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故事〡双城记——“深圳人”在青岛

2019-04-11 09:56:00 来源: 青岛日报 作者: 王 萌 周 伟 余瑞新 刘 栋 霍璟祎

  双城记——“深圳人”在青岛

  对于一座城市的基因,最有真切感受的,就是奋斗在这座城市中的人。

  对标深圳后的青岛呈现出一种怎样的面貌?衣食住行娱中的哪些细节打动了那些在深圳追梦的年轻人?本期“都市+”聚焦那些在深圳和青岛“双城”之间生活的年轻人,希望以他们的独特视角带给这座城市更多启发……

  res01_attpic_brief_副本.jpg  

  ▲图为深圳湾景观。 资料图片

  res04_attpic_brief_副本.jpg

  ▲图为青岛浮山湾。 刘栋 摄

  技术“大牛”袁梓:

  芸豆蛤蜊面,是一种家的味道

  蛤蜊反复清洗,放到锅里煮开,取出蛤蜊肉……“原汤留好备用,这是‘一招鲜’的关键。”

  哪怕再忙,袁梓还是会在周末拿出一上午时间,做一碗芸豆蛤蜊面,犒劳一下自己。

  对于在深圳吃惯了甜口的她来说,爱上并学会制作这种在青岛司空见惯的美食,是她在青岛工作期间养成的习惯。从最初的面条需要到超市买,到现在她已经学会自己和面,擀出一碗软硬适中、香喷喷的面条,这一项技能是她在青岛同事家中,跟“青岛大姨”学的。

  “虽然深圳也有海鲜,也有各种面食,但总感觉不如青岛的鲜美,用青岛话说就是‘鲜亮’。第一次吃芸豆蛤蜊面,就爱上了它。那是在同事家里,她的妈妈做的。这是一种家的味道,也是我喜欢青岛的原因之一。然后,我就三番五次来吃,最后就跟大姨学会了。”袁梓说。

  看上去温文尔雅的袁梓,实则是一位技术“大牛”,目前在深圳一家通信公司从事地铁通信系统的技术研发工作,曾参与过青岛地铁屏幕信号、监控设备和信号转换器的相关设计研发。在青岛工作三年,她收获了美食和友情。在她眼中,青岛人讲义气、重感情。她在2016年加入了青岛Smart车友会,这是她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加入车友会,各种活动让她对青岛人和青岛这座城市熟络起来,也让她成为一名“熟人”,而不是一位过客。

  现在,袁梓又回到深圳工作,除了那一碗“鲜亮”的芸豆蛤蜊面,已经穿上短袖的她,也怀念起青岛四季分明的气候。

  每月飞一次深圳的张君:

  深圳人注重结果导向,青岛人更有人情味

  张君是个地道的山东人,2005年入职深圳聚成锦华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2009年,公司布局青岛,作为分公司的“一把手”,她由此开启双城生活。

  “几乎每个月都要飞深圳,最大的感受就是深圳人注重结果导向,青岛人更有人情味。” 张君回忆初次踏入公司时的情景,“即使有朋友引荐,到了公司,也没有任何人会因为除工作外的其他因素就对你多加照顾,他们‘不近人情’到让你不适应,在那里,一切都是拿绩效说话。在青岛,则更有家的感觉。”

  聚成锦华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坐落于市北区国际人力资源产业园,目前已经拥有2万多家青岛客户。“从业务扩展和公司运营方面,也可以明显感觉到两地的差异。”张君介绍,深圳人更具创新思维,敢于投资,面对学习性产品,一旦觉得课程内容契合,便会有很强的执行力,在这一点上,青岛的客户往往更谨慎。在公司运营方面,深圳公司更强调“员工分享”,会通过股权分配、岗位责任制、合伙人制等激励制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高效率、快节奏是深圳的城市气质,但在车水马龙的快节奏里,深圳人也会不惜时间放慢脚步,留出丰富自我、提升自我的空间。”张君告诉记者,在她的印象中,山东人质朴、勤奋,消费相对保守,注重养老、子女教育等投资,而深圳人则更注重自我投资。“消费观在某种程度上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折射,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深圳人敢想敢干敢闯的精气神儿。”

  创业者刘经纬:

  “新旧交替”是青岛的独特魅力

  刘经纬一直非常喜欢青岛。2007年大学毕业后,他就将青岛作为自己打拼的第一站。2012年,因为工作调动,刘经纬开始在深圳工作和生活,直到2018年底,他参加了市南区赴粤招商团队在深圳举办的招商说明会之后,决定再次回青创业。

  刘经纬告诉记者,因为一直对青岛有难以割舍的情感,在经历了招商团队登门推介、陪同回青考察等过程后,他毅然决然带领团队再次回青创业。“2018年底,招商团队与我们公司接洽,现在我们已经在青岛注册了分公司,在企业落户的过程中,我感觉青岛政府的工作效率很高,两地的差距不是很大。”

