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编者按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山东各级党员干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的问题,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群众利益大于天,民生故事最暖心。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大众日报创刊80周年重要批示精神,本报组织记者开展了大型“走基层强四力”蹲点调研活动,从黄河滩到黄三角,从胶东半岛到鲁西南,与基层群众面对面,记录他们工作生活的新变化,体味他们的喜悦和感动,反映我省民生建设的新进展新成就,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图①:孚日集团职工李腾曾是一名失业工人,在政府帮扶下,成长为集团的“创新先锋”。 图②:记者张春晓(左)、张依盟(中)采访鄄城县黄河滩区村民郭心才,了解异地搬迁后的新生活。 图③:按照环保管理要求,东营市亚通石化公司员工李士婷正在整理企业危险废物档案。 图④:记者齐静(右)在曲阜一位老人家中采访,居家医康养服务让市民就医更便捷。
蹲点
高密孚日集团
80后失业工人成长为“创新先锋”, 一年完成18项技术创新项目,从月薪 三千到年收入破十万 政府帮扶让职工 “饭碗”端得更牢
□ 本报记者 张春晓
“来孚日工作4年多,月工资从3500元涨到七八千!”5月23日,面对记者,李腾刻意压抑的表情,也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家里的地位,现在和媳妇儿也倒了个个儿。”看似玩笑的一句话,却道出了他从失业工人到岗位“创新先锋”的变迁。
34岁的李腾,是高密孚日集团家纺二公司染整车间的设备主管,大家公认的“技术达人”。现在年收入突破10万元,是媳妇的两倍多。
李腾中专毕业,干过各种小买卖,收入一直不高。2012年他到当地一家废旧材料加工企业工作。2014年厂子效益不好,李腾失业了。
李腾说那是他一生中最灰暗的日子。每月除了政府发的800元失业保险金,再无其他收入。他和媳妇本符合生二胎的条件,家里老人也一直催,却因为经济压力,就是不敢要。
政府对失业人员的一系列帮扶,改变了李腾的命运。2014年下半年,他参加了高密市人社局组织的免费钳工技能培训,并凭借一技之长,第二年就应聘到孚日集团。
品尝过失业之苦的李腾,格外珍惜这次机会。在高密市人社局、孚日集团和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共同举办的“金蓝领”培训班上,他刻苦用功,一举取得了高级技师资格。这一资格,目前孚日集团1.6万名职工中,只有150人获得。
李腾的业务技能迅速提高。他改进后的脱水机缸盖、电柜降温风扇等设备,操作简单、效益可观,受到工友好评。很快,李腾便由一名普通设备维修工人成长为设备主管。
去年以来,外贸出口形势陡然严峻。作为一家海外占80%市场份额的出口企业,孚日集团在巨大的市场压力下,坚持员工利益优先,积极采取多项措施,稳住就业。其中一项,就是充分利用去年山东实施的一系列为企业松绑减负的积极就业政策,让职工的“饭碗”端得更牢。
数据显示,2018年我省发放稳岗补贴7.79亿元,稳定就业岗位359.9万个;鼓励企业提升职工技能水平,发放补贴6425万元。今年,我省又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稳定岗位扶持力度,补贴标准明显提高。
孚日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綦宗忠告诉记者,去年孚日集团获得政府社保返还稳岗补贴136万元,企业无一人失业。再加上今年5月1日起,职工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由18%下调至16%,一个月可少缴87万元。如此一加一减,孚日集团获得了几百万元的资金。
多出来的这笔资金怎么用?孚日集团给出的答案是用于职工,加强业务技能培训。
优越稳定的工作环境,让李腾的研发呈爆炸式增长:去年他带领团队先后完成18项技术创新项目。松式烘干机自动清扫系统,是李腾的得意之作。
以前,车间内的烘干机每隔2小时清理一次,每次要停机20多分钟。自动清扫系统实现了机器不停机自动清扫,每年可为企业节约费用200多万元。
2018年以来,孚日集团的职工创新达到高潮。包括李腾在内的两人获得“创新先锋”称号,创效200万元以上的技术创新就有十几项。
李腾在去年迎来“四喜”:一是获评“创新先锋”,这是集团创新最高荣誉;二是晋升为集团“技师”,工资级别相当于车间主任;三是得到公司10万股的股权激励,年底分红2万多元;第四“喜”李腾最为开心,“经济压力小了,去年生了二胎”!
