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长护险”制度惠及6万多名重度失能失智人员

2019-04-16 14:05:00 来源: 青岛日报 作者: 赵 波

  “长护险”制度惠及6万重度失能失智者

  青岛在全国率先破解“医院不能养、机构不能医、家庭无力护”的养老困局

  每一个人都会老,都要面临养老的难题。一旦失智失能,养老之路倍加艰辛。青岛在全国率先建立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应对老龄化挑战,破解养老难题。

  专护病房——

  洗脸洗脚都有明确流程

  脑梗死后遗症、上消化道出血、中度贫血、慢性缺血性心脏病、心房颤动……这份病情诊断书属于75岁的张先生,老先生言语不清,大小便失禁,长期卧床不能自理,2018年2月入住市南区人民医院医疗专护病房至今。

  “像这位患者,居家护理难度大;长期入住大医院ICU会造成‘压床’;一般条件的养老机构又无法提供相应的医疗保障……入住我们医院是比较理想的选择。”据市南区人民医院医务科主任、医疗专护病房主任管春燕介绍,2011年市南区人民医院成立了医疗专护病房,开创了全国公立医院养老先例,成为青岛市首家试点病房,医疗专护病房目前床位数达到96张。

  医疗专护病房主要收治长期卧床、带有各种管道并伴有较多基础慢性病的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患者,由执业医生、护士提供专业的医疗护理及生活照料。“科室与市医保局签订长护险协议,专护结算标准每床每日180元,2018年将在院生活照料费纳入医保,报销每床每日可享受45元。”管春燕说,这样一来,患者每月可报销1350元的生活照料费,减轻了患者家庭负担。

  “怎样打饭、如何做鸡蛋羹、洗脸洗脚的手法、排便护理等都有明确的流程。”市南区人民医院医疗专护病房总护士长汲芳带领护理团队编写了一本厚达483页的《医疗专护病房工作手册》,把许多基础护理书上没有的东西都总结出来。

  制度先行——

  首创长期护理险,惠及6万多名重度失能失智人员

  去年4月1日起,《青岛市长期护理保险》正式实施,在原长期医疗护理基础上,将基本生活照料纳入职工护理保障范围,创新实施“全人全责”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此举在全国属首创。

  “全人全责”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就是创新建设“医、养、康、护、防”相结合的护理服务模式,把人的照护需求作为整体,由同一家定点护理服务机构全面负责为其提供所需的医疗、护理、生活照料、功能维护、临终关怀等整合式的照护服务。

  围绕“全人全责”理念,青岛设计了“4+3”护理服务形式。针对身体完全失能人员设计了专护、院护、家护和巡护4种服务形式。针对重度失智人员实行“失智专区”管理,设计了长期照护、短期照护和日间照护3种服务形式。

  在确定保障内容时,以整合式照护服务为核心,在原来医疗护理保障基础上,将生活照料、康复训练(功能维护)、精神慰藉等多层面内容纳入护理保障范围,重点保障完全失能人员和重度失智人员。

  目前,我市的护理保险制度覆盖了865.6万城乡参保人,累计支付护理保险资金16亿元,惠及6万多名重度失能失智人员,初步破解了“医院不能养、机构不能医、家庭无力护”等困局,实现了多方共赢。

  青岛每年从职工和居民护理保险基金中分别按不超过1%的比例划取,统一用于职工和居民失能失智预防工作。2012年在全国率先试行重点保障失能老人的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2015年实现了制度城乡全覆盖,2016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2017年又在全国率先给予失智人员制度保障,2018年探索实施“全人全责”新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居家照护——

  全市护理机构达700多家,共有1.5万照护人员

  “小谭告诉我每天必须吃一个鸡蛋,还把药放在汤匙里喂我吃,真是又细心又有耐心。”市民王女士患高血压糖尿病20多年,最近病情加重不能下床行走,她口里的“小谭”就是言林居家照护服务公司的执业护士谭炳伟。“我每周至少上门两次,除了喂她吃药和注射胰岛素,还要进行一些生活照料。”谭炳伟说,签约时会对服务对象进行评估,有4大类42分类72小项,包括家居环境、老人心理、收入水平等。

