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279)暴晒下的钢筋拿着都烫手,藿香正气水是必备“饮料”——高温天记者体验建筑工人,他们用汗水筑起“济南高度”

2019-06-20 17:34: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赵业超

  编者按: 

  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国家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门塔、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均在这片土地上默默伫立千年。济南,诞生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名君大舜、神医扁鹊、名将秦琼、名相房玄龄……著名诗人李白、杜甫、黄庭坚,词人李清照、辛弃疾,著名小说家刘鹗,近代文豪老舍等都曾在济南生活工作游历,故有“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之佳誉。

  济南,不仅人杰辈出,更有天赋地灵,风景秀丽,泉水众多,城内72名泉争涌,尤以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久负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誉。千佛山峰峦秀丽,守护南界;大明湖润物无声,滋润北城。而“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也成为济南的独特风光。

  济南,在40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诸多古老建筑、千年大树、特色名吃、名家桥段、奇人轶事、隽永典故。

  济南,值得去追本溯源,值得去重走一遍,值得去再书画卷。即日起,大众网济南站推出人文地理类新闻栏目——《城·事》,在现实中勾勒济南背影,在往事中讲述济南印象,在历史、现在、未来的穿越交错之间,记录济南,爱上济南。

  长时间暴晒下的钢筋摸起来烫手,顾岳建一次性拿起3根5米长,约合20斤的钢筋

  温度在烈日的炽烤下,王福雷需要时刻忍受焊接时产生的局部高温

  工人们在约合高1.2米,面积在2平方米的狭窄空间里绑扎钢筋,一蹲就是1个多小时

  李师傅工作时都会随身携带一个3升容量的大水瓶

  工友在给大家分发工地准备的藿香正气水

  如今藿香正气水已成为工人们每日的必备“饮料”

  项目副经理董传艺一天巡查工地5次,皮肤已被晒成了古铜色

  绿地山东国际金融中心(IFC)项目建设施工现场

  文/图 大众网·海报新闻 见习记者 范明昱 记者 赵业超

  济南的6月,高温灼城。持续9天35℃以上的高温天,快要将整座城市给烤化了!“火炉”威力尽显,高温预警信号一再拉响,“吓”得不少市民避之不及之时,总有一群人为了城市的平稳运转,挥汗如雨坚守在岗位一线上,建筑工人便是其中之一。6月19日的下午,阳光刺得人睁不开眼,绿地山东国际金融中心(IFC)项目建设施工现场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建筑工人们正在烈日下有条不紊的绑钢筋、搭架子、支模板等。作为“拥抱太阳”的城市建设者,他们在炎夏里与骄阳为伴,与汗水交融,用晒得黝黑的双手不断构建起济南这座城市的新高度。

  曝晒下的平台温度直逼40℃,他们却说“习惯了”

  下午2点20分,记者刚走进工地,一股热浪就迎面扑来,脸上感觉一阵火辣。额头流下豆大的汗珠,皮肤被晒得通红,机器轰鸣的噪声不绝于耳......然而对于施工现场的建筑工人们而言,这样的情景却是家常便饭。

  “这样的天气我都习惯了,干这一行的,怎么能怕热。”说这话的,是在顶升平台负责运送钢筋的顾岳建。在这个露天平台上,他比大多数工友更能近距离的接触到太阳,一次性拿起3根5米长,约合20斤的钢筋,一点一点地将其递给在顶升平台下操作的工友。看起来简单的工作做起来难度却不小,由于长时间暴晒,钢筋摸起来着实烫手,“工地给我们每个人分发了手套,防烫伤之余,更是防止运输、捆绑钢筋时被擦伤。”顾岳建对记者说。

  由于顶升平台没有遮阳,下午的温度在烈日炽烤下直逼40℃,平台四周犹如围起了“火炉”,在这样的环境下“玩火”,则是焊接工王福雷的工作写照。焊接本来很寻常,但在超高层建筑中难度非常高,更难的,是需要时刻忍受焊接时产生的局部高温。几个回合下来,王福雷被汗水浸湿的衣服早已贴在了身上,然而除了抬起手臂匆忙抹掉额头上的汗珠外,他丝毫没有被炎热的高温影响到操作。

  2平米狭窄空间一蹲1小时,藿香正气水成必备“饮料”

  与露天的顶升平台相比,原以为平台下的施工环境可以相对舒适一些,没想到仍然超出了记者的预想。走下仅仅只有50厘米宽的两段狭窄楼梯,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专心致志地安装着钢筋,这里虽没有阳光直射,但由于操作环境狭小,依旧可以让大家汗如雨下,衣服湿得能拧出水来。

