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张翼晖
将螃蟹壳制成纺织品,穿在身上,用在生活中,用于医疗,甚至飞上太空,你会相信吗?山东海斯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特种布就做到了,这得益于一种叫做壳聚糖的纤维,壳聚糖来自海洋,以蟹壳、虾壳等为原料,经提纯、溶解、纺丝而制得的具有天然抗菌功能的纤维。把壳聚糖做成纤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不少研究机构都在研究,但都在小试阶段,海斯摩尔是全球唯一一家实现千吨级产业化的企业。
飞上太空的布料啥样?
阻燃、防静电、抑菌、防霉、无毒
在海斯摩尔科普馆中,陈列着一匹布,摸上去十分厚重,手感有些许粗糙,看上去与普通的装饰布并没有什么区别。这些样貌看似平平的布料,其实是用于航天器内饰的材料,而这些功能型布料具有五大功能,无毒、阻燃、防静电、抑菌、防霉。
说到这里,海斯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亮说,国内有很多企业可以同时做到三种甚至是四种功能,但是国内能做到五种功能同时具备的,就只有海斯摩尔一家。
而这就得益于特种功能布的制作材料——壳聚糖纤维。壳聚糖有很好的生物安全性、生物相容性、也是可降解的,具有天然抑菌功能。海斯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继广介绍,由于太空中的特殊环境,用于航天器中的材料需要有无毒、抗菌、防霉等要求。“根据我们做材料的经验,其实抗菌、防霉这些功能都不难实现,都可以加一些处理方法来达到目的,但是‘无毒’这项功能的要求就非常高。”就是在无毒上,壳聚糖发挥了天然作用。
当时,航天团队想要研发具备这五大功能的特种功能布,就通过行业协会找到了海斯摩尔,海斯摩尔与航天团队共同组成联合研发小组。虽然有了生物材料,但是要想把这种生物材料做成同时具备五大功能的布,中间的难度还是很大的。
经过一年多时间,特种布料研发成功,并且获得了双专利(国防发明和国内发明专利),
应用到航天器中。这种特种功能布属于国内甚至国际上领先,其实可以广泛拓展,比如说应用到海洋装备,潜艇、舰艇等潮湿的环境下,会在创造好的环境中发挥很大作用。胡广敏说:“我们也在积极的和有关方面进行联合,寻找更大的应用空间,让特种功能布应用的更广泛。”
小小的纤维用于医疗
市场空间几十亿美金
一根小小的缝合线,在伤口愈合之后,能被人体降解吸收,不用再拆线。
一片小小的敷片,遇水就变成胶体,敷在烧伤创面上,不但可以吸收创面产生的液体,还能抑菌,有效的促进伤口愈合。
还有比这些更加神奇的,一根小小的神经导管,可以帮助断掉的神经快速生长,在短时间内“接上头”,而且这根导管也不用再从身体中取出来,跟身体不会产生排异反应,自然降解,被身体吸收。
这些医用产品都是用壳聚糖纤维制成,未来壳聚糖巨大的应用空间在医用上。
胡广敏介绍,壳聚糖本身就有强大的止血功能,比如做成止血粉,止血凝胶等各种止血辅料,这个规模都是上千亿,
另外,壳聚糖有很好的生物修复功能。壳聚糖纤维之所以叫做生物纤维,是因为壳聚糖纤维本身就是活的,通过基础研究和大量的实验证明,壳聚糖纤维可以诱导人体的组织细胞再生,小的伤口不留疤痕。还可以诱导有些神经再生,进行神经修复。就拿神经导管这个产品来说,在全球的市场大概有20亿美金。另外,海斯摩尔还研发了胆管支架、心血管支架、尿道导管等等,都有几十亿美金的市场空间市场。
生物医疗产品在国际上是很前沿的发展方向。“要做好生物医疗产品,一是要有生物技术,另外要有生物材料,利用生物材料的特性去开发医疗产品,比单纯利用生物技术改性,产品开发的更好。”胡广敏说。
壳聚糖哪里来?
源于深海的虾蟹壳
这样神奇的材料究竟来自哪里?壳聚糖纤维其实是来自海洋,它是以蟹壳、虾壳等为原料,经提纯、溶解、纺丝而制得的具有天然抗菌功能的纤维。林亮介绍,现在海斯摩尔的总体规模壳聚糖片的年产量大概在2000吨左右,追溯到蟹壳大概需要35000吨左右,再追溯到螃蟹,量那就更庞大了。
壳聚糖纤维的来源很丰富,不仅仅是雪蟹,像是南海的梭子蟹、韩国的红蟹、俄罗斯的赤王蟹,还有加拿大的帝王蟹,甚至小龙虾,大龙虾壳中都可以提取,只是根据不同区域原料的特点,后期应用的领域也是不一样的。
产值就更高了。蟹壳可能只要几千块钱一吨,但是到了壳聚糖片,就是十几万一吨,到了纤维就是百万级的,到了终端产品可能就是千万级的,到了导管级甚至就是十亿级的产品。
有人会有疑惑,要生产出这些壳聚糖纤维,需要多少原料,这些原料又从哪里来?有没有足够的原料来支持生产?