  “我们每个团队有10个人左右,包括6名护士,1位护理员,还有医生和康复师,每人每天服务4到5家。”言林居家照护服务公司负责人刘序田表示,公司正建立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平台。“这个平台不仅是呼叫指挥平台、数据分析平台,也是后台服务监管平台。”

  在青岛,累计6万多名失能失智人员享受到护理保障待遇,他(她)们平均年龄83.1岁,平均护理天数为822天/人,每天人均费用77.6元,人均个人负担8.3元。居家照护服务占89.6%,基本形成了以居家为主,以社区、机构为辅的照护格局。近1.5万老人在享受良好的照护服务后,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旅程。

  根据《青岛市长期护理保险》相关规定,选择居家照护的参保职工(含家护、巡护),依据评估等级,享受不同的生活照料待遇。评估等级为三、四、五级的参保人,每周分别可享受由护理服务机构提供的照护服务,社保经办机构对发生的生活照料费与护理机构按照50元/小时的标准(含个人自付部分,个人自付10%)结算。生活照料服务内容重点以提供技术性较强或家庭照料者不能独立完成的事项为主,共确定了60项具体的居家照护服务。

  据了解,目前青岛市护理服务机构已发展到700多家,其中民营机构占90%以上,护理保险服务平台基本形成,促进了养老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带动了创业就业,全市专业从事照护服务的人员已超过1.5万人。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赵 波)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乐双

推荐阅读
  • 山东:基层企业反映21个突出问题,相关部门这样回复

    11.jpg

    答复:4月将根据国家安排部署,印发我省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的实施意见,对相关问题进行明确,并抓好贯彻落实。答复:有关部门已经研究起草了焦化产能置换办法,目前已形成初稿,拟以省政府文件印发实施。[详细]

    04-16 10-04大众日报·新锐大众
  • “大场面”答辩:看青岛如何就海洋攻势进行头脑风暴

    11.jpg

    4月14日晚,青岛市级机关会议中心,举行了一场“大场面”答辩——海洋攻势作战方案答辩。这样出台的方案不再是一纸规划,完全是实战手册,一点儿糊弄都过不了关”,一位部门负责同志很有感触。[详细]

    04-16 10-04大众日报·新锐大众
  • 小清河复航,水从哪来?能跑啥船?

    ·············································.jpg

    小清河复航后,航道中的水咋补给,会不会断流?原来的桥怎么办?通航后,到底能跑什么级别的货船?日前,中国铁建所属投资集团、港航局集团、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与山东省海洋集团组成联合体,中标山东省小清河复航工程PPP项目。按照计划,该工程将在下半年开工,2...[详细]

    04-16 08-04爱济南新闻客户端
  • 智能泊车存取便捷!全国最大智能停车场今日正式启用

    ·············································.jpg

    在横移台车智能调配下,车辆进入停车位。停车场配备全自动智能机械式停车设备,共设置16部升降机、20部搬运器和横移台车,平均存取车时间约为80秒,最大取车时间不超过120秒,可实现入口引导-泊车-缴费-取车全程智能化操作。[详细]

    04-16 10-04舜网-济南日报
  • 2019年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推荐,山东16个名额

    近日,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推荐工作的通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对推荐人选进行综合评议、提出拟入选名单,按程序报批后公布人选名单。[详细]

    04-16 10-04大众日报·新锐大众
  • 山东省级财政4.3亿元支持民航事业快速发展

    2019年,山东省级财政安排4.3亿元,支持济南、东营、烟台、潍坊、济宁、威海、临沂、日照等8个民航机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能力提升,有效服务全省重大发展战略。 [详细]

    04-16 10-04中国山东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