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石慧
▲2019年4月26日 青岛日报3版截图
“双招双引”:实施“166”攻势行动
——解读《青岛市深入开展“双招双引”攻势行动方案(2019—2022年)(讨论稿)》
市委组织部、市商务局牵头,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国资委、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和各区市、功能区起草的《青岛市深入开展“双招双引”攻势行动方案(2019-2022年)(讨论稿)》(以下简称《方案》),先后多轮征求38个市直部门、区市、功能区和企业机构意见,征询了德国工商大会、香港贸发局、毕马威等机构和著名跨国公司专家的意见,并请专业律师进行了合规性审查。
《方案》提出,把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的“第一战场”, 突出“双招双引”对经济增长、结构优化、自主创新、民生改善的带动作用,聚焦全球优质要素资源,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组织实施双招双引“166”攻势行动,即围绕1个产业链体系,打赢6场攻坚战,推进6类改革措施,坚持问题导向,对标先进城市,引进新变量、创造新组合、培植新优势、塑造新环境,打造新时代对外开放新高地“桥头堡”、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的新的重要战略支点。
到2022年,全市“双招双引”攻势取得突破性发展,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招引工作机制全面形成,产业链、资金链、技术链、人才链有机统一,“双招双引”量质齐升。新设立外资企业3500家以上,总量超过10000家,新增实际外资260亿美元以上;新引进内资项目10000个以上,利用内资总量突破1.2万亿元;引进国际贸易主体数量翻一番,达到9000家以上;新增100万名左右优秀人才,建设分布合理、结构科学、量大质优的金字塔式人才体系。
坚持“五个突出”
《方案》在起草过程中,坚持“五个突出”:
一是突出服务国家开放大局、引领山东开放发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将开放发展的核心工作——“双招双引”牢牢抓在手上,致力于把青岛打造成对外开放新高地“桥头堡”、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的新的重要战略支点。
二是突出市场化法治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坚持竞争中性原则,促进招商要素、招引工作的市场化,更多运用市场的办法、经济的手段整合全球资源。持续改善政务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生活环境,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推进投资便利化改革,做到尊重企业、服务企业,读懂企业家。
三是突出机制、措施创新。建立市级“双招双引”指挥部工作促进机制,探索社会化市场化招引模式,实施专业化招商,创新出台一系列重要政策并抓好落地兑现。务实、精准举办一系列境内外重大活动,策划储备、签约落地一批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通过机制、措施创新,添活力、增动力、优服务、促发展。
四是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注重超前谋划与实际操作相衔接,聚焦事关“双招双引”全局的重点、难点、痛点、堵点,对标先进,结合青岛实际,提出务实管用、可操作的一系列政策举措。
五是突出集思广益、专业求证的科学精神。先后多轮征求市直部门、区市、功能区意见,邀请香港贸发局、毕马威、德国工商会等机构进行研讨论证,在吸收意见的基础上不断修改完善,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将来更好地推进实施、落地见效。
打造14条重点产业链
为促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化、链条化发展,《方案》结合省“十强”产业和我市“956”产业体系,提出全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核心产业,现代金融、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重点产业,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家电、人工智能、医药及医疗器械、电动汽车、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机器人、健康养老、现代金融、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精品旅游14条重点产业链,形成49个重点产业招商目录,开展定向招商、专业招商、社会化招商,加快我市新旧动能转换步伐。
14条重点产业链的发展定位分别是:
集成电路产业链:补齐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封装测试等环节,新建集成电路材料、装备制造等环节。
新型显示产业链:力争新建显示面板制造和面板装备、原材料等核心环节。
智能家电产业链:做强家电整机制造、智能家居等环节,补齐关键硬件配套环节。
人工智能产业链:重点做强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VR/AR)、智能交通等智能应用环节,补齐语音识别、机器人视觉等感知智能环节,新建智能硬件支撑环节。
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链:重点补齐抗体类、疫苗类等生物制药,补齐化学制剂制造,补齐诊疗设备、植入介入物等领域。
电动汽车产业链:重点做强整车制造、动力电池环节,新建驱动电机、控制系统等环节。
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重点做强机车车辆、高速磁悬浮等整车制造环节,新建制动装置、网络控制等车辆内部设备配套环节,新建通信系统、信号控制等轨道交通配套环节。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重点做强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设备制造环节,补齐海工装备设计环节。
机器人产业链:做强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环节,新建机器人本体制造、关键零部件环节。
健康养老产业链:重点做强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领域,补齐智慧健康领域。