说起未来,李腾眼睛闪光。他听说国家将拿出1000亿元,利用三年时间用于5000万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今年有1500万人次以上可以享受到这项政策。“我要争取参加,继续提高技能,在创新上再上一个新台阶!”
蹲点
鄄城滩区村新址
黄河滩区村庄异地搬迁,孩子 上学方便更安全 推开一道栅栏门 就到学校了
□ 本报记者 张依盟
“出了单元门,往南100米,就是学校。这放在之前,想都不敢想。”5月24日一大早,郭心才戴上草帽走出家门,目送9岁的外孙女刘涵走进校门,转身向西百米,就来到了打扫卫生、种植草皮的工作场地。
在菏泽市鄄城县左营乡安置社区内,容纳500多名学生的社区小学,与居民区仅隔一道栅栏。推开栅栏门,孩子就到了学校。
刘涵是郭心才三女儿的孩子。多年前,刘涵父母外出打工,把她交给了姥姥姥爷照看。“自从搬到新社区,再也不用像在黄河滩区的老村那样,每天早晨走一公里送孩子上学。现在送下孩子就直接去做工挣钱,一天能挣百十元哩。”69岁的郭心才一高兴,脸上的皱纹像开了花。
黄河滩区是我省扶贫的重点区域。省委、省政府根据鄄城滩区的特点作出部署,将左营乡的滩区村异地搬迁。去年9月,容纳2771户的左营乡安置社区建成,包括郭心才所在的郭集村,8个滩区村搬迁新址。政府给村民盖了楼房,还在社区建起学校、卫生院、文化室等配套设施。
社区建有发制品加工厂。干完绿化活的郭心才,扇着草帽,来到加工厂“压头发”。加工厂离社区小学三四百米,在这里能听见孩子们的读书声。他禁不住对记者感叹:“现在的孩子真有福!”
郭心才有三个女儿,都只上到三年级就辍学了。“在老村上学太难了!一发大水就停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成绩上不去,慢慢失去了上学的兴趣,不发大水时也不想去了。”二女儿郭凤冬对记者说完,一声叹息。
郭集老村离黄河不到50米,只有一道黄河大坝相隔。每次黄河发大水,小学都要被淹。吕建军在郭集小学教书38年,在他记忆中学校被淹过四五次:2003年,有学生在学校病了,家长背孩子外出看病,水到胸口,寸步难行;有一年,水淹学校,无法上课,师生们就化整为零,到各村未被淹的房子教学;还有一年,各村房子被淹了,学生们就在救灾帐篷里上课,雨天潮湿晴天闷,刮风下雨呼呼响,根本没法集中精力听课。更有时候,路上难行,有些外出打工的父母不放心,打电话要孩子留在家里先别去上学。
“不仅发大水时难上课,洪水退去也艰难。”吕建军回忆往昔,五味杂陈。被水淹过的教室不结实,每次上课,老师们都得先抬头看屋顶,生怕有瓦片掉下来砸到学生;有些木质窗户没来得及修理,调皮孩子就从洞口跳进教室;教学质量也参差不齐,黄河滩区条件苦,有些公办老师不愿来,就只能“就地取材”找中学毕业生代课。
“这样的学习条件怎么和别的地区比?过去我们这里的学生,后来考上大学的屈指可数。倒是有不少像郭心才的三个闺女一样,早早辍学了。”吕建军说。
自去年10月8日起,这一切都改变了!包括郭心才在内8个村的滩区乡亲,在9月底搬到新社区后,社区小学也随即启用。
那天,郭心才早早赶来瞧瞧新学校。红色的钢筋混凝土教学楼,宽敞明亮。他用手拍拍教室的墙,厚实坚硬。
这是一所按照省级标准建设的完全小学。多媒体班班通,无线网络全覆盖。除了室外的塑胶跑道、足球场,学校还建设了一座不怕刮风下雨的室内“风雨操场”。
“这里的青年教师真多,听说一大半是大学毕业的。最让人放心的是,学校和社区一样,离黄河有五公里,洪水再也淹不到这里了!”郭心才高兴地说。
傍晚,斜阳照在学校和居民区之间的栅栏上,留下音符般的影子。外孙女放学了,郭心才从工位上站起身,远远看见,刘涵和同学向值班老师敬完队礼,走出校园。很快,孩子的嬉笑声回荡在社区的秋千上。他又坐下,安然加工起手中的发制品。
蹲点
东营港开发区
黄三角天更蓝水更清,过去不愿 来居住的人们争相在这里落户 从一房难售 到一房难求
□ 本报记者 赵君 李明
