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右春风又一年|敢破敢立,澎湃创新创造活力

2019-06-10 07:07:00 来源: 大众日报·新锐大众 作者:

探索前行一年间,吸引境内外40个重点项目签约落户

没有围栏、边界的上合示范区

□本报记者 代玲玲

本报通讯员 李颖慧 刘伟

5月29日,青岛胶州,风和日丽。郝国新驾车沿着尚德大道一路向南,经过一个横架在六车道上的巨大拱门,上面标注着“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的中俄双语标识。示范区到了,没有围栏,没有边界。

2018年前,郝国新就在这里(当时还是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任副主任,主要负责筹建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去年6月,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成功举办,中国政府支持在青岛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这既为山东进一步扩大开放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为增进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地方经贸合作提供了新的空间。

作为上合示范区建设“主阵地”的胶州,受到万众瞩目。郝国新的人生轨迹也随之改变,他被任命为上合示范区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一年来,上合示范区大胆探索、蹚路前行。围绕“国之重任、上合平台、人文纽带、开放高地”的定位,示范区确立了“物流先导、贸易拓展、产能合作、跨境发展、双园互动”的运作模式,着力构建上合组织国家地方经贸合作交流的示范区、桥头堡。

改革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创新的突破口在哪里?5月30日,位于胶州的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一派繁忙景象。今年第99列中亚班列正在装载货物,将从这里发往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18年,从这里开行的中亚班列占到全省到发总量的81%。

过去一年,人畅其行、物畅其流成为上合示范区建设的突出亮点。郝国新介绍,青岛是“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主要节点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胶州是山东半岛连接内陆各省份及进出青、烟、威的重要交通枢纽,示范区更是地处青岛“海、陆、空、铁”枢纽15分钟经济圈内。“可以说,青岛具有全球罕见的多式联运优势。”

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后,多式联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多式联运国际班列,让越来越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品,通过这一国际物流大通道,实现了互联互通,打开了贸易新格局。“一个可喜的变化是,贸易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中铁联集青岛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魏学伦发现,新疆鸿运达、远洋大亚等10余家企业先后进驻,中外运等50多家“多式联运承运人”开办运输业务,示范区还成功签约中商民生、新港洲等大宗商品贸易平台。

在调研企业和市场需求时,示范区贸易与合作部副部长张寅发现,当前,上合组织国家地方经贸合作受到各个成员国的重视,但在实际推动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具体问题:“首先就是各成员国相关立法和政策差异较大,对国际贸易规则的认知和接受度还存在一定落差。”根据近一年的实践,围绕法律支持,示范区建立了法律服务委员会,被授予全国首批法律服务交流合作基地;设立国际仲裁机构,组建涉外审判巡回法庭,已开庭审理涉外案件3起。

围绕金融支撑,启用金融服务中心,与国开行等10家进驻机构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总规模100亿元的上合1号基金,已完成一期10亿元资金募集并正式运营;青岛农商行与俄罗斯团结银行签订互设代理行协议,畅通结汇渠道。

变革带来强大的“磁吸力”。当前,示范区已吸引境内外40个重点合作项目签约落户,京东、传化物流、中集冷链、阿法拉伐等一大批知名企业来此投资兴业。

行政审批权“能放则放”,41项事项下放到镇街

“区镇同权”,群众办事更近了

□本报记者 吕光社

本报通讯员 张伟光 王世友

“一边要办理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健康证,一边要装饰店面、到杭州学习烤鱼工艺、上美团宣传,最初感觉开个小店会手忙脚乱,没想到一切都很顺利,再过几天就可以开业了。”5月28日上午,在济宁市任城区金城街道办事处为民服务中心行政审批窗口,记者遇到了正在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的市民董敏和儿子董祥。

由于以前没有办过这样的业务,董敏爷儿俩只带来了刚办好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健康证和身份证,并没有填写食品经营许可证申请书,但这并不耽搁他们办证。

“这是食品经营许可证申请书、食品安全承诺书,请分别在下面签字,并在签字的地方按手印。”为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郑换路、林凡莎帮着他们填好了申请书等材料,几分钟就为他们办好了手续,并现场打印食品经营许可证正副本,交到董敏爷儿俩手中。董敏向两位工作人员一再表示感谢,高兴地说:“现在办证真是方便!再过几天,我的小份烤鱼店就开张啦,离这儿不远,到时候你们去尝尝!”

