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毒蛇当"萌宠" 山东13岁男孩俩月被咬伤两回

2019-06-19 14:06: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大众网·海报新闻讯 今年4月中旬,13岁男孩宁宁(化名)网购银环蛇被咬伤,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治疗康复后回到淄博家中。时隔两个月,17日晚,这名男孩又因被剧毒蝮蛇咬伤,再次住进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中毒与职业病科。

  “打从上次他被毒蛇咬伤住院,我们就像疯了一样,天天在家里东找西找,生怕他再养。没想到,这才俩月,他又被咬了……”6月18日,病房里宁宁的奶奶看着病床上的孙子暗自垂泪,既心疼,又生气。

  都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他为何两次“踏进同一河流”呢?

  

  毒蛇当萌宠,时隔俩月宁宁再次被咬伤入院。

  

  看着孙子被咬伤,奶奶心疼不已。

  ●今年4月,13岁的男孩宁宁(化名)被网购的银环蛇咬伤,送到济南治疗后康复

  ●6月17日,他又被偷偷买的剧毒蝮蛇咬伤,再度住进齐鲁医院

  ●孩子从小离开妈妈,奶奶猜测:“可能是养小动物能排解压力”

  “宠物”蛇再次咬伤小主人

  “啊!疼!”不小心被触碰到左手拇指附近的伤口,宁宁疼得倒吸一口冷气。

  “去年开始买的,就是觉得好玩儿。”谈起蛇,这位蜷腿躺在病床上的13岁少年,眼睛里瞬间有了神采。

  宁宁说他喜欢蛇,第一次买的蛇是一条去了毒的眼镜蛇,很小,属于“蛇苗”。在真正动手买之前,他从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对蛇的习性、喂养等有了初步了解。

  大概三个月后,他把买的第一条眼镜蛇放生了,“因为不想养了”。

  这之后,他一直陆续在买新的蛇,如今断断续续已经有几十条。虽然家人并不支持他把蛇当做宠物,还曾发生过争吵,但他就是觉得蛇“好玩儿”。为此,宁宁也绞尽脑汁地把蛇藏起来,防止家人发现。

  而随着“经验”的累积,宁宁的胆子也越来越大,从无毒的蛇,玩到了有毒的蛇。

  这次咬伤宁宁的,是一条长约30厘米的蝮蛇,有剧毒。“我知道它带毒,但还是买了。”宁宁说,17日中午,他放学回家吃了午饭,趁着家人不注意,把藏在自己“秘密基地”里的小蛇请了出来,准备为它清理卫生。

  就在宁宁伸手准备收拾垃圾时,小蛇猛地伸头对着他的左手大拇指咬了一口。“这次咬得真疼,还有点头晕。”宁宁说,被咬后,他想起了之前从网上学的自救方法,找来一根细细的绳子,把左手臂捆扎起来。

  一开始,宁宁没敢告诉家人,但这时候,准备送他上学的爷爷发现了他手臂上的绳子,仔细盘问,这才得知孙子又被蛇咬了。于是,爷爷拨打了120急救电话,把宁宁送往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俩月前曾被毒蛇咬伤入院

  宁宁此次入院,住的还是3号床。说“还”,是因为对宁宁来说,这算是“故地重游”。两个月前,他也曾因为被毒蛇咬伤,而被送进医院,住在这里。

  4月中旬,宁宁通过自己的“渠道”买了一条有毒的银环蛇。那天,吃过晚饭后,他准备把“新宠”从快递箱子转移到提前准备好的饲养盒。

  那是一条长约40厘米、黑白相间的小蛇,看着它懒洋洋躺着的样子,宁宁觉得很是可爱。有了许多跟蛇打交道经验的宁宁并没有紧张,他温柔地把双手伸向了小蛇。结果,就在“转移”过程中,小蛇突然猛地从他手中挣脱。不仅如此,还回过头来,咬伤了宁宁的右手中指。“就像是针扎了一下,伤口很小,也不深。”宁宁回忆说,但是,不一会儿工夫,他就感觉浑身无力,呼吸困难。