现代金融产业链:重点做强银行、保险、证券等领域,补齐基金等领域。
现代物流产业链:做强物流运输环节,补齐物流仓储、物流配送环节,新建物流信息管理环节。
文化创意产业链:重点做强影视制作、出版服务等内容创作生产领域,补齐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会展等领域。
精品旅游产业链:做强休闲度假、海洋旅游等环节,补齐文化娱乐旅游等环节,丰富产品体系。
打赢6场攻坚战
为确保“双招双引”取得实效,《方案》提出,打赢外资招引、国企招引、民企引进、平台升级、区市招商、人才聚集“6场攻坚战”,共27项攻坚任务、93项攻坚事项。
外资引进攻坚突出利用外资稳增长调结构、重点产业领域利用外资、重点国别地区招商引资、境外资本市场融资和跨国并购,到2022年,新设立外资企业3500家以上,新引进总投资过亿美元项目100个、世界500强投资项目80个以上,引进制造业外资占比达41%。
国企引进攻坚通过推动市直国企混改招商、推进国企对接境内外资本市场、搭建全市国资国企招商平台,到2022年,引进央企和外地著名国企大项目120个以上,推动3家企业境内上市、3家企业境外上市,与世界500强合作项目10个以上。
民企引进攻坚通过集中力量引进民营大项目、精准引进高科技初创企业、建立民营企业发展要素匹配数据库、开展乡情招商以商招商、营造民营经济良好发展环境,到2022年,引进民营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00个以上、“四新”企业投资项目1000个以上、独角兽企业投资合作项目10个以上。
平台升级攻坚发挥开发区招商引资主阵地作用,建立“管委会+公司”模式,在全国、全省实现进位争先;高水平建设国际经济合作区,实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升级,新增综合保税区2个;加快其他国家级重点功能区建设,集聚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推进中国-上合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建成面向上合组织国家的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合作和人文交流中心。
区市招商攻坚通过实施产业集群招商、抓好重大项目载体招商、引进一批国际贸易主体、建立产业项目落地协调和服务机制,形成各区域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产业集群,各区市每年引进内、外资增幅分别不低于15%、8%,外资企业主体总量增加50%,国际贸易主体总量实现翻番。
人才聚集攻坚提升人才政策综合效能、拓展人才创新创业平台、推进全民招才引智工程、构建人才产业融合机制、创建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实现人才总量明显增长,人才结构明显改善,海内外优秀人才吸引力明显增强。
推进6类改革措施
攻坚战需要制度保障。《方案》提出,推进投资促进市场化、投资环境法治化、招引服务科学化、招引渠道全球化、工作落实责任化、项目促进顶格化等6类改革措施。
投资促进市场化方面,着力推动招商要素透明化,推动招引主体市场化,搭建专业化招商支撑体系。
投资环境法治化方面,建立外商投资促进和保护机制,做到守约践诺、优化环境,加大政策实施力度,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优化实体经济空间资源配置,实行工业用地保护制度。
招引服务科学化方面,改进“双招双引”信息化管理体系,改进“双招双引”网络推广体系,改进招商人员专业化能力提升体系,搭建“两群”专业招商支撑体系。
招引渠道全球化方面,面向全球拓展招引渠道,深耕重点国别、地区,吸引国际优质资源,借助国际平台展示青岛形象,推动资本和人才聚集,深化开展“千企招商大走访”活动,扩大与国际结好城市交流合作。
工作落实责任化方面,压实招商引资主体责任,落实招才引智工作责任,落实涉企行政执法责任,落实营商和人才发展环境建设责任。
项目促进顶格化方面,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重大项目顶格推进制度,建立市领导督导机制。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沈俊霖)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石慧
《意见》重点围绕着力推进一流建设、着力调整优化结构、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进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着力提升教师素质、着力推进改革开放等方面,就山东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部署。[详细]
为进一步推进全省文旅深度融合、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近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全省文化旅游发展座谈会,研究山东《全省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会长、山东大学旅游产业研究院院长王德刚建议,山东应抓好文旅融合机遇,启动文...[详细]
“要对标先进城市,进一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让企业办事更有便利感,让市场竞争更具公平感,让企业投资更有安全感,让企业发展更有支撑感,让大家生活更有幸福感。“这就是我们企业梦想的投资环境” 4月17日,在济南高新区生命科学城迪亚双创产业园项目现场,工...[详细]
“‘双湾计划’是‘壮大民营经济攻势’的一个作战平台,我们组织青岛民营中小企业对接深圳的创新、产业、资本、人才智库等资源,同时也学习深圳好的理念和做法。” 作为市民营经济发展局落实“学深圳、赶深圳”的具体举措,“双湾计划”得到了广大民营企业家的积...[详细]
为净化考试环境,严厉打击考试作弊违法犯罪活动,今年4至6月山东省开展专项行动。各级要建章立制,把整顿考试秩序、打击考试作弊违法犯罪活动纳入社会综合治理范畴,加强对教育考试培训机构的日常监管,形成常态化的联合执法合力,持续净化考试环境。[详细]
4月25日, 记者从省司法厅获悉,为进一步确认和规范行政执法主体,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管理,我省已开展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人员清理工作。自6月1日起,各级行政执法机关依托平台,重新录入清理后的行政执法人员信息,经本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核通过后,逐级报省司法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