你一天天长大,爸爸内心是满足的。转眼你上幼儿园了,这里有宽敞明亮的教室,还有像游乐场般的室外活动场地,这里还有那些对你无微不至、高度负责的老师们。看看你妈妈发过来你在学校的视频,看着你在学校里无忧无虑地和小朋友一起玩,爸爸心里总是暖暖的。每天回到家,看着天真无邪地唱着儿歌的你,爸爸感到这就是幸福生活的全部。”李孟友所援助的布基纳法索是西非的内陆国,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6年人类发展报告》公布的人文发展指数,它在188个国家中排名第185位,也就是全世界倒数第四位。因为贫穷,整个国家缺医少药,各种传染病在这里肆虐。

  “我亲爱的儿子,请原谅爸爸选择了舍小家顾大家,去执行援非任务,践行医者的誓言,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展现大国医者的责任担当。”李孟友在信中给儿子致歉。

  援非期间常帮助他人:

  为患者垫付医疗费帮助贫困儿童

  李孟友,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擅长对胶质瘤、垂体瘤、脑膜瘤等各种类型颅内肿瘤的手术治疗,对脑出血、脑外伤的手术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李孟友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布基纳法索唐加多戈教学医院里,帮助当地医生提高技术,帮助当地的病人解决痛苦。他所在的医疗队,作为民间外交使者,需要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李孟友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给当地小学生上汉语课。为了能及时救助患者,他还为患者垫付医疗费。

  “这里的教室里没有窗户,仅有几张简陋木桌,和几个简易凳子,没有风扇,更别提空调了,白天40℃的高温,孩子们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学习。每次上完课,都是汗水,但是看到孩子那对知识渴望的眼神时,爸爸又像看到了你。因为贫穷,这些孩子铅笔、本子都不够用,爸爸就拿出自己的钱给他们买本子和笔,还买来糖果奖励给他们。”李孟友在信中鼓励儿子珍惜幸福生活,好好学习。

  “爸爸不在家的这一段时间,你妈妈最辛苦了,这份愧疚,我也只能埋在心里。每次视频看到你那么听话,不再像以前那样倔强地惹妈妈生气,爸爸也欣慰不少。小豆豆,你在逐渐的长大,你是个男子汉,在学校里,你要在老师的帮助下,培养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汲取更多的知识,要更加主动地参加游戏和各种有益的活动,当然也要学会勇敢地面对成长道路上可能遇到的挫折,爸爸会在远方默默地祝福你。”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王尚磊 通讯员 鹿青松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