  家人把宁宁送到当地医院,医生简单处理了他的伤口。但是,因为当地医院没有抗蛇毒的血清,值班大夫帮他联系了有抗蛇毒血清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中毒与职业病科。

  赶到齐鲁医院时,已经是当天深夜11点多。“孩子送来时,呼吸困难,处于嗜睡状态,生命体征还算稳定。”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中毒与职业病科主任菅向东介绍道,银环蛇全身白环和黑环相间,俗称“白节黑”,毒性极强,是陆地上第四大毒蛇,也是我国境内毒性最强的蛇,一条成年银环蛇的1毫克毒素可以致十几人死亡。如果治疗不及时,会造成患者呼吸衰竭死亡。

  医生立即给宁宁注射了抗毒素血清,后期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排毒治疗。大约6天后,宁宁体内的蛇毒才算全部排出,达到出院水平。

  怕孩子再养蛇奶奶天天在家翻找

  “自从上次他被毒蛇咬伤住院,我们就像疯了一样,天天在家里东找西找,生怕他再养。没想到,这才俩月,他又被咬了……”宁宁的奶奶告诉记者,因为家庭缘故,孩子从小不在妈妈身边,而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也因为这件事,他们总感觉亏欠着孩子,所以宁宁喂养小动物,他们也认为是排解压力。

  不过,上次宁宁被蛇咬伤,情势危急,他们也不敢再掉以轻心。事后他们曾经跟宁宁谈过,宁宁也答应不再养蛇了。谁知道,他又偷偷地买了一条,而且再次被咬伤。

  菅向东告诉记者,蝮蛇俗称“七寸子”,是山东省常见的主要毒蛇,蛇不是很长,但毒性很大,主要生活在树木多、空气湿润的地方,沂蒙山区和胶东地区比较常见。其蛇毒以肌肉毒性和血循毒为主,被蝮蛇咬伤后,会出现手指手臂肿胀,出血及局部疼痛剧烈等症状,严重的病人还会出现呼吸衰竭及肾衰竭等。

  有了上次的“经验”,此次宁宁被咬伤后,直奔齐鲁医院而来,到达医院时大概是17日下午3点。

  菅向东为其进行了抗蝮蛇血清注射等综合治疗,目前宁宁病情平稳。

  毒蛇从哪买的孩子不愿透露

  采访过程中,宁宁告诉记者,他最初接触到蛇,也是通过朋友介绍的,随即对这种冷血的爬行动物产生了浓厚兴趣。对蛇的了解,也多是通过网络。

  那么,宁宁是从哪儿买的、又是如何买到这些“毒宠”的呢?采访中,记者多次询问,宁宁只透露他是通过微信购买的,但具体渠道并未多言。

  菅向东告诉记者,临床上他也遇到一些年轻的宠物爱好者,养蛇多是为了满足好奇心。但像银环蛇、蝮蛇这种具有很强的野性和毒性的毒宠,稍有不慎,就会对饲养者造成伤害,因此不建议购买。

  对话

  偷养毒蛇 自学缚扎

  许是疼痛的缘故,接受采访时,宁宁声音很微弱,话语也不多。

  记者:第一次买蛇是什么时候?

  宁宁:上初一时,那是一条去毒的眼镜蛇。

  记者:身边同学有养蛇的吗?

  宁宁:没有。

  记者:从哪里了解到养蛇的情况的?是觉得养这个很酷吗?

  宁宁:自己上网的时候接触到的,就是觉得好看、好玩。

  记者:家人应该也不支持你养蛇吧?

  宁宁:都反对,不让养。有时也为这个吵架。

  记者:是不是觉得家长不理解你?

  宁宁:是的,我都是偷偷的藏起来养。

  记者:从哪买的蛇?

  宁宁:朋友那里。

  记者:你还这么小,除了同学还从哪里交的朋友?

  宁宁:从网上认识的。

  记者:知道你买的这条蛇是有毒的吗?

  宁宁:知道。有之前养过的经验,以为会没事的。

  记者:被咬后你自己做了缚扎,从哪里学的这些自救知识?