今年54岁的董敏是一家驾校的教练,很快就要退休了。但他不想闲着,便寻思着开个小店,多赚点钱,为将要成家的儿子买套房子。他在杭州考察了一家做烤鱼的连锁店,回来选址租房后,便开始办理各种证件。

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些证件可以在离店不远的街道办事处为民服务中心办理,而且一路绿灯。董敏说:“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都是现场一次办结。”

去年11月,任城区将公司设立、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食品经营等7个部门的行政许可、公共服务等41项事项下放到镇街为民服务中心,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事。任城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李庆峰说:“事项下放后,我们并不是当‘甩手掌柜’,而是实施区镇(街道)同办,群众到区为民服务中心窗口办理业务,我们继续受理。”

“权力放下来了,我们必须承接好。”金城街道办事处为民服务中心主任张秋花介绍,为民服务中心设立了4个行政审批窗口、7个公共服务窗口,并派人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接受专门培训,熟练掌握办事流程。

在我省大力推行“放管服”改革过程中,济宁市实施了行政审批“市县同权”改革,按照“能放则放、权责一致、重心下移、减少层级”的原则,对市级236项行政许可逐一梳理,除上级部门委托行使的9项行政许可外,其余227项全部向各县(市、区)、功能区放权,基本实现市、县两级审批同权。截至目前,各县(市、区)、功能区共办理了2万余件原属于市级权限的审批事项,大大降低了企业和办事群众到市里跑腿、等待审批的制度性成本。

山东鑫声玉城置业有限公司前期部经理陈田田对此深有体会。他告诉记者,5月17日,公司向任城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提交了商品房预售许可事项,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当天上午就组织人员到工地现场勘察,中午加班打印预售许可证,下午就到市审批服务中心加盖市级公章。“我们当天就拿到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可以及时回收投资款。”陈田田说。

研发在京津、转化在德州效应持续释放

盐碱涝洼地引得清华专家“扎堆”

□本报记者 张海峰

本报通讯员 贾 鹏

时近仲夏,德州乐陵化工产业园内,山东凯瑞英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医药中间体产业链项目建设现场,一派忙碌景象。这个投资超过30亿元的大项目,开工建设只有一个多月,已经颇具形象。

公司总经理、清华大学博士唐强说,这多亏了企业和当地各相关部门提前介入,争分夺秒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实现了“拿地即开工”。

这家企业的核心专家团队主要由清华大学教授组成,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以及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王金福、王铁峰等人。而企业所在的铁营镇,位于乐陵市东南约5公里,全镇10万亩耕地中大部分是盐碱涝洼地,种树长不大,种粮产量低,人称“铁营洼”。很多人不解,盐碱涝洼地,缘何引得清华专家“扎堆”?

三年前,由凯瑞英科技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化工系联合攻关,世界首创催化法合成盐酸羟胺连续生产新技术在实验室取得突破。2016年开始,由王金福教授牵线,唐强等一批高层次化工人才团队齐聚宁津县进行工业化试验并获成功,2018年7月被权威专家鉴定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而此时,国家和省里对化工产业的管理和要求日益规范,规模化工业化生产必须入园开展。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2018年6月,位于铁营镇的乐陵化工产业园获批山东省第一批省级化工园区。铁营镇党委书记、乐陵化工产业园负责人李涛介绍,园区明确定位,对高效绿色化工产业和人才加大双招双引力度,设置了强化环保和安全准入的“绿色门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黄色门槛”、提升效益拉长链条的“金色门槛”,仅2018年,就有总投资近百亿元的25个低端项目被挡在门外。像凯瑞英这样的高端项目加盟,无疑将大大加快园区动能转换、质量提升步伐。

几乎同时,经过先后9次对接洽谈和对6个县市区20余家化工企业深入调研后,清华大学化工系与德州市政府就共建清华山东化工研究院并推进全面合作达成共识。2018年9月29日,在“儒商大会2018”高端化工论坛上,羟脲磺胺类医药中间体盐酸羟胺产业链项目现场签约。

