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刘畅:甘为“老黄牛”犁开百姓脱贫致富的土壤

2019-06-15 14:23:33 来源: 大众日报·新锐大众 作者:

  6月中旬正是小麦收获的时节,在高青县花沟镇榆林村,“第一书记”刘畅刚刚从地里查看完麦子的收获情况,就被村民李荣举拦住了去路。李荣举拿出自家种的西瓜,非要让刘畅带走几个,刘畅几番推辞,李荣举才没有再坚持。

  回到宿舍,刘畅随便吃了点东西就开始准备下午的走访工作,“天气越来越热了,村里有些老人身体不好,我得去看看”。现在,刘畅俨然已经成为了榆林村的一份子,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把他当做亲人看待。

  2017年6月,刘畅第一次来到榆林村,当时村民们都对这个30来岁的小伙子抱有疑问,认为他干不了什么事,在村里也待不了几天,可随着刘畅办成了一件件实事、好事,村民们开始打心眼里喜欢、拥护这个年轻的书记。

  “干好驻村工作的关键是走进群众的心里,既要脚踏实地,也要担当作为。”驻村初期,为了拉近与村民的距离,刘畅挨家挨户走访,家中没人,就到田里;白天没人,晚上再去。经过一个月的走访,刘畅将村里每一户的家庭情况拥有了一个大致的掌握,村里人也认识到这为“第一书记”是位“实干家”,刘畅用他扎实可靠的工作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为他全力做好驻村工作奠定了深厚基础。

  了解了村里的大体情况,下一步就是发挥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打造一支能学善干的队伍。为此,刘畅带头号召党员们亮身份、勇担当,多次组织党员干部到贫困户家慰问走访,了解贫困户的实际困难,和村内党员们一起义务劳动为贫困户打扫卫生、修缮房屋,带领村干部和党员、贫困户一同学习相关扶贫政策,研究榆林村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好方法、好路子。都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刘畅的影响下,榆林村“两委”班子俨然已经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火车头”,为村民们办成了许多实事、好事。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是我们‘第一书记’的第一要务。”刘畅打趣,自己就像是一头“老黄牛”,必须为老百姓犁开脱贫致富的土壤。

  榆林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村民大多以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作物为主,对特色种养殖项目认可度不高。为了调整全村农产品种植结构,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刘畅依托榆林村土地资源优势,把土地作为脱贫致富和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与村两委一起制定了“以土地流转为保障,以养殖种植特色项目为突破”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

  为了带动村民参与特色种养殖项目的积极性,刘畅鼓励村内党员发挥“双带”作用,大力挖掘村里的致富能人和有志青年,带领他们在县内唐坊镇、黑里寨镇参观了奶牛和肉牛养殖项目;先后赴沂水县、章丘市考察了长毛兔养殖项目和树莓种植项目。并促成了村内近100亩土地的流转项目,推行“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拓宽村民增收渠道。不到两年的时间,榆林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经由每年一两千元升至每年三万余元,村民的钱袋子也是一天比一天鼓。

  为了帮助贫困户减轻负担,补齐榆林村发展的最后一个短板,刘畅为每一个贫困户均建立电子档案,划分等级,并实时更新,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为其量身订做脱贫计划,保证每一名困难群众都能稳定脱贫。2018年5月,贫困户李荣举的妻子做了心脏搭桥手术,虽有医疗保险报销,家中仍然花费了近六千元。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刘畅立即更新了李荣举的档案,将其列入近期需重点关注的贫困户名单,多次入户走访,并帮助他办理了商业保险的后续报销事宜,减轻了贫困户的负担。

  “贫困群众的事没有小事”。困难群众的生活和健康状况是刘畅最挂心的事情。村民李小辉是一名残疾人,身下的轮椅是他外出活动的唯一依仗。在一次走访过程中,刘畅看到李小辉的轮椅十分破旧,便帮助他协调了一辆新轮椅。可是几天过去了,当刘畅在村里遇上了李小辉,发现他坐的还是旧轮椅。原来,李小辉体格偏胖,新轮椅坐着太挤,不舒服。了解到情况后,刘畅立即向单位争取了一笔资金,专门为李小辉订制购买了一辆加宽着轮椅,解决了他的难题。

  像这样的“小事”还有很多,为困难群众冬送炭火、夏送风扇,带领村干部干事创业,帮助村民开辟新的致富途径...就这样,刘畅用一件件贴心的小事走进了村民的心里,刘畅用他务实的作风和拼搏的精神带领榆林村村民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向着全面实现小康的目标不断前进。

  (通讯员:牛可伟)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