  宁宁:就是知道,了解过。

  记者:以后还养吗?

  宁宁:不养了。

  延伸调查>>

  另类宠物多是网购 被咬伤不是个例

  近些年,一些追求时尚、新潮和猎奇的宠物爱好者掀起了饲养另类宠物的热潮,包括蜥蜴、蛇、蜘蛛、蟒等。

  另类宠物打破了人们长久以来饲养猫、狗、鸟、观赏鱼等传统宠物的格局,成为新一代部分年轻人的新宠。饲养一条狗光购买就价格不菲,之后还要办理证件、打针驱虫等等,一套程序走下来开销高昂。而另类宠物就没有那么麻烦,它们的价格多数只比得上常规大型宠物一个零头,并且日常消耗和所需要耗费的精力也少得多。

  但是,另类宠物易伤人,尤其是“被蛇咬”屡屡见诸报端。2018年,陕西渭南一21岁女性网上购买银环蛇被咬伤后,被宣布脑死亡。今年5月份,黑龙江一16岁男孩网上购买了5条名为竹叶青的小蛇当宠物,因为小蛇没有拨毒牙,被咬伤后入院治疗。从以上这些案例不难看出,向主人“下嘴”的蛇均是通过网购而来。

  记者通过某宝购物网站搜索“蛇”,搜索框下面自动弹出相关检索“蛇宠物”“蛇活 宠物”“蛇活物”等。其中销量最好的一家是一个月销售149单,店里销售的就有蛇、蛙类、蜥蜴等。记者将一条“黑腹链”的链接发给客服,咨询其是否有毒,对方表示没有,称其“吃泥鳅,鼠蛙。”记者追问有没有毒蛇,对方回复“火赤练”微毒,毒蛇他们店铺不卖,记者再次咨询另外一家店铺,店主则表示,同样不卖毒蛇。

  据了解,明明第一次买蛇是通过微信购入,陕西渭南女子买蛇则是通过二手交易平台,购入“异宠”的渠道多种多样,但通过记者检索、咨询后了解到,常用的网络购物平台很难买到毒蛇,一店主表示,“有毒不卖,不敢卖,出了事怎么办?”但是网上存在一些“异宠”贴吧,有人留言寻找“爬群”微信,咨询相关信息等。

  业内人士表示,饲养异宠确实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尤其是青少年的防护意识较差,更易被咬伤,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少接触有毒“异宠”。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中毒与职业病科主任菅向东表示,在家养高危型宠物时,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以免酿成大错。

  专家提醒

  被毒蛇咬伤后不要过紧缚扎

  菅向东提醒,如果不小心被毒蛇咬了,应急处理很重要,首先不要惊慌,要保持冷静,先拨打120急救电话,再做应急处理。

  “我们中毒科及相关科室抗毒素血清储备充足,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注意不要奔跑,以免加速毒液吸收和扩散。”菅向东说,在自行应急处理时,若发现伤口内有毒牙,要及时拔除毒牙,以免造成更多的蛇毒侵入人体。其次,把被咬的伤口放到流动干净的水下不断冲洗,如果咬人的蛇被打死,也可将其带到医院,便于医生确定蛇毒种类,注射相应抗蛇毒血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

  菅向东告诉记者,像宁宁一样,很多人知道被毒蛇咬伤后,可以做一定的缚扎,但一定要注意,不要包扎过紧。

  菅向东说,可以用止血带或者弹力绷带或宽布条等,在肢体被咬伤的上方进行,缚扎紧度以放进两个手指为准,以免肢体缺血坏死,急救处理结束后可以解除,但一般不要超过2个小时。

  菅向东还提醒,蛇类对气候变化很敏感,一般惊蛰过后,野外蛇类冬眠结束,就开始离开洞穴频繁活动。随着天气的转热,市民爬山等野外活动时,最好穿长裤、长袖衣物,做好防护措施,避免走野路,穿过草丛时,最好手持一根长棍,边走路边敲打草丛,起到“打草惊蛇”的效果。(大众网据生活日报、济南时报、山东商报系列稿件综合整理)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石慧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