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吃粽子、插艾草流传至今

2019-06-07 12:11:15 来源: 中华泰山网 作者:

  包粽子、缝荷包、划龙舟、系彩线,又到一年粽叶飘香时。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正阳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以赛龙舟、吃粽子流传最广,沿袭至今。

  端午节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每到端午节,风味各异的粽子被端上家家户户的餐桌。“最传统的就是糯米、红枣、花生这些原材料。”泰城市民王女士说,粽叶是早就准备好的,插艾草也是端午必不可少的环节。在端午节市民们还多布置种种可驱邪祛病的花草。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如挂艾草于门,《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五月艾含艾油最多,(此时正值文生长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们也就争相采艾了。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闻到艾叶的香气就感觉到清爽,才觉得夏天真的来临了。”在超市采购艾草的市民表示。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