对于这个问题,胡广敏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其实早在当初做决定要主攻这一领域的时候,海斯摩尔就做了调查,虾蟹壳的资源很丰富,理论来说每年都有上10亿吨的资源。
只是这些资源比较分散,胡广敏把这类资源分成了两大类,一类就是特别分散的生活类废弃物,比如餐桌上的虾蟹壳。这类资源最大的问题就是收集难,运输难,物流成本太高。而现在原料来源主要来自水产加工厂和工业化生产的原料,相对比较集中,可以直接用来加工。
“其实壳聚糖的来源,除了虾蟹壳之外,很多养殖的蛹类、蘑菇都可以提取。”胡广敏说。而现在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合成,用新的技术来研究壳聚糖的结构和基因,也是可以合成的。“所以,不同的原料来源,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品种,壳聚糖其实有一个非常广阔的来源。”
只是根据不同的应用,原料来源也不同。比如阿拉斯加雪蟹生存的环境在深海,无污染,从中提取的壳聚糖应用在医疗领域最广的。河湖中的虾蟹也可以用,只是一般的用于工业用,不用于医疗。
“蚂蚁国的国王”
业内唯一实现千吨级产业化
结缘壳聚糖,其实起源于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企业的原来是做纺织,有30年的历史,一直也做的不错。但是纺织行业是一个全竞争性的行业,原来的优势不在,比如劳动力成本低等,行业变得竞争加剧。
胡广敏说,我们就提出来要转型升级,二次创业。但是有了这种需求要找突破口,怎么转,向哪转呢?从纺织产业链来讲,分为上游,就是材料,中游就是加工生产,下游就是如何应用销售。在这个产业链中,材料起的作用很关键。而就我国的情况来说就是加工能力比较强,但是在材料研发和销售应用方面,相对较弱。“整个纺织行业要由大变强,那就要从加工能力上瘦身,向科技和品牌这方面加强。”胡广敏说,“我们不能再把纺织的产能盲目扩大,而是要寻求上游的材料,搞创新。”
再具体到材料,有地上长的,也有石油石化合成的,而海斯摩尔就看中了海里来的。当时,当时海斯摩尔找了30多种材料进行比对,对很多海洋材料,比如珍珠纤维、海藻纤维都进行了调研,最后觉得壳聚糖的功能非常强大,附加值也高,有人称之为黄金之王。最终选定了壳聚糖这种功能型的材料进行研究。
壳聚糖产业是一个小众行业,在提取上全球只有百十家企业,而且都是小微企业。在应用上也多是化肥、食品、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等。“由于壳聚糖的本性使其应用十分受限,我们就想如果把它做成纤维材料,那就会开辟一个非常广阔的空间。”胡广敏说。
目前,不少研究机构都在研究,但都在小试阶段,海斯摩尔是全球范围之内唯一一家实现了千吨级的产业化。“我们开了个玩笑,叫‘蚂蚁国的国王’,但我们在这个产业当中,无论从技术上还是规模上,都是领先的。”胡广敏说。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张玉岩)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张翼晖
当前,已经全面起势的新旧动能转换,正朝着“三年初见成效”的既定目标“快马加鞭”。省委、省政府举行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项目推进会,与会人员实地观摩聊城、德州、滨州、东营、淄博、济南6市。[详细]
大众锐评|文化创意,“鬼才”“帅才”一个不能少文化创意,是“十强”产业之一。可以清楚看到,文化创意的核心是人,是人的“点子”,谁拥有了更多文化创意人才,谁就拥有更多的“亮眼”产品[详细]
走进济南,处处都能感受到这座“全球二线大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的气质和变化,这是一座速感之城、品质之城、温暖之城、向往之城。当下,城市品质“十化”提升行动的深入推进一定能——让世界重新认识济南![详细]
第十五届深圳文博会今天(5月16日)开幕。今年山东展团携96家文化企业8520余件展品亮相,是山东参展9届深圳文博会以来,展区展览面积最大、参展企业数量最多、展示产品体量最大的一届。[详细]
传统产业实现动能转换,一般有两种路径:一种是发展方向不变,改造提升生产工艺;一种是调整改变发展方向,弃旧立新。发展方向不变,前提是产品契合市场需求;调整改变发展方向则是因为市场对某种产品已经不需要、减少需要或该种产品市场已经饱和过剩。[详细]
在职场生态中,有一种加班屡见不鲜,令人感到心累:“唯时长论”“坐班不做事”“领导不走我不走”等形式主义加班现象,正在污染我们的奋斗精神。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