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聚焦〡“马向阳”:民族歌剧复兴的先遣者

2019-06-04 09:52:00 来源: 青岛日报 作者: 李 魏

  2019060405_brief_副本.jpg

  2019年6月4日青岛日报5版

  “马向阳”:民族歌剧复兴的先遣者

  ——荣膺“文华大奖”后主创团队的获奖感言

  上海滩,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暨第十六届文华奖颁奖礼现场的欢动与掌声尚未退去,歌剧《马向阳下乡记》的演出团队陆续踏上回青的归途。时隔六年,青岛演艺集团及其麾下的市歌舞剧院携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继舞剧《红高粱》后再度问鼎“文华大奖”,胜利的喜悦依然围绕着每一位亲历其中的人。

  res01_attpic_brief (1).jpg

  ▲《马向阳下乡记》剧照。

  三年磨一剑,专家主创们说,这是民族歌剧的胜利,他们仿佛已经在“马向阳”身上洞见了民族歌剧的复兴之光,它所创造的一个崭新的民族歌剧样本,正是对复兴之路的传承、创新与探索;青岛市歌舞剧院的青年演员们说,这是一次我们的胜利,一部歌剧将青春的力量凝结、释放,让他们看到了自身的潜能,惊讶于奋发之后可塑的实力。

  在民族歌剧复兴的征途上,青岛成为先遣者。

  总导演黄定山:“马向阳”成为国家推动民族歌剧发展的样本

  res04_attpic_brief (1).jpg   

  ▲黄定山

  打造一台“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当代乡村喜歌剧”,这是《马向阳下乡记》自始至终的定位。

  总导演黄定山认为,它真正做到了。《马向阳下乡记》对时代和人民的关注使这部歌剧在喜剧的基调上呈现出厚重深刻的思想。“解决贫困不单是中国的国家政策,也是一个关乎全人类的命题。在这样一个大的主题之下,‘马向阳’走近生活、关注人的命运,彰显了文艺创作之根本,而观众和评委都能够喜爱它,这一点更说明问题。”

  黄定山提到,《小二黑结婚》之后,民族喜歌剧在中国出现几十年的空白,《马向阳下乡记》的成功,说明个性化的艺术创作永远能得到观众的认可。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马向阳下乡记》是2017年文化和旅游部从全国140多部民族歌剧目中选出的9部重点扶持剧目之一,已是百里挑一,而本届中国艺术节的38部终评剧目中,民族歌剧占了4席,原则上每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地区只能各选报一部作品参评文华奖这一中国舞台艺术的政府最高奖,而有四个省市或地区选择了以民族歌剧作为他们唯一的精选剧目参评,黄定山说,“这样的举动本身就已说明,民族歌剧在国内现在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他希望这种态势能够更好地持续发展。

  他认为,此次《马向阳下乡记》获文华大奖,正是国家推动中国民族歌剧发展卓见成效的证明:“一部作品能够在中国艺术节上获奖,是很开心的事情,因为所有能够参加中国艺术节的剧目,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在这样一个优秀作品如林的艺术节上获奖,当然高兴。但是高兴之余,更应该平静心绪,思考怎样才能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歌剧艺术作品奉献给观众和社会。”

  作曲臧云飞:集体智慧共同成就一部了不起的好听的乡村喜歌剧

  res07_attpic_brief.jpg

  ▲臧云飞

  “马向阳”的音乐出自著名作曲家臧云飞,他说,“歌剧的题材要比音乐本身更重要,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剧本的时候就被打动了,全篇无官话、无口号,有泪点有启示。”臧云飞说,这部戏既然要打造成一部“喜歌剧”、“乡村歌剧”,音乐方面就一定要兼顾喜庆和山东风格,同时又要做到旋律悦耳、动听。

  据说,当初为了体现乡土气息,他也是拼了,坚持到青岛来写,没有钢琴,就买了一架电子琴。为了更接地气,他跟着演员说青岛话,争取写出“海鲜味儿”。

  在得知获奖的消息后,臧云飞很激动,他告诉记者,“这是我第一次创作喜歌剧,一直就是奔着致敬《小二黑结婚》写的。精准扶贫,第一书记下乡,这是一个政策性的大主题,但我们的表现形式是喜歌剧,就是要在欢歌笑语中体现大主题,让观众在欢笑泪水中欣赏作品。所以,这部歌剧不论是咏叹调,宣叙调,合唱,重唱,各种音乐表现方式,归根结底就是,一定是好听,让观众能够喜欢。”

  他表示,创作的过程始终是满怀自信,饱含激情的,作为音乐工作者,作品首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打动听众。他笑言:这是一部在大海边吃着海鲜,跟演员们在一起共同完成的作品。“其实这是一个集体创作,从导演到编剧,还有歌舞剧院的领导,我们是团结的集体,大家互相研究碰撞,十几轮修改,歌剧本身就是一个群体艺术,它能够从青岛到北京,再到中国艺术节,真是了不起,这次我们摘得了中国舞台艺术的‘明珠’,是件大喜事。”

