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乐双
2019年5月17日青岛日报4版
“金种子”人才工程、“招才引智名校行”、政府机构狠抓人才政策落实、在青高校发挥学生留青工作主体作用——
让在青高校学生留下来 把外地青年人才引进来
大学与城市呼吸与共,城市孕育了大学,大学滋养了城市。
又值毕业季。日前,我市召开在青高校毕业生留青工作座谈会,在青21所高校分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副校长及部门主要负责人,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等部门参会,对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留青工作进行了交流,对有关政策做了深入解读。
“毕业生留青率基本稳定、毕业生创新创业活力得到激发、形式多样的招聘宣讲活动精准开展、服务保障长效机制逐步形成”,座谈会上,明确指出了这项工作仍存在的比较突出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包括毕业生留青总量偏低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依然存在、各高校间留青比例不平衡、毕业生创新创业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指导力度不够。
据了解,今年年初市统计局就在青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意向做了专项调查,结果显示,60%的学生愿意留青工作。
为此,我市提出要不断增强毕业生留青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切实营造好青年学生留青发展环境。要狠抓政策落实,吸引毕业生留得下;搭建平台载体,确保毕业生留得住;优化服务效能,助推毕业生发展好。当然,还要切实发挥高校大学生留青工作的主体作用。
中国海洋大学近年来毕业生留青就业比例占签约就业总人数的40%以上,学生的就业单位涉及党政机关单位、科研设计单位、高等教育单位等,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谈到如何吸引更多毕业生留在青岛,海大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为保障毕业生结构优化、质量提升,不断调整课程设置,从源头上抓起,以期更好地服务青岛等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化拓展以校园招聘为主、多元协同联动的就业市场体系,为毕业生留青就业提供更多的平台机会。据统计,目前学校与我市有关用人单位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227个,以实习实训促进学生留青就业。
而在青岛大学的就业数据中显示,截至到2018年底,就业学生中留在青岛工作的比例在60%左右。为了进一步提高这个数据,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加强就业引导,为学生搭建平台外,今年学校还将在学生中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宣传,促进毕业生对民营企业的了解。“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同时,加大对民营企业的宣传力度,搭建平台,让民营企业与学生有更多的接触和交流,让学生了解民营企业。” 青岛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彩云说。
据统计,2016-2018年,在青高校毕业生总数每年均在10万上下,留青率为40%左右,2018年毕业生总数108118人,留青43179人。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青年人才资源,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为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来青就业创业,市人社部门组织企事业单位走出去,开展“青岛市招才引智名校行活动”。
5月8日, 我市首场“金种子”工程推介会暨海洋船工类实习专场招聘会在大连海事大学召开。市人社局组织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发展中心、青岛大学、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双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13家企事业单位参加招聘会,招聘会上签约的 301名大学生成为我市首批“金种子”计划预选人才。
“这些达成初步意向的多为大连海事大学在读研究生和大三、大四学生,接下来他们会到企业实习,通过人才与企业双方的双向评价,最终确定就业意向。确定为‘金种子’的人才,企业将视情况给予学费、生活和实习补助。”据市人才服务中心人才引进处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推出在全国首创的“金种子”人才储备工程,并于今年2月出台相关细则。根据政策规定,对遴选出的“金种子”人才,采取“先确认、签订信用合同、到岗再补贴”的方式, 用人单位将给予人才学费补助、生活补助和实习补助。对 “双一流建设大学”在校研究生,按企业认定的学生所获奖学金额度给予生活补助,补助比例不低于50%,最高不超过5万元;国外留学研究生,给予每人每年5万元生活补助。用人单位给予“金种子”人才的学费和生活补助,市财政部门将给予其一定比例补贴。
据了解,今年以来,市人社局组织用人单位开展了2019年度“招才引智名校行”活动,组织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山东科技大学、海信集团、青岛啤酒等65家中央、省驻青单位、科研院所及重点企业,赴山东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黑龙江大学和大连海事大学招揽人才,招聘现场共收取有意向简历2000余份。据统计,截至4月底,外来劳动者35岁以下大专及以上学历来青就业人员达到4.8万人,同比增长12.2%。
下一步,“青岛市招才引智名校行”活动还将赴北京、广州、浙江、上海等地,围绕产业特色需求开展更具专业化、更有针对性的专项引才活动,为我市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刘 萍 刘佳旎)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乐双
当前,已经全面起势的新旧动能转换,正朝着“三年初见成效”的既定目标“快马加鞭”。省委、省政府举行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项目推进会,与会人员实地观摩聊城、德州、滨州、东营、淄博、济南6市。[详细]
大众锐评|文化创意,“鬼才”“帅才”一个不能少文化创意,是“十强”产业之一。可以清楚看到,文化创意的核心是人,是人的“点子”,谁拥有了更多文化创意人才,谁就拥有更多的“亮眼”产品[详细]
走进济南,处处都能感受到这座“全球二线大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的气质和变化,这是一座速感之城、品质之城、温暖之城、向往之城。当下,城市品质“十化”提升行动的深入推进一定能——让世界重新认识济南![详细]
第十五届深圳文博会今天(5月16日)开幕。今年山东展团携96家文化企业8520余件展品亮相,是山东参展9届深圳文博会以来,展区展览面积最大、参展企业数量最多、展示产品体量最大的一届。[详细]
传统产业实现动能转换,一般有两种路径:一种是发展方向不变,改造提升生产工艺;一种是调整改变发展方向,弃旧立新。发展方向不变,前提是产品契合市场需求;调整改变发展方向则是因为市场对某种产品已经不需要、减少需要或该种产品市场已经饱和过剩。[详细]
在职场生态中,有一种加班屡见不鲜,令人感到心累:“唯时长论”“坐班不做事”“领导不走我不走”等形式主义加班现象,正在污染我们的奋斗精神。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