乐陵市市长王大山表示,下一步园区将加快建立健全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建立完善“管委会+平台公司”体制,集中解决园区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

凯瑞英项目的实施,是德州市按照省委“抓住用好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国家战略机遇”的要求,根据产业实际,放大自身优势,主动与高质量发展要求对标对表的集中体现。全市统筹规划对接,成立11个市级专业招商机构,市县450多名专业招商人员瞄准京津区域常态化、专业化招商。两年来,新开工来自京津的高新技术项目215个,到位资金172亿元。1120家企业与610家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转化科技成果377项。清华山东化工研究院、德州中关村智能制造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中建材凯盛晶华、有研科技、松果新能源汽车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德州,“研发在京津、转化在德州”效应持续释放。

升级企业注册“513模式”,企业开办实现一日办结

“店小二”也是“急郎中”

□本报记者 吴宝书 栗晟皓

本报通讯员 王 珍

“上午带着身份证来,下午就办齐了全部手续。”5月26日下午,在日照市东港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办理完企业注册登记,日照市民王新惠一脸兴奋。他要办一家公司,“名字我都起好了,就叫‘日照馨卉财务咨询中心’”。

上午9点,服务大厅工作人员全部就位,已有不少市民前来办理业务。“前来办理注册登记的市民,我们会先推广全程电子化在线申请,对于想用但是不会操作的,导办人员会手把手指导操作。”导办员田一惠说。

去年6月,日照市推出商事登记一窗受理服务,打通企业设立登记、刻制公章、申领发票三个环节,实现了企业注册登记3日办结;8月,又将银行开户和社保办理纳入一窗受理范围,在全省率先实现了5项业务、1窗受理、3日办结的企业开办“513模式”。该创新举措优化了业务流程,缩短了办理时间,比国家要求提速5.5个工作日,当年被国务院通报表扬。

今年,东港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在“513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设置“企业开办一日办结帮办综合窗口”全程帮办代办。同时,设置“公章刻制便民服务窗口”,工作人员通过微信或高拍仪将企业公章刻制备案材料传输至刻字社,刻字社在2小时内刻章、送章;设置“银行开户便民服务窗口”,由具有移动开户设备的银行,当天上门为新开办企业办理银行开户,实现了5项业务1日办结。

上午9点30分,王新惠走进东港区行政审批大厅,站在门口的田一惠热情地迎上前来。问明来意后,她将王新惠引导至“企业开办一日办结窗口”。

在这里,全程帮办工作人员王天荣熟练地帮忙录入和审核材料,不到1个小时,营业执照便交到了王新惠手上。随后,她又引导王新惠来到“银行开户便民服务窗口”和“公章刻制便民服务窗口”,由其自主选择了想要开立企业账户的银行和刻制公章的刻字社。

交谈之间,刻字社送来了公章。接下来,就是企业银行开户。以前,虽然各个行政审批服务大厅都公示了各类商业银行的二维码及联系方式,但没有实现线上提报开户所需材料,企业在选择了某家银行后,还要自行前往银行营业网点办理。银行对企业报送的材料进行审核,仅这一个环节就需要1-2天。材料齐全后,商业银行将材料报送人民银行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赋码激活,这个环节又需2-3天。

既当“店小二”,提供热情服务;又做“急郎中”,为企业排忧解难。针对企业反映的问题,日照市进一步优化了行政审批窗口、商业银行网点和人民银行的业务流程。企业取得营业执照后,商业银行为新开户企业提供上门服务,即时对企业提报的材料进行审核,随后直接通过网络传输到人民银行。

现在,王新惠不用再去跑银行了,中国建设银行日照东港支行工作人员携带开户设备就在大厅,即时为王新惠办理了企业银行开户。

下午4点整,王新惠顺利办完了所有企业注册手续。

“企业开办实现一日办结,办理效率进一步优化提升。这就好比是在高速路上又开了一条快车道,让企业享受到更快捷高效的服务。”东港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郑丽丽说。

随着行政审批效率的持续提高和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日照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今年一季度,日照新登记市场主体15194户,同比增长55.26%。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