早饭后,逗一逗婆婆怀中的女儿,然后和丈夫一起乘班车到七公里外的东营市亚通石化有限公司上班,这是李士婷如今的生活常态。而六年前,他们还一心想住在东营市区,宁愿每周驱车100多公里往返,也不愿在公司所在的东营港开发区买房定居。
“考虑最多的当然是环境。”作为亚通安全环保部的职工,李士婷对周边的环境变化感受尤深。亚通是一家大型石化企业,2011年在东营港开发区建成投产。“当时,环保标准比较低,公司的环保意识也相对较弱。”李士婷说,空气中经常散发着难闻的味道。每逢雨季,油污水更是遍地横流。当时东营港开发区有五六十家化工企业,都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问题。
“长期在这种环境中生活,对身体会没有伤害吗?尤其是孩子,更让人担心。”那时的李士婷不打算在开发区买房定居,身边不少人和她持同样想法。
2012年,为了方便员工生活,亚通开工建设亚通新城小区,一期建设6栋住宅楼、200套住房。“这属于福利房,符合条件的职工缴纳5万元即可申请长期居住,退休后产权归个人。”亚通置业公司总经理牟成华说,然而从开工到交付使用一年半时间里,仅有70户职工申请。“十天八天卖不出一套,真是一房难售!”剩余的130套,改造成了单身宿舍;就是单身宿舍,也住不满。
十八大之后,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环保力度不断加大。2018年省里出台《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规划》,在东营重点布局炼化一体化区。东营市以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为核心,打造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核心区。
打造高端石化,开发区首先把住项目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项目,就是投资再大、利润再高,也一律不批。李士婷听说,这几年开发区拒绝了60多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
对现有企业,开发区则要求加大治污投入。李士婷注意到,这几年,亚通逐步实施了烟气脱硫除尘、污水处理密封除臭等近十个治污项目,大气污染防治水平远远高于国家标准。公司上马了污水处理综合治理、中水回用、雨水回收等项目。近几年,亚通仅环保投入一项就接近5亿元,东营港开发区环保基础设施投入已超过30亿元。
“开发区对企业环保治理有严格监控,我就处理过他们的监控来函。”李士婷说。
据了解,为提升环境监管效能,开发区投资1800万元,建起环境监控应急指挥中心,可以在线监控、快速溯源,并确定疏散路线。“这些摄像头、感应器,使我们这一化工重地多了十几个‘眼睛’和‘鼻子’,一点污染也瞒不了。”李士婷说。
种种举措,推动东营港开发区的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天更蓝了,空气更清新了。效果很快体现出来。2018年10月,亚通公司开发的新城小区二期工程通过验收。职工踊跃购买,8栋楼近300套,几天内销售一空。员工都在感叹“一房难求”。
这里有一个注脚。二期不是福利房,以商品房价格出售,并吸收一期卖不动的教训,对公司外人员放开购买——最后,公司外仅有一户抢购成功。还有一个小注脚是,前几年因担忧居住环境、基础配套不完善等,亚通公司有20多名员工离职。现在他们已全部返厂就业,并在开发区买房定居。
今年3月,三期工程148套住房开建,预计7月份开始预售。然而还不到预售时间,已有100多名职工表示一定要买。“这点房源肯定不够。”牟成华说。
李士婷和丈夫去年在亚通新城小区二期楼盘买了一套房子,并在这里迎来了自己的宝宝。“将来还要生二胎。”李士婷说,“紧靠大海,蓝天白云,小河淌水,空气新鲜,谁不愿长住呢?”
