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4月26日,即墨法院发布4起侵犯知识产权典型案例。生产带有“LOUIS VUITTON”、“MCM”等假冒商标的箱包,非法牟利2000万元,即墨12人犯假冒注册商标罪,分别被判处一至六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据了解,方某某等2人在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的情况下,通过李某、唐某敏等人进行裁剪,通过高某建等5人批量生产带有“LOUIS VUITTON”、“MCM”、“MICHAEL KORS”、“YSL”、“FURLA”、“MOSCHINO”等标识的箱包,并通过杨某龙生产带有上述标识的包装袋,后经被告人田某江等6人销售牟利,非法经营额人民币约2000万元。
法院认为,被告人方某某等人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特别严重,其行为均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之规定,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应予惩处。即墨法院依法判决被告人方某某等12人犯假冒注册商标罪,分别被判处一至六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当日,即墨法院还发布了其他三起侵犯知识产权的典型案例,涉及出卖涉密技术、山寨白酒傍知名品牌、未经许可使用他人摄影作品等侵权行为。
相关链接:部分典型案例
案例一:获取涉密技术出卖他公司,员工被判刑
被告人姜某某系甲公司员工,与公司签订保密协议并领取保密津贴。后姜某某伙同被告人于某、孟某将获取该公司核心设备的涉密技术资料约定以120万元出卖、披露给乙公司,并帮助乙公司搭建新生产线从中获取经济利益。经资产评估有限公司价值评估,涉案技术商业秘密研发费用的评估价值为4000余万元、技术商业秘密对该公司造成的许可费损失费用为1900余万元。
即墨法院审理认为,商业秘密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如生产配方、工艺流程、技术诀窍等技术信息。本案当事人以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并披露、允许他人使用,并造成权利人经济损失,已构成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依法应予以处罚。综合犯罪事实和情节,三被告人姜某某、于某、孟某犯侵犯商业秘密罪,分别被判处一至四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相应罚金,没收违法所得。
案例二:山寨白酒傍知名品牌,经营者赔偿1万元
甲公司通过调查发现,乙经营部在其经营场所内销售的白酒侵犯了其品牌商标权,要求乙经营部立即停止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合理支出共计5万元。
即墨法院审理认为,涉案侵权商品与甲公司注册商标相似,易造成混淆,且鉴于甲公司及涉案商标在白酒行业具有较高知名度,而乙经营部又是专业销售商,应当知道其销售的涉案商品侵犯了注册商标专用权,但却未尽到审慎的注意义务,主观上存在过错,应当承担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最终,判决乙经营部立即停止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的行为,并赔偿甲公司经济损失1万元。
案例三:未经许可使用他人摄影作品,被判赔偿6000元
甲公司发现乙公司未经其许可在主办的网站上使用其享有著作权的六幅摄影作品,遂要求乙公司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42000元及合理维权费用3000元。
本案中,乙公司以通过会员注册、准许会员上传相关产品信息的方式收取费用,直接获得经济利益,并对付费会员上传的产品进行维护、优化,该行为证明乙公司并非仅提供网络服务,其应当对网络用户上传的材料负有较高的注意义务,而乙公司并无证据证明其已履行了应尽的注意义务。即墨法院判决乙公司立即停止侵犯甲公司摄影作品著作权的行为并赔偿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6000元。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宋祖锋 通讯员 宫伟政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意见》重点围绕着力推进一流建设、着力调整优化结构、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进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着力提升教师素质、着力推进改革开放等方面,就山东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部署。[详细]
为进一步推进全省文旅深度融合、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近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全省文化旅游发展座谈会,研究山东《全省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会长、山东大学旅游产业研究院院长王德刚建议,山东应抓好文旅融合机遇,启动文...[详细]
“要对标先进城市,进一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让企业办事更有便利感,让市场竞争更具公平感,让企业投资更有安全感,让企业发展更有支撑感,让大家生活更有幸福感。“这就是我们企业梦想的投资环境” 4月17日,在济南高新区生命科学城迪亚双创产业园项目现场,工...[详细]
“‘双湾计划’是‘壮大民营经济攻势’的一个作战平台,我们组织青岛民营中小企业对接深圳的创新、产业、资本、人才智库等资源,同时也学习深圳好的理念和做法。” 作为市民营经济发展局落实“学深圳、赶深圳”的具体举措,“双湾计划”得到了广大民营企业家的积...[详细]
为净化考试环境,严厉打击考试作弊违法犯罪活动,今年4至6月山东省开展专项行动。各级要建章立制,把整顿考试秩序、打击考试作弊违法犯罪活动纳入社会综合治理范畴,加强对教育考试培训机构的日常监管,形成常态化的联合执法合力,持续净化考试环境。[详细]
4月25日, 记者从省司法厅获悉,为进一步确认和规范行政执法主体,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管理,我省已开展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人员清理工作。自6月1日起,各级行政执法机关依托平台,重新录入清理后的行政执法人员信息,经本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核通过后,逐级报省司法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