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好成为学习动力!“花式”教学打造幸福课堂

2019-05-14 09:49:00 来源: 大众日报·新锐大众 作者:

  新锐大众记者 刘培俊 通讯员 王德福

  “老师,您看我捏的这个怎么样?”

  “老师,我想捏个小雪人,您帮我修整一下吧?”

  “老师,我这块泥巴怎么这么粘啊,满手都是了。”

  “别急别急,一个个地来,想做什么老师全都教给你们。”

  ……

  这是泰山学院附属中学高铁校区陶艺课的场景。

  陶艺课是该校石雪老师开设的校本课,这门“玩泥巴”的课程,却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其中一门课程。4月24日,本学期第一节陶艺课,18名同学非常兴奋,因为在网上抢课中,他们顺利抢到了自己特别喜欢的陶艺课。

  最近,创客老师杨琳琳、张慧璞给3班孩子们上了创客课程,学习3D打印和无人机手工制作,这可把学生们高兴坏了。“一堂创客课程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玩玩游戏就可以掌握所学的知识要点,我们都玩嗨了!”3班学生贾旭林说道。

  在该校,与贾旭林一样激动的孩子真不少。在“结缘绿色、爱我母校”STEAM课程,孩子们浇灌树木,养护花草,用自己的劳动为校园增添绿色;在气象科普实践基地,孩子们专注于研究气象,每个孩子都开动脑筋,深怕自己漏掉了哪一点气象知识;在高标准理化生实验室,学生们将课堂知识进行实践;在高标准的书法室,学生们按照电子屏幕上老师的书法一点一点地临摹着,训练学生的注意力……

  有家长说,在该校上学孩子们很幸福,书法、陶艺、泥塑、美术、创客都是学校的特色课程,每天都能看到孩子们畅游兴趣的海洋。用泰山学院附中教务处主任兼高铁校区管委会主任苏凡恭的话来说:“我们正借助特色课程,给予学生自由成长的生命活力。”

  每周三下午3点55分至5点30分,是该校的“校本课”时间。这个学期,该校区共有12门校本课程,基本坚持“报多少收多少,有些根据报名情况作出班数调整,最多一个班有20人。”

  采用网上报名的方式,令人想不到的是,学生们选报校本课程的热情高涨,

  像刚才的陶艺课,三分钟就被学生抢空。

  “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校本课程来学习,把原来‘大锅饭’式的单一主题教学,变成‘自助餐’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让爱好成为学习的动力,感触美、认识美、学习美。”苏凡恭说。

  泰山学院附属中学从2007年起开始“快乐周三”社团活动的探索,到2014年选课走班,全面开设校本课程,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与研究,对其内涵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校本课程是学校特色内涵发展的支持,它的生命与活力在于校本特色,而校本特色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有专业素质的教师。”苏凡恭说,囿于条件有限,之前没有开设的特色课终于在高铁校区得以落地。

  高铁校区是一所装备了多功能设备的创新性教学模式的智慧校园。学校依托先进的设施积极打造学生科学院、学生人文学院、学生艺体院“三院”,学生咨询中心、学生创客中心“两中心”,植物学现场教学基地、气象科普实践基地“两基地”的整体布局。

  师资方面,开设特色课的教师多为多才多艺的学科教师。这样的“花式”教学,既满足了孩子的需求,也为老师的专业提升和专业发展提供了平台。

  为将兴趣转化为习惯,高铁校区坚持做到“六个一”。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充分利用体育课和阳光大课间锻炼学生体能素质;每天习字一刻钟,提高学生书写能力;每天德育一小结,值周老师利用放学列队时间,总结发现的各种“亮点”,弘扬正能量;每天社团活动一小时,提升核心素养;每周德育一主题,大德细做,积善成德;每月一次团辅活动课,点亮学生心灯,关注学生心灵。通过平时的坚持,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培养好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办好一个学校,造福一方百姓。与普通的初、高中生相比,在高铁校区读书的孩子在审美水平、创造力、想象力、艺术表现、团队合作方面也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