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力争到2022年建成中国最大的牡丹产业基地

2019-04-12 17:56:00 来源: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作者:

  4月12日上午,2019世界牡丹大会在菏泽开幕。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会上获悉,菏泽力争到2022年培育出20家牡丹产业龙头企业,建成中国最大的牡丹原料、食用油、食品药品、日化美容护肤产品生产基地。

  据了解,健康产业是继汽车、房地产、IT和互联网产业后的第五波财富浪潮,将在全球创造出不可估量的财富和机遇。牡丹全身都是宝,花、蕊、茎、叶、根等都有很高的保健价值,牡丹籽油更有着“血液营养素”“植物脑黄金”之称,被国家卫健委认定为新资源食品。

  为推动油用牡丹发展,国务院《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把油用牡丹纳入了木本油料发展重点。牡丹产业在中国乃至世界健康事业中,蕴藏着巨大潜力和商机,必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多年来,菏泽始终坚持创新发展,在一代又一代牡丹人的辛勤努力下,成功研发出牡丹籽油、牡丹胶囊、牡丹化妆品、牡丹不凋花工艺品等200多种深加工产品。过去以观赏、药用为主的传统牡丹产业,已逐步延伸到医药化工、日用化工、食品加工、工艺美术等十大领域。目前,菏泽市拥有牡丹生产加工企业120家,科研机构19所,国际领先科研成果10余项。

  但创新仍是牡丹产业发展的最大短板,高水平科研机构和专业人员紧缺,新技术、新成果较少,新品种培育缓慢,制约着牡丹产品的开发和牡丹产业链条的延伸。

  “我们应携起手来,加大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力度,深度开发牡丹系列产品。” 会上,菏泽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平表示,菏泽将全面展开产业研究与技术攻关,力争到2022年完成菏泽市国家牡丹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编制完成牡丹产业标准体系,提高中国牡丹应用技术研究院实力,加快中国牡丹科技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为牡丹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和人才支持。

  陈平表示,菏泽期待与更多的大型企业、知名企业加强合作,力争到2022年培育出20家牡丹产业龙头企业,牡丹籽年综合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以上,建成中国最大的牡丹原料、食用油、食品药品、日化美容护肤产品生产基地,让更多的牡丹制品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崔如坤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阅读
  • 山东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

    c56a7acd7e31c4161aa650e6d71e7481.jpg

    山东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实施方案》,就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详细]

    04-12 08-04大众日报·新锐大众
  • 山东将重点在网络安全、大数据等领域建设产业研究院

    20151110145525_31676.jpg

    山东将重点在网络安全、大数据等领域建设产业研究院11日下午,山东省科技厅召开推进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创业座谈会。会上,就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快推进高校院所创新创业,省科技厅厅长唐波表示,目前,省科技厅正在研究制定创新创业共同体管理办...[详细]

    04-12 08-04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 王忠林:让市民天天像过节一样,文化生活更丰富

    26100048cnkm.jpg

    王忠林:让市民天天像过节一样,文化生活更丰富“市民的文明素质,决定城市文明的程度,在文明城市的创建上,市民素质高一分,城市形象就能美十分。进一步提高济南人文明素质,对创建文明城市“再出发”至关重要,只有推进市民素质文明化,才能让泉城气质雅起来[详细]

    04-12 08-04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 工业旅游,为青岛“智”造代言

    24403051_24403051_1376298692260_mthumb.jpg

    工业旅游,为青岛“智”造代言□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3月31日,海尔世界家电博物馆于冰山之角正式开馆,仅仅十几天的时间,这个以“世界家电体验”为主题,融合了科技、艺术、研学、美食等元素的时尚文旅综合空间,便引起了“全城来电”[详细]

    04-12 08-04青岛日报
  • 山东要求执法全过程记录,6月底前完成执法人员清理

    近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就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以下统称“三项制度”)工作有关事项提出...[详细]

    04-12 07-04大众日报·新锐大众
  • 山东省三项机制发力节能减排 年度减排优秀市最高可获奖1000万元

    记者从省财政厅获悉,为助力节能减排工作,2019年起,我省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主要污染物排放调节资金返还、排污强度排名挂钩奖励、节能奖惩三项机制。对全面完成年度减排任务且单位GDP4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较低的8个设区市进行奖励,第1名奖励1000万元,排名每下降1位奖励资...[详细]

    04-12 07-04大众日报·新锐大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