蹲点
曲阜
患者享受便捷医疗服务的同时, 经济负担也在减轻 “没福之人”遇福记
□ 本报记者 齐静
两手半抱住左小腿,用力向上按推,再抬高小腿屈伸……5月25日,在曲阜市脑梗后遗症患者付清娣家中,曲阜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师徐大伟如同往常一样给她作康复治疗。
“她是个没福的人。”看着付清娣,老伴儿王同年情绪低落。
2017年5月,退休后在日照帮助女儿照看外孙的老两口儿回到曲阜。外孙即将升入初中,他们完成了对第三代人的“使命”,回家安享晚年。没想到的是,回家不到一周,付清娣突发脑梗。“当时正在吃午饭,老付脸上突然没表情了,话也说不出,身子也动不了……”王同年说。
在山东省中医院、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70多天后,付清娣还是留下肢体麻木等后遗症,需要整天躺在床上。
付清娣那年才63岁,面对突来的厄运,原本开朗乐观的她变得抑郁消沉。“当时见人就流泪,后来整天闭着眼,说不出话,但还是流泪。”慢慢地,她的眼睛看不清东西了,处于半失明状态。
老伴儿出院不到两个月,王同年老家拆迁,91岁的老母亲搬来同住。既要照顾卧床的老伴,又要照顾高龄的母亲,王同年的精神、体力劳累到了极点。军人出身的他曾受过伤,是三级残疾人,患了高血压、高血脂等五六种慢性病,心脏内放了5个支架。脑梗患者出院后需要多活动,最好能到户外活动。但王同年没力气背老伴儿下楼,孩子又不在身边,只能让她躺在床上,由他揉揉胳膊、捏捏腿。他的手法不专业,效果并不好。那段时间,王同年经常独自望着窗外,幻想老伴能突然好起来。
曲阜市推出的居家医康养服务,给这个家庭带来了转机。
“我听说这项服务后,马上办了手续。”王同年说。据曲阜市卫健局主任孔卫东介绍,2014年曲阜市开始探索居家医康养服务,由医护人员上门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各种医疗服务。
很快,徐大伟开始上门为付清娣作理疗,每天一个多小时,医生每周巡诊两三次。医院还给付清娣家里配备一键呼叫设备、视频摄像头,可以远程诊疗。“徐医生又是按摩,又是针灸,都是专业的。老付现在搀扶着能在室内活动,甚至能到楼下走走。”更让王同年高兴的是,老伴儿慢慢从阴郁的情绪中走了出来,话多了,也有笑声了。“徐医生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每次来都陪我聊天,让我很开心。”她说。
居家养护不仅缓解了王同年的精神压力,也减轻了经济负担。王同年算了笔账:如果到医院治疗,每月至少要花费5000元。现在居家养护,老伴每月仅产生医疗费3000元,经过医保报销后,自己仅承担300多元。病人承担费用低,源于曲阜在医养结合改革上的一个大胆探索:原本只有住院才能进行的医保报销,在曲阜居家医养也能报销。
现在,曲阜居家医养结合经验已在全省推广。作为全国老年人口最多的省份,我省居家养老改革走在全国前列。2018年以来,山东率先出台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收费的支持政策,并以省为单位将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经费提高到130元,明确了签约服务项目5大类49项;提前2年以市为单位实现长期护理保险全覆盖,累计报销4.7亿元。
现在,王同年一家都走出了阴霾。付清娣的状态不断好转,不仅能够活动,也能看电视了。
王同年喜欢钓鱼。现在他有时间去河边钓鱼,也有更多时间照顾母亲。“我一直想着什么时候,带着老伴儿一起去买东西、逛公园,一起陪陪老母亲。”王同年说。“这样的日子就要来了。‘没福之人’遇到福了。”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韦有银,这是你的,3290元,数数签个字。”“陈德金,你的是500元。”“下一个,张胜兰……”5月23日一大早,临沭县石门镇大官庄村村委会就挤满了前来领钱的村民,而这笔钱是他们还没开镰收割的小麦带给他们的收益。[详细]
(一)招聘岗位和人数根据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2019年省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有关问题的通知》(鲁人社发〔2018〕66号)要求,结合工作需要,我院拟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人员12名。(二)报名与资格审查1、个人报名报名时间 ...[详细]
济南大商超19年变迁 大润发再开店,沃尔玛却说再见!大润发文化西路店多年来生意一直火爆。记者了解到,2000年9月,大润发在洪家楼开出第一家门店,之后不久就迅速扩到4家,国内外零售品牌也纷纷进入济南抢占市场,然而2010年迎来拐点,易初莲花、乐购、华润万家纷纷撤出,只...[详细]
50亿条毛巾,世界冠军。6月10日,科技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50亿条毛巾成就的“世界冠军”》,讲述了山东亚光家纺公司的成长故事[详细]
低门槛、高薪资、培训费分期...济南不少毕业生急于找工作被“套路”又到一年毕业季。6月4日上午,山东高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吴先生表示,他们的招生途径包括校招、社招和网络推广等,并不认可“以招聘名义招生”的说法,“我们协议给学生说得很清楚,是否...[详细]
健博会上,山东元素真有“范儿”健博会上,山东元素真有“范儿”掌握核心技术、一改小散弱旧面貌,医养健康“山东造”展示高端新形象6月10日,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博览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拉开帷幕。博览会专门设置总面积达1万平方米的山东馆,100多家优质鲁字号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