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齐村桑杈制作技艺,枣庄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类。
自元代《农桑辑要》至今,桑杈作为农村利用桑树培育并通过加工的一种农具,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清朝嘉庆年间流传到枣庄地区。
主要用来在打场的过程中使用,用于翻动晾晒或碾压过的农作物,比如小麦收割以后需要对它进行晾晒,碾压,柴火垛就要用到桑杈。
桑杈一头是圆柱形木棒,长约两米,前面是三根长,一根短的四个分叉,三长(称作杈齿)平行在杈的一侧,稍带点弯曲,主要用来防止物品会滑落。
桑树最初发育的几年,是桑杈的制作期。桑树第一年生出一圈幼枝,到来年开春枝条长到大约一米时开始修剪,先剪去枝头,逼迫桑树在修剪下的十厘米的地方长出新的幼枝,等长到一定的长度后再次修剪。除了三根对称的枝杈会保留外,其余的枝杈全部剪去。
等五至十年后,桑杈长到锄头握把粗细时候,把桑树的根进行削除。桑杈初步进行打枝后,将其捆绑塑好型,接着放入窑窖中进行烧制,这一步是桑杈制作的关键之处。桑杈带皮放进特殊的窑子口上进行烘干,桑杈就会变得比较软,这时就可以对桑杈进行随意塑形,等到放置变凉之后就会定型了。然后再进行修饰、打磨,这样一件非常合手的桑杈就算制作完成了。
齐村桑杈制作技艺在枣庄地区历经四代传承,其清晰的历史渊源和传承脉络,对研究我国桑杈制作发展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随着农业机械化的进程,桑杈这种比较古老的农具制作技艺离我们越来越远了。现在很多年轻人甚至都不知道桑杈到底是什么,这个名字对他们也非常的陌生,对桑杈进行保护和对其进行传承的工作需要火速进行!(头条号:匠人传承守艺人)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5月23日,记者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为贯彻省委、省政府部署,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编制了《关于大力推进“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详细]
会议在济南召开,专题研究部署中央扫黑除恶督导“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实现新突破。要以中央督导“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突出专项斗争阶段性特点,聚焦扫黑除恶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全力攻坚克难,提高斗争实效,推动专项斗争实现...[详细]
济南赴京与央企、名企对接,签约39个项目总投资1395亿元。将打造科创新城[详细]
5月23日10时50分,我国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在青岛下线。这标志着我国在高速磁浮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详细]
5月23日,记者从山东省财政厅获悉,为进一步提升全省县乡道交通安全管控水平,从2018年起,山东省财政积极筹集资金5亿元,分三年对全省重点县乡道智能交通安全系统建设项目进行补助。[详细]
近年来,山东能源行业依靠科技创新,加大装备升级改造,持续推进“四化”建设,全省煤矿整体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各煤炭企业及所属煤矿都要制定智慧化建设和智能化改造规划,明确目标任务、重点项目、实施步骤和具体工作措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