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乐双
长超300米,宽约74米,光甲板就有3个足球场大,整个项目的用钢能造3万辆轿车……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记者见到了这个能够“吞油吐气”的海上“巨无霸”。承建方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锦宝作起介绍来自豪无比:“这是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能够对海上原油天然气进行初步加工、储存和外输。目前在建的这个P70型号,排水量和生产能力都是世界最大,计划10月完工交付。”
世界之最的标签,正是青岛西海岸新区获批5年来,海洋经济迅猛崛起的真实写照。
“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是国家赋予新区的历史使命。“新区依海而生,蓝色是新区的最大特色,做大做强海洋经济是新区发展的必由之路。”青岛市委常委、西海岸新区党工委书记王建祥对此认识深刻。
而“把海洋产业做到世界级”,则被西海岸视为担好国家使命的应有之义。
在新区最东端,有个形似W的薛家岛湾,12公里长的岸线边,耸立着各式梁架和高大厂房,这里正是“孕育”P70的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基地占地面积8平方公里,是国家规划建设的三大造船基地之一,也是国家级新型工业化船舶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
5年来,伴随着“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的深入推进,一幕幕“大国重器出海记”在这里频频上演:
2017年6月,世界上最大的深海养殖设备——世界首座全自动深海半潜式“智能渔场”交付;
2017年9月,世界最大散货船——新一代超大型40万吨矿砂船顺利出坞;
2018年5月,我国首次自主集成的世界级“海上石油工厂”——“FPSO P67”交付启运巴西;
……
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仅从海西湾走出去、堪称世界级的船舶海工重器就有十几项。
世界级重器,必然要求与之匹配的世界级装备制造工艺水平。新旧动能转换大潮下,自主创新无疑是第一动力。西海岸打造世界级海工装备产业,就将劲儿使在了各类“卡脖子”难题上,向自主开发要潜力。
亚马尔项目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液化工厂建设项目之一,位于北极圈内。2014年,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签下其核心工艺模块订单。这是中国企业首次承揽液化天然气(LNG)核心工艺模块建造项目,挑战显而易见。用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亚马尔项目副总经理韩少宁的话说,是“走了一条没人走过的路”。
3年间,该公司在摸索中形成9项专利、2套工艺包、1项企业标准及规范,打破了国际同行在LNG核心工艺模块建造领域的长期垄断和技术封锁,“中国制造”挺进北极。
西海岸充分认识到,从长远来说,耕耘海洋的能力,取决于海洋科研基础和原创能力。“国字号”等海洋科研力量辐辏云集,成为西海岸蓝色经济“世界级”的另一个生动体现。
“2019年,我们将推动总投资300亿元的16个重点海洋科技类项目加快建设。”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发展局副局长吴继法告诉记者,其中就包括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和国家海洋基因库项目。
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由中国科学院整合全院13家研究所涉海优势科研力量而成,占地2000亩,规划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建成后,中心将聚焦近海环境、深海大洋、海洋生命三大领域,实现中科院海洋创新平台、创新团队、创新成果向山东集聚,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提供科技支撑。
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未来可期,华大基因北方中心则已在路上。“这里正在建设全球最大的国家级海洋基因库,打造国际海洋生命大数据中心,逐步实现全球数十万种已知海洋生物物种生命数字化。”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心告诉记者,“目前,研究院已牵头成立了国际海洋基因组学联盟,与国内外60余家科研院所共同开展了120余项科研合作,已收集26000多份样本,开展了270多个物种的测序工作。”
全球首部海洋生物基因组学科白皮书的发布,是海洋基因库建设的阶段性成果。白皮书涵盖7大分类、近8000种海洋生物基因组,超过10万份海洋宏基因组数据以及130TB基因组数据,弥补了我国在海洋生物基因组学领域长期缺少权威声音的空白。
“海字头”科研院所及高端涉海人才的迅速聚集,也成为西海岸占领海洋经济制高点的重要举措。
5年来,西海岸已集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520家、国家级创新创业载体11家,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我省各区县之首;全区人才总量53万人,其中院士53人。
为有源头活水来。世界级海洋科研实力,正开始转化为巨大的海洋产业优势。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曾与管华诗院士有一段关于“蓝色药库梦想”的对话。如今,蓝色药库已经在西海岸落地生根。作为中国第一家海洋药物的生产企业,正大制药(青岛)有限公司与管华诗院士共同研制的藻酸双酯钠片(PSS)是中国第1个、也是世界上第5个被国际学术界和医药界认可的海洋原创药物。正大制药蓝色药库项目于2018年6月正式启动建设,达产后将实现产值15亿元、税收2.5亿元、净利润2亿元。
“世界级”聚集,引领西海岸海洋产业加速增长:获批5年,新区海洋生产总值由491亿元增长到1182亿元,占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的7.4%,占全国的1.4%;海洋生产总值GDP占比由21.8%增长到33.6%,高出2018年全国海洋经济GDP占比20多个百分点。一座世界级的“向海之城”正在路上。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乐双
北京世园会“山东省日”将启幕,记者邀您来打卡6月19日,长城脚下,妫水河畔,北京世园会繁华盛开,美不胜收。一、“山东省日”开幕式暨“绿色山东”经贸旅游推介会时间 6月20日10 00——11 15地点 同行广场多功能厅开幕式系列活动及林业合作项目推介、“打造齐鲁样...[详细]
让企业轻装上阵。今年山东预计减轻企业社保缴费负担171亿降低社保费率,是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举措,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详细]
济南的“夜经济”要来啦。打造泉水特色夜间旅游聚集区、现代都市夜游购物示范街区、夜间美食示范街区等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开设泉水船宴、明湖船宴等特色筵席;推动购物中心、大型商场延长营业时间;加快引进“德云社”等著名文化社团……近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详细]
青岛打造引资新高地青岛正成为吸引投资的“强磁场”。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青岛实际使用外资23.6亿美元,同比增长6.7%;新增项目数396个,合同外资51.3亿美元,同比增长60%[详细]
青岛造未来地铁成功试跑,会变身更智慧和节能。6月19日,记者从中车四方股份公司获悉,由该公司研制的6辆编组下一代地铁列车在调试线上成功完成试跑[详细]
山东:拨付首批6.89亿元生态补偿资金为支持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充分发挥财政奖补机制的引导作用,建设“碧水”家园,2019年起山东省实施地表水环境质量生态补偿机制。近期,根据生态补偿办法和全省140个国控、省控考核断面2018年监测数据,山东省财政向各市拨付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