  编剧代路、廉海平:剧本=思想性+艺术性+集体碰撞+刻苦学习

  res10_attpic_brief.jpg  

  ▲代路

  这个戏好在哪儿?代路说,与电视剧版不同,歌剧《马向阳下乡记》主题就是“精准扶贫”,就是一个村儿一个样地精准扶贫。在歌剧版中,马向阳作为科技人员,带着良种“青育二号”下乡,发现了富硒地,这是一个“好土配良种”的故事。歌剧里还刻画了一个带孩子的贫困寡妇,针对她的情况,给她特别安排了村里超市服务员工作,马向阳的扶贫,是“一个也不能少”的扶贫。

  代路认为《马向阳下乡记》之所以能够夺奖,不仅是因为它的思想性,更是它的艺术性,“只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才是好的艺术创作。我们就是要挖掘农村题材里的戏剧性元素,在笑声中把我们要传达的思想理念传递出去。”他把创作的过程看作是“活到老学到老”的过程。

  res13_attpic_brief.jpg  

  ▲廉海平

  “我们就是一边写一边改。”廉海平说,第七稿完成时是58曲,自己和代路老师都很满意了,但是根据歌剧的时间容量,还是要砍掉几段,“对创作者来说,哪一段都不愿意砍。”廉海平说歌剧创作合作很重要,在与总导演黄定山、作曲臧云飞碰撞之后,剧本才终于成稿。

  至今想来,代路仍认为,这部戏能够由一个40年未创排歌剧的院团来实现,是一个奇迹,而他夸得最多的是院团的年轻演员们,“他们都特别肯学习,非常努力,人才的积淀是夺奖之外,最大的收获。”

  青年主演:带着坚定的信念去拼搏 一切都是值得的

  res16_attpic_brief.jpg

  ▲青年演员们

  马向阳的扮演者李政泽说,闻听夺奖之后第一个想法就是“感恩”:“没有专家、领导和同事们不断提出建议意见,我不可能达到现在这种程度,为观众呈现这样的效果。”演出结束的一刻,他感觉所有的一切努力付出都是值得的,都是为此刻而做的准备。

  科班出身的李政泽表示,在舞台上,他会努力在声音和舞台形象上找寻一些自己的特色,和角色融合在一起。“马向阳这个人物身上有好多正能量的东西,我希望能够凸显他的正直、可爱、勇敢这些闪光点。

  太奶奶的扮演者王文娜表示,现在想来,整个排演过程都是非常苦的,她的年龄跟太奶奶这个角色相差40多岁,“我开始是接受不了的。一开始,我化好妆以后,觉得挺难过,我觉得这个形象不是我了。太奶奶这个形象在剧里面戏份不是很多,只有一个咏叹调,但是她的位置举足轻重,正是她留住了马向阳,让他为村里脱掉贫穷的帽子。太奶奶又是一个老党员,肩负责任。因此她的每一次出场,就要抓到高度、准度。”对于第一次演歌剧的王文娜而言,更是困难重重……

  现在她终于可以说,自己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并且完成了一个声乐演员最大的梦想,那就是一生当中一定要当一次歌剧演员。

  和王文娜一样,剧中饰演二叔的张熙,与角色的年龄跨度也有40岁。他告诉记者,登上中国艺术节的舞台,还是挺紧张的,特别是评委场,“毕竟是第一次正式参加重大活动。领导期望很高,特别重视。所以自己给自己加弦,上台之后就管不了许多了,就是把我平时排练时该做的事做好,其他的就都不考虑了。”

  几位青年主演都表达了参演一部歌剧的兴奋和骄傲,同时,也感慨于整个过程的艰辛,那真正是带着坚定的信念去拼搏,中途也曾有退缩,但是终于咬牙挺过,回首时,一切都是值得的。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李 魏)

  《马向阳下乡记》登顶大事记

  2017年7月,《马向阳下乡记》从全国各地报送的140多部剧本中脱颖而出,成为2017 年文化部“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9部重点扶持剧目之一。

  2017年7月27日,大型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启动仪式暨专家座谈会在青岛启动,时任文化部副部长董伟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

  2017年8月16日,原文化部“中国民族歌剧发展传承工程”专家指导委员会的专家们,在青岛市歌舞剧院梦幻剧场观看《马向阳下乡记》排练,并在剧院会议室举办该剧的第一次专家研讨会。

  2017年8月30日,《马向阳下乡记》在青岛大剧院首演。百余名青岛“第一书记”和岛城观众第一时间观赏了这部民族喜歌剧。

  2017年10月,《马向阳下乡记》被评为山东省舞台艺术重点选题创作作品。

  2017年10月14日,青岛市文化扶贫巡演在藏马山启动,《马向阳下乡记》从此开启了下乡扶贫惠民演出之路。

  2017年11月8日,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走进青岛市艺术学校声乐课堂,踏上传承民族歌剧之旅。

