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石慧
铭记历史,英雄烈士不容忘却!
在山东,有一位社区书记11年来,辗转全国各地,打过无数次电话,寄出上千封信,只为送英魂回家。他就是菏泽市经济开发区佃户屯办事处张和庄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景宪。
菏泽市经济开发区佃户屯办事处张和庄社区西边的烈士陵园里,松柏青翠,庄严肃穆,一块块刻着“无名烈士”的墓碑下面,长眠着136位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年轻战士。近70年的时间里,这些烈士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一直无人知晓。
但在近几年的清明节期间,却有多位烈士亲属从几百公里乃至上千公里外出发,前来张和庄烈士陵园祭奠自己的亲人。帮助这些烈士找到亲人的,是张和庄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景宪。从2008年开始,张景宪辗转全国各地,打过无数次电话,寄出上千封信件,目的只有一个:为烈士寻亲,送英魂回家。目前,他已经为15位烈士找到了亲人。
一次祭扫引发寻亲之旅
张景宪小时候就常听父母说:村西的烈士陵园是神圣的地方,里面安葬的是解放菏泽时牺牲的英雄,小孩子不要到里面打闹玩耍。多年来,烈士陵园一直都被村民们看护得很好。
张景宪1982年入伍,1985年到老山前线参加战斗,1987年退伍成为菏泽地区供销社的一名干部。2007年,他响应组织号召,回老家当上了社区党支部书记。
2008年清明节前,张景宪和社区党员一起到陵园祭扫。一位党员说:这些先烈怎么都没有名字,也不知道他们的老家在哪里,还有没有亲人。景宪你是军人出身,能不能想办法帮这些烈士找找家?
一句话在张景宪心中掀起了波澜。他先找到80多岁的老支书王书义了解情况,王书义介绍,当年菏泽战役时,解放军野战医院的一个包扎点就设在张和庄,因为战事紧急,牺牲的战士被用白布包裹着就地掩埋,并用木牌刻上名字做墓碑。后来解放军撤退,坟墓遭到国民党军队破坏,烈士属于哪支部队、叫什么名字,当地人并不知道。
第二年3月终于有了进展,张景宪从菏泽市牡丹区党史办已经退休的祝厚江老人那里了解到,当时鲁西南战役中,参战部队是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二十三师六十七团。但是这支部队后来去了哪里,他也不清楚。
6年后整理出94名烈士名单
顺着“老八纵”这条线索,张景宪又到北京的中国军事博物馆查找资料,多次到济南、青岛等地的干休所、荣军医院,找老军人聊天,询问“老八纵”的相关情况。经过几年寻找,他终于得到了一位健在“老八纵”战士的住址。
2013年2月的一天,张景宪在新泰市的大山里转了整整一天,黄昏的时候在一个偏远山村找到了赵忠泰老人。85岁的老人说自己是原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第二十三师六十七团二营一连副指导员,亲历了1947年菏泽攻坚战。当时他带领46名战士作为突击队强攻菏泽南关,遭遇敌人顽强抵抗,46名战士牺牲了40名,他负了伤。掩埋在张和庄烈士陵园的136位无名烈士,有部分人员属于赵忠泰原来所在部队。
苍天不负有心人。走出老人院落的那一刻,张景宪泪流满面。
接下来,张景宪找到了前身是“老八纵”的26集团军,该部队军史馆派人到张庄村烈士陵园实地查证后,确认陵园中的烈士生前就是“老八纵”战士。
2014年清明节前,张景宪来到该部队军史馆,看到了当年参加菏泽战役的战士花名册,根据这份花名册整理出张和庄烈士陵园的94名烈士名单,其中的86人有名字和详细的家庭地址,还有8人虽有名字但地址不详。
寄给烈士的信件
有了这份名单,张景宪感觉,让烈士英魂回家的路已经不远了。他首先找的是烈士张文禄的亲属。但通过拨打114查号台,张景宪用了7天时间也没有找到名册上所说的“临朐县九区老庄子村”的电话。张景宪意识到,自己身为社区书记工作忙碌,不可把太多把时间耗在打电话上。他想到了寄信,如果地址有变动,熟悉当地山山水水的邮递员也能很快理出头绪。
2014年,张景宪先后四次共寄出340封信,每封信的收件人都是烈士的名字,落款是菏泽市开发区佃户屯办事处张和庄烈士陵园,并附上联系电话。这一封封带着张景宪满腔热血和希望的信件,发往山东、江苏、湖南、湖北、贵州、广东、广西、浙江、福建……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第一批信件几乎原封不动地都退回来了,然后是第二批、第三批……2015年,张景宪继续寄出两批信件,并在信封上多注了一句话:该烈士(年龄)于1947年12月牺牲于菏泽战役,望邮递员同志再辛苦一下,帮烈士找到家。