  目前428米的超高层项目虽然只建到35米左右,但对于工人赵玉亮来说,自己的手里捆绑了多少钢筋已经多到数不清。捆扎钢筋这项工作,是对意志和体力的考验,在高约1.2米,面积在2平方米的狭窄空间里,他和工友蹲在搭好的钢筋架上,左手固定住钢筋,右手熟练地用工具把钢筋绑扎扣死,这一蹲就是1个多小时。大量汗珠沿着脸颊、下巴往下滴,衣服被湿透了一次又一次后,甚至结出了白色的盐花。

  记者在现场发现,一个水瓶、一副头盔、一双手套几乎是所有建筑工人们的“标配”。每天,李师傅出门工作时都会随身携带一个3升容量的大水瓶。“夏天在工地干活,要多喝水来降温消暑,带个大水瓶,一次能多装点水。”就在李师傅说话的间隙,工友拿来了藿香正气水分发给大家,众人们纷纷笑称如今藿香正气水已经成了自己每日必备的“饮料”。

  针对近期的高温,承建该项目的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除了及时提供消暑药品外,还调整了作息时间进行错时作业,尽量避开高温时段施工。

  负责人一天至少巡查5次,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

  下午3点40分,烈日下,绿地山东国际金融中心(IFC)项目副经理董传艺结束了今天的第3次巡查。过程中,他边进行施工安全、质量、进度的巡查,边注意着每名建筑工人的疲劳状态,由于巡查次数较多,他的皮肤早已被晒成了古铜色。

  眼下济南的气温越来越高,董传艺把安全这根弦也绷得越来越紧。“一天下来,我至少巡查5次,上午下午各2次,晚上至少再巡查一次。”董传艺对记者说,虽然任务重,要赶工期,但安全仍是第一,除了做好日常巡查,工人们的情绪变化也要随时注意。由于大部分工人都不是本地人,有的甚至是夫妻俩远离家乡来济南打工,只有过年才回去一次,炎炎烈日里的人性关怀便显得尤为重要。

  忍受高温“烤”验,纵使汗如雨下,众多的建设者们依然坚守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在这片烈日暴晒的钢筋水泥中,记者亲眼见到了百尺高楼平地起的不易与艰难,他们用身体测量炎夏的温度,用汗水诠释奋斗的意义,用双手缔造城市的美丽,不断刷新着济南的新高度。致敬!高温下坚守的城市建设者。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毛德勋

推荐阅读
  • 北京世园会"山东省日"将启幕,记者邀您来打卡

    113_副本.png

    北京世园会“山东省日”将启幕,记者邀您来打卡6月19日,长城脚下,妫水河畔,北京世园会繁华盛开,美不胜收。一、“山东省日”开幕式暨“绿色山东”经贸旅游推介会时间 6月20日10 00——11 15地点 同行广场多功能厅开幕式系列活动及林业合作项目推介、“打造齐鲁样...[详细]

    06-20 07-06大众日报·新锐大众
  • 企业轻装上阵! 今年山东预计减轻企业社保缴费负担171亿

    114_副本.png

    让企业轻装上阵。今年山东预计减轻企业社保缴费负担171亿降低社保费率,是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举措,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详细]

    06-20 08-06大众日报·新锐大众
  • 泛舟明湖、德云社听相声、夜宵美食街!济南的“夜经济”要来啦

    115_副本.png

    济南的“夜经济”要来啦。打造泉水特色夜间旅游聚集区、现代都市夜游购物示范街区、夜间美食示范街区等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开设泉水船宴、明湖船宴等特色筵席;推动购物中心、大型商场延长营业时间;加快引进“德云社”等著名文化社团……近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详细]

    06-20 08-06济南时报
  • 创新引资模式优化投资环境 青岛打造引资新高地

    116_副本.png

    青岛打造引资新高地青岛正成为吸引投资的“强磁场”。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青岛实际使用外资23.6亿美元,同比增长6.7%;新增项目数396个,合同外资51.3亿美元,同比增长60%[详细]

    06-20 08-06人民日报海外版
  • 青岛造未来地铁成功试跑,会变身更智慧和节能

    青岛造未来地铁成功试跑,会变身更智慧和节能。6月19日,记者从中车四方股份公司获悉,由该公司研制的6辆编组下一代地铁列车在调试线上成功完成试跑[详细]

    06-20 07-06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 山东:拨付首批6.89亿元生态补偿资金

    山东:拨付首批6.89亿元生态补偿资金为支持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充分发挥财政奖补机制的引导作用,建设“碧水”家园,2019年起山东省实施地表水环境质量生态补偿机制。近期,根据生态补偿办法和全省140个国控、省控考核断面2018年监测数据,山东省财政向各市拨付首...[详细]

    06-20 07-06人民政协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