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石慧
制约山东发展的最大因素是什么?
制度,制度,还是制度。省委书记刘家义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我省最大的短板就是有效制度供给严重不足,一定要牢牢把握住制度创新这个最根本、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尽快补齐短板、加固底板,以制度创新推动改革发展。”
但一段时间以来,对山东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归结为传统文化影响的有之,归结为性格因素的有之,归结为区位因素的有之,归结为国家战略缺失的亦有之。
其中的一些论调,你可能也听说过,我们来好好聊聊。
●其一:“文化论”——儒家文化跟市场经济不兼容?
一些人把原因归结为文化,认为山东作为儒家文化的发祥地,浓厚的儒家文化传统使得山东人保守、缺乏创新,限制了市场经济发展。
不可否认,文化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但这种所谓“文化决定论”的观点,在理论上其实早已受到众多批判,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在实践中也难以解释现实。
从自身来看,深受儒家文化传统影响的山东,在历史上一直是我国富庶繁荣的地区,并没有因为受到儒家文化影响而没落。改革开放以来,山东也一直是我国沿海发达省份,经济规模始终位居全国前三,甚至有4年位居全国第一。
跳出山东来看,全中国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我国在历史上不仅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而且经济规模长期位居世界第一。据世界著名经济学家麦迪逊的研究,1820年,中国GDP约占世界GDP总量的3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快速崛起,实现了9.5%的年均经济增速,创造了“中国奇迹”。
从世界范围看,二战后,同属儒家文化圈的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不仅没有因为受儒家文化影响而陷入经济停滞,反而创造出举世瞩目的“日本奇迹”“东亚奇迹”。
由此,所谓的“文化决定论”可以休矣!
●其二:性格论——山东人豪爽、厚道、忠诚,但缺乏进取意识?
有些人把原因归结到个性意识,认为山东人厚道、中庸、重义轻利,缺乏市场精神和进取意识,导致山东经济缺乏活力。
这种观点实际上是“文化决定论”的演化。山东人豪爽、厚道、忠诚的性格特点,古已有之,也正是这样的性格特点,使山东人养成了诚信经营、公道正派等商业精神,支撑了山东经济社会的发展。
比如,山东古代不仅有管仲等善于经营国家的将相之才,也有被称为中华儒商之祖的孔子学生端木赐等,近代更出现了孟洛川等名商巨贾,当代也有张瑞敏等众多优秀企业家。此外,山东人不仅有闯关东的闯劲和豪迈,还开创了现代农业、农工贸一体化、“寿光模式”、“潍坊模式”等改革典型。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山东人厚道、诚信、正派等优良品质,理应更容易获得商业伙伴的认可,获取更多的市场机会。
所以,“性格论”可以休矣!
●其三:地缘论——山东处于京津冀和长三角之间,被两者“虹吸”?
有些人把原因归结到地缘特点,认为山东位居京沪两个特大城市和京津冀与长三角两大经济区之间,人才、资金、技术等优质资源被吸纳分散,影响了山东的快速发展。
这种观点其实是由“区位决定论”演变而来的。区位影响经济发展,但山东近年来相对落后并不能由区位完全解释。
山东位居两个特大城市和两大经济区之间,可以更便利地融入其中,参与区位分工,承接产业转移。换句话说,山东区位并不一定是阻碍发展的因素,相反,如果利用得好,反而能够转化为发展的优势。
从省外先进地区来看,江苏苏州并没有因为身处上海、杭州、南京三大城市的三角中心地带而影响发展,广东东莞也没有因为身处广州和深圳两个特大城市之间而逐步衰落,反而因其区位优势获得了发展的不竭动力。
区位,关键在于有没有利用好!
所以,“区位论”可以休矣!
●其四:政策论——山东缺少国家政策支持,国家大战略没有山东的份儿?
还有人把原因归结为缺少国家政策支持,认为山东缺少国家重点扶持的各类优惠政策,缺少各类国家战略。
这显然有失偏颇。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始终对山东发展寄予厚望。
1984年3月26日至4月6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会议纪要明确将部分城市列为沿海开放市。5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正式决定进一步开放包括青岛、烟台在内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青岛、烟台对外开放驶入了“快车道”。
自此以后,从济南、青岛两个副省级城市的政策创新架构之利,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等国家战略之利,山东一直得到中央的高度厚爱,而且各种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政策试点中也多见山东的身影。
因此,把原因归结为缺乏国家支持,既不客观也不准确,没有说服力。
由以上分析可见,文化论、性格论、地缘论、整合论,均有失偏颇,未能把握住问题的实质,更没有找准近年来山东发展相对滞后的深层次原因。
一个地区的发展优势的积累,是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其中的关键在制度,在根据发展阶段变化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从而为企业充分发展、资源优化配置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抓住了这一点,就抓住了奋起直追、比拼超越的“牛鼻子”。
原作者:王金胜 [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教授]
转化编辑:马清伟 李檬 邵方超 / 策划 任宇波
(原文刊于5月22日《大众日报》第9版论丛周刊·思想纵横)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石慧
山东十五种证书“零见面”“零跑腿”5月20日0点02分,在山东东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首份企业自助打印的原产地证书新鲜“出炉”,凭借这张证书,企业出口到巴基斯坦的44吨钛白粉,关税将由3%降到0,这一票就可以节约近3万元。据济南海关相关负责人...[详细]
清单之外无职权,山东省财政厅公布62项权责清单为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权力运行制约监督,山东省财政厅近日公布了《山东省财政系统权责清单》,共梳理出9类行政职权、62项行政权力,通过推进权责清单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构建起权责清晰、程序严密、运行公...[详细]
5月20日,山东省人社厅发布山东技师学院2019年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简章。根据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2019年省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结合工作需要,山东技师学院拟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人员38人,其中中级岗位7...[详细]
520甜蜜爆棚。山东2万余对情侣“520”当天登记结婚一年一度的“5.20”又来了[详细]
5月20日下午,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2018年全省法院行政案件司法审查报告》。案件增幅较大的领域是环境资源保护、集体土地征收、因征收产生的强制拆除、劳动和社会保障和公安五个。[详细]
山东开展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回头看”。此次“回头看”突出问题导向,要求各级、各部门单位重点对未整改到位的问题“回头看”,深入剖析原因,明确责任,提出解决措施,推动问题整改到位;对审计机关移送处理的事项“回头看”,全面梳理办理和反馈情况;对建章立制情况...[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