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陵城在京务工青年街头擒贼:一个新的“精神坐标”

2019-06-17 18:36: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王秀波 赵凤瑞
     

  白志国和高金明向记者演示当时情况

    

 

  陵城区慰问团赴京慰问座谈会

    

  陵城区授予两位青年“见义勇为模范”荣誉称号,并颁发奖励金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秀波 赵凤瑞 

  4月21日晚,陵城两名青年“下意识”的行为,火遍网络。北京石景山区、德州市陵城区先后授予他们“见义勇为模范”称号。近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回访时,探寻到孕育义举的“土壤”位置及其蕴藏的强大的精神力量。 

  危难显本色,凡常多善心 

  路见不平,就要伸手援助。这是陵城区在京务工青年高金明、白志国北京街头擒贼时的动机、潜意识。

  4月21日晚,北京石景山区某饭店,高金明、白志国参加完聚会走出饭店门口,此时,一名年轻女子正当街大声呼喊有人抢劫。两人闻声夺步而出,在距饭店二三十米远的十字路口,死死地抓住了歹徒的双手,几分钟后民警赶到现场。 

   “当时就是下意识的行为。”6月11日,陵城区采访慰问团赴京回访,对“有什么样的心理活动”“怕不怕”等问题,两人只有这样的回答。可是,那晚两人的确知道面对的是一名持有剪刀的歹徒,随时会受伤流血。对此,附近市民称赞,“挺身而出,山东好汉!”  热心、真切,则是他俩留给北京同事们的一致印象。 

  几年前,白志国在北京车站购票返乡时,发现一名扒手正在盗窃旅客钱包,他果断上前踢了扒手一脚,以示警告。

  2018年冬天,一位年长的洗碗工双手皲裂、发炎,店长高金明发现后,凌晨两点跑去洗碗,并买来药膏帮老人涂抹手背…… 

  “他们自觉融入城市,为首都和谐发展,为国家级文明街区创建作出了积极贡献。”石景山区金顶街道办负责人表示,高金明、白志国是外来务工人员的榜样。

  “好根出好苗,好家庭出好孩子”

  高金明和白志国是宋家镇白集村人,1995年,两人一起到北京边学厨艺边打工。 

  6月12日上午,采访团来到白集村走访。“这回儿真是出息了,事儿越干越大咧。”记者们刚一下车,附近村民便向队伍投来了关注的目光,手中的农活也暂停下来。

  “好根出好苗,好家庭出好孩子。”村民白同业对记者说,高金明父亲、爷爷都很老实仁义,谁家有难处都会帮一把。“早年间,白志国的爷爷、奶奶曾把朋友的母亲接到家中供养。” 

  乘风化人始于家。“30年前,白志国在湾里救过人。我得知后鼓励他、表扬他。”白志国的父亲已经81岁高龄,是名老党员,他评价儿子听话、懂事,且激动地说:“我为人正义,我的作为给孩子做了榜样,我有一个正义的好儿子很满足。” 

  “从小我们教育他,别人的玩具不能往家拿。后来上学了,我们告诉他做人一定要老实,做好事一定要走在前边儿。”高金明的母亲知道儿子在北京做了好事,用质朴的语言“解析”原委。

  当天上午采访时,记者与高金明不期而遇:原来,他连夜从北京赶回陵城,帮家里麦收。这份“不期而遇”的动机与整洁的庭院、香甜的西瓜、和刻满褶子的笑脸,一起向人散发着温暖的家的气息。

  “坚守”+“亮剑”,重要的“精神坐标” 

  在外打工鲜有一帆风顺。25年间,高金明曾辗转到南斯拉夫打工,白志国也曾在辽宁、天津等地为生计奔波。但他们最后都没有放弃到北京的初心。

  “高金明较真、有韧劲,17岁外出打工时,他们老师曾来家里找,但他说一定要干出名堂再回来。”高金明母亲对此记忆深刻。

  白志国也从不向家里提起外边的困难,“有什么事情都是自己扛着!”白志国父亲说。

  如今,他们俩已经成长为各自务工饭店的骨干,薪水可观,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实现了一个“小目标”。

  “坚守”事业和“亮剑”街头,是一种高尚品格,也是一个新的社会重要“精神坐标”。陵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杨其彬说,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社会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在河北张家口勇救落水人员的薛氏兄弟、在天津见义勇为的王希洋,还有李强、朱凤华、张石国、孙永升等先进典型和道德模范,用感人的事迹向全社会传递正能量,营造了和谐与文明的社会氛围。

  “这些薪火相传、源源不断的道德品质,正在凝聚起新时代建设富强、品味、幸福陵城的强大精神力量。”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赫洋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