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孙华飞
大众网·海报新闻济宁5月10日讯(记者 李立红 刘琛)近日,记者跟随乡村文化振兴“齐鲁样板”研究课题组走进山东济宁邹城市,调研乡村文化振兴的“邹城经验”。大束镇灰城子村依托陶文化遗址,挖掘内涵,发展乐陶产业,建设美丽乡村。
调研组组长潘鲁生教授(右)与大束镇副镇长薛彬(左)交流。
调研组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教授带队,中国美术家协会工艺美术艺委会秘书长、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孙磊教授,山东大学现代工业设计研究所教授刘燕,山东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徐建勇,山东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郑燕,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建筑景观学院副教授温莹蕾等专家参与。
调研组一行抵达灰城子村时,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美好幸福的画面:百花争春的河岸,镶嵌着优美陶器的墙面,设施齐全、文化底蕴深厚的乐陶广场,80多岁的村妇坐在路边聊着家常……
陶艺体验。
据大束镇副镇长薛彬介绍,在美丽乡村建设之前,灰城子村基础设施非常薄弱,是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村东头的灰城子遗址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几年,我们依托山、水、文化发展产业,建设美丽乡村。”薛彬说,灰城子村把文化作为凝聚乡愁的载体,整理了村史、陶史,丰富了乡村文化的内容,又把产业兴旺作为振兴乡村的抓手,围绕陶文化做文章。
灰城子村。
与乐陶广场一河之隔的,便是灰城子村的陶艺馆。在这里,记者看到许多由村民自发捐献的文物,以及古代陶器的仿制品,无不展现着灰城子村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其中还有一间体验室,游客可以在此体验陶器拉坯、造型、上釉的过程,制作精美的陶器。薛彬介绍,目前灰城子村正在建设陶艺体验基地,做研学课堂,每年有数千名学生到这里学习、体验。
在现场,潘鲁生对灰城子村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连连称赞,他说,现在市场上的陶艺作坊很多,但在这里体验,更能感受到知识和技艺的传授、文化的传承。潘鲁生认为陶艺产业“大有可为”,“可以吸引更多的中小学生前来,做好研学课堂,教给他们技艺和历史知识,深度挖掘、普及陶文化,把陶文化做成产业链,逐步提升经济和社会效益。”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孙华飞
这次活动之前,主动与山东省高层次人才促进会科技副职专委会对接的,是山东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队济宁一队的成员周立新。说干就干,山东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队济宁一队就活动中的具体问题挨个落实,最终活动现场的火热程度,让李法信直言“没想到”。[详细]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推动“六稳”工作落地见效的若干意见》,近期,省商务厅会同有关部门印发《2019年全省“稳外贸”具体工作措施》,提出25条举措,推动保持进出口稳定增长,促进外贸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详细]
9日上午,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郅良接听热线。济南的文化场馆也成为热门选项,据统计,济南市博物馆、曲山艺海博物馆、老舍纪念馆、蔡公时纪念馆4家场馆共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同比增长一倍多。[详细]
祝华、孙立杰出席会议,王家新主持会议,刘建军发布了青岛打造创投风投中心若干政策措施和青岛科创母基金设立方案。8日下午,王清宪在市级机关会议中心会见了出席2019全球(青岛)创投风投大会的嘉宾。[详细]
近日,《关于聚焦企业和群众关切深化“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的措施》经省委、省政府同意,对外印发。2019年6月底前,出台山东省政务服务热线管理办法,推动全省热线受理范围、运行规则、服务标准三统一,实现热线接通率、按时办结率、群众满意率三提升。[详细]
目前,我省共有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659万户,有贷款余额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75.2万户,民营和小微企业的贷款覆盖面和可得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旨在聚焦成长期的民营和小微企业,力争通过金融顾问、信用培植、担保增信、解决信息不对称等措施,使我省民营和小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