  2017年11月14日,原文化部“中国民族歌剧发展传承工程”专家指导委员会审查专场演出在青举办,并在次日举办第三次专家研讨会。

  2017年12 月16日,第三届中国歌剧节在南京举办,开幕式上,《马向阳下乡记》片段压轴演出;18日、19日,作为本届中国歌剧节的参演剧目,该剧在南京保利大剧院精彩上演,并在之后的“一剧一评”座谈会上获得专家认可。

  2018年1月,《马向阳下乡记》荣获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资助。

  2018年2月,青岛市歌舞剧院院长张乐群参加了原文化部在京召开的 2018 年全国艺术创作工作会议,代表院团介绍《马向阳下乡记》的创排经验。之后,又三次进京,为全国文艺院团长培训班学员推介该剧的创排经验。

  2018年3月,由原由文化部主办的“全国优秀民族歌剧展演”在北京举办,《马向阳下乡记》在北京保利剧院做开幕演出。

  2018年4月3日,《马向阳下乡记》启动青岛惠民院线演出。

  2018年5月6月,《马向阳下乡记》开启全国巡演,在海南、长春、大连、威海、聊城、潍坊等地演出,载誉而归。

  2018年5月25日,《马向阳下乡记》入选 2018 年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滚动扶持剧目(共三部)。

  2018年6月14日,文化和旅游部相关领导专家,在中央文化干部管理学院召开了2018 年“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滚动扶持剧目”——《马向阳下乡记》修改论证工作会议。

  2018年9月,第十一届山东文化艺术节在济南举办,《马向阳下乡记》在省会大剧院做开幕演出,并荣获“优秀剧目”奖。

  2019年1月16日,《马向阳下乡记》入围第十六届“文华大奖“参评剧目名单。

  2019年1月,全国优秀民族歌剧展演周在福建举办,21日、22 日,《马向阳下乡记》在福建大剧院演出。

  2019年3月,2019年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暨优秀民族歌剧展演在北京举办,6日、7日,《马向阳下乡记》在北京保利剧院演出。7日,主创团队在京召开复排修改会; 8 日《马向阳下乡记》剧组部分主创人员与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2019 年民族歌剧创作人才研修班”学员交流座谈。

  2019年4月1日—16日,主创团队针对冲击“十二艺节”,对《马向阳下乡记》修改复排。

  2019年4月16日-5月21日,《马向阳下乡记》进行了系列惠民演出。

  2019年5月28日、29日,《马向阳下乡记》登台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在上海大剧院演出,接受评委评审。

  2019年6月2日,在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闭幕式上,《马向阳下乡记》荣获第十六届“文华大奖”。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乐双

推荐阅读
  • 山东:公共机构节能降耗有了“新杠杠”

    1.png

    山东 公共机构节能降耗有了“新杠杠”山东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日前印发《2019年山东省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明确今年要完成全省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人均用水量同比分别下降2.2%、2.0%、3.0%的年度节能目标,充分发挥公...[详细]

    06-04 08-06大众日报·新锐大众
  • 山东为46名企业博士(后)发补贴,每人5万或15万

    2.png

    近日,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2019年“企业博士(后)集聚计划”补贴人员名单,确定2019年“企业博[详细]

    06-04 08-06山东政事
  • 泰安“封石令”升级,俩月回收一万多块大型奇石

    11.jpg

    从四月起,经过了长达61天的工作,泰安市大型观赏石交易市场及零散存放点被取缔关闭,236家商户10073块巨型观赏石被封存回收。自此,兴盛十余年,历经多次整治的泰安大型观赏石市场走向终结。可以说,取缔大型奇石市场,泰安的行动具有标志性意义。[详细]

    06-04 07-06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 4500吨钢架已架好 青岛最大储煤场有了“金刚罩”

    3.png

    青岛最大储煤场有了“金刚罩”4500吨钢架“编织”防尘“动车”青岛最大储煤场加上“金刚罩”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记者6月3日从市生态环境局市北分局环保开放日活动现场了解到,作为岛城最大热力生产基地的华电发电有限青岛公司新建全封闭储煤场,目前已经完...[详细]

    06-04 08-06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 历城、高新、槐荫等多区将建21所学校,历城区最多

    严格落实《中心城基础教育设施三年建设规划》,强化督促协调,推进中心城区111所学校开工、建设。与此同时,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也公示多所小学、幼儿园项目建设许可,高新区、历城区、槐荫区、长清区、市中区将开工建设21所学校,其中历城区学校数量最多,有8所...[详细]

    06-04 07-06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 @济南高考生,济南市招考院的这份温馨提示请查收

    @济南高考生,济南市招考院的这份温馨提示请查收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夏季)温馨提示》都有解答[详细]

    06-04 07-06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