张景宪找到的第一位烈士的亲属,是张文禄烈士的侄子。
张文禄时任华野第八纵队23师67团2营5连副连长。“家里人寻找四叔多年,但一直都没有音讯。我奶奶在去世前还一个劲地叮嘱我们,要想办法找到四叔,让他回家。”张文禄烈士的侄子张启华对张景宪说,他的父亲兄弟六个,其父排行老大,四叔张文禄1944年参军后就一直没有音讯。
张启华的老家在临朐县老庄子村,他和老伴现住在沈阳,也时常回山东老家,可没想到四叔安葬在菏泽。当他接到张景宪的电话时,非常激动:“一个与无名烈士无亲无故的人,能不辞辛苦奔走四五年,为这些安葬在张和庄的无名烈士寻找家人,这种义举让我非常感动。”
寻找“公建厚烈士”
2016年6月13日,一封特殊的信件到了蒙阴县坦埠镇邮政所邮递员王德建的手中。
“平信的话,我们一般都是送到社区或村支部,可这封信有些特别,收信人是一位烈士。”32岁的王德建从事邮递工作两年了,这样奇怪的信非常少见。
王德建介绍,当时他看到信封上写的是:临沂蒙阴县坦埠区朱下村,公建厚烈士(收)。虽然坦埠区和坦埠镇相近,却没有朱下村,也没有公建厚这个人。一般情况下,地址或收信人不对的信件只能按原址退回去,但这次他决定把这封信暂时留下,多问问几个人。
经过几天打听,王德建确认,“朱下村”应该是诸夏村,“公建厚”应该是“龚建厚”。几经周折后,王德建在诸夏村附近的龚家胡同村,他终于找到龚建厚烈士的侄子龚德营。
2017年清明节,龚德营代表家里人来到菏泽张和庄烈士陵园祭奠二伯父,并把一抔泥土带回了老家,埋在父亲的坟旁。失散多年的兄弟终于以这样一种方式相聚。
活着的“烈士”
2017年清明节,张和庄烈士陵园来了一位活着的“烈士”,前来祭奠长眠在此的战友。
他是魏元吉,70年前魏元吉和战友们在菏泽浴血奋战,负伤被送去了后方医院,战后部队清点时,他被误认为烈士。当时战事频繁,部队行踪不定,番号也有变动,魏元吉伤愈后被分派到其他部队,和原部队失去了联系。张景宪为烈士找家的报道见诸媒体时,魏元吉的名字也出现在了烈士名单中。
阳信县人大副主任秘淑芳介绍:“魏老的一个孙子魏新军,是我的高中同学,2017年初看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惊讶。”
通过秘淑芳的帮助,张景宪在滨州阳信县温家村见到了已经95岁高龄的魏元吉老人。张景宪说:“魏老曾经在我们菏泽城下战斗了三天两夜,是1458名牺牲的人员名单当中唯一一个健在的。”
随后,张景宪在秘淑芳的帮助下,又相继为阳信籍烈士王玉春、程福义、赵东合找到了家人。
记者:吴宝书
转化编辑:蒋兴坤 郭茂英 姚广宽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石慧
扶贫项目未开工建设,这位村支书该不该被“问责”?4月16日《大众日报》就兰陵县车辋村党支部书记张德国被问责一事进行了调查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详细]
为尽快扭转山东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在全国排名靠后的被动局面,从4月18日开始到5月17日,山东将出动8个检查组赴全省各市,开展为期30天的大气污染重点整治专项行动。 [详细]
让一件产品变得更加像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无数企业和科研人员在攻关;但你想过让一座城市变得智慧,更加像人,“善感知、会呼吸、有温度”吗? [详细]
16日上午,在济南市生态环境局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大屏幕上,300辆加装监测设备的出租车走航传回的道路“生态”数据以“红橙黄绿”直观呈现,全市主城区1021条路段颗粒物污染状况以及污染最重和最清洁的主要路段一目了然。[详细]
望岳谈|青岛副市长现场答辩,4小时会议背后有“心思”青岛的一场别开生面、形式新颖的答辩,让人看到了山东人的精致和精细。一场海洋攻势作战方案答辩,从晚上7:30开始,整整持续了4小时[详细]
日前下发的《关于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联系点制度的通知》,确定了诸城市发展改革局等3个县级发展改革部门、平度市旧店镇等11个乡(镇、街)、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等16个村、商河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服务中心等7家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园区)等37个单位作为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