  提到为何对青岛情有独钟时,刘经纬坦言一是因为他是威海人,青岛和威海有着相同的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二是因为青岛中山路、八大关等地保存了大量老建筑,在这座城市中,随时可以感受到“新与旧的交替”,也能感受到市民中的人情味儿,这是青岛最为独特的城市魅力。“不过与深圳等大城市相比,青岛的文化资源还是比较薄弱,话剧之类的演出也比较少,希望以后能引入更多优质的文化演出。”

  刘经纬说,当年他踏入深圳的第一步,就看到“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广告语,这句话显示出这座城市巨大的包容性,让他倍感温暖。现在看到这句话,他还是非常感动。他认为,青岛也可以借鉴深圳的这种做法,提高创业者的归属感。

  在深圳打拼7年的曹钦:

  深圳有热血,青岛有温度

  在刚刚过去的3月份,曹钦的朋友圈被花式刷屏:《一分钟!这就是青岛!》、《青岛,深圳欢迎你!》、《深圳,青岛来了!》。“因为刚离开深圳不久,所以一直还关注着深圳那边的信息。知道青岛在‘学深圳、赶深圳’,但力度能有这么大,着实没想到。”

  去年,在深圳打拼7年的曹钦来到青岛,开始了新的生活。相比于深圳的活力,曹钦对青岛的第一印象是“宜居”。一个是南海之畔,一个是黄海之滨,对于一南一北两座不同的海滨城市,曹钦适应得比想象中更快些。“青岛有蜿蜒800多公里的海岸线,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现下四月天更是繁花似锦。既有和深圳相似的地方,又有自己的特点。”曹钦说,自己虽然是山东人,但之前并不熟悉青岛,或许是落叶归根的缘故,这里有家的感觉。

  “深圳有热血,青岛有温度”是曹钦对双城最直观的感受。“你要是走在深圳的马路上,很少能见到50岁以上的人,而来青岛之后,我常常会在公交、地铁上给老人让个座。”曹钦莞尔。早先在深圳工作的时候,曹钦住在东莞,每天两地奔波,有3小时的时间耗费在路上。如今,在崂山工作的曹钦花40分钟的时间,就能回到自己居住的李沧区,可以腾出更多时间陪伴家人。

  当然,青岛与深圳存在的客观差距也不容忽视。曹钦坦言,虽然青岛也有不少全国知名的家电、轨道交通企业,但相较于深圳枝繁叶茂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说,自己来青就业时的选择空间并不多,落户相对也更困难一些。

  创客胡康桥:

  深圳更敬畏技术,青岛紧迫感十足

  一个“快”字,是胡康桥对深圳最直观的印象,“不仅是涉及企业注册、人才落户这些政府部门负责的事情,与深圳的企业沟通,也会明显感觉到反馈很快,深圳是一座注重效率的城市。”胡康桥曾在美国知名半导体公司AMD担任高级工程师,回国后在北京创立了核芯互联科技有限公司,从事高端通用芯片的研发设计,并在2018年7月在深圳南山云谷创新产业园设立了分公司。去年12月,他将公司总部由北京迁到位于崂山区的青岛国际创新园,“在与崂山招商团队接洽的过程中,能感受到青岛这座城市有一种不甘现状的急迫心态。”

  “深圳整体上是一种开放的氛围,对外宣传做得尤其好,不少外国人都认为深圳是中国的创新之都、科技之都,深圳这座城市对技术更有敬畏之心。”与深圳同处海滨的青岛是一个山海相依的秀美之地,胡康桥认为,在对外推介方面,青岛也有很好的资源和产业禀赋。胡康桥告诉记者,“来了就是深圳人”的理念广为人知,深圳在这方面绝不是喊口号,“本科生积满100分可以直接落户深圳,落户后还有1.5万元的一次性现金补贴,硕士和博士更高,分别是2.5万元和3万元,办理流程也很顺畅,这座城市对人才的渴求是明显的。”

  不过,胡康桥也坦言,由于深圳的生活成本较高,公司人才流动性也相对更高,“下一步,公司将启用在青岛的总部,希望这里的人才构成能再上一个层次,其实只要环境足够好,很多青岛或山东本地的人才是很想回家乡发展的。”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王 萌 周 伟 余瑞新 刘 栋 霍璟祎)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乐双

推荐阅读
  • 副省长挂帅,山东省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成立

    QQ图片20190411083301.png

    副省长挂帅,山东省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成立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调整成立山东省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的通知》。具体来说,山东省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由副省长刘强“挂帅”担任总指挥一职,同时设置7名副总指挥,分别是省政府副秘书长卢杰、省应急厅厅...[详细]

    04-11 08-04济南时报
  • 全省"平安校园示范学校"公示 这些学校上榜!

    QQ图片20190411083139.png

    全省“平安校园示范学校”公示。关于我省“平安校园示范学校”推荐单位的公示根据《山东省教育厅(中共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印发“平安校园”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的通知》(鲁教安字〔2018〕10号)要求,经学校申请、各市教育局推荐、专家遴选,确定山东农业大学等8...[详细]

    04-11 08-04省教育厅网站
  • 济南这场雨不小 用201枚火箭弹116根碘化银烟条增雨

    QQ图片20190411082719.png

    记者从济南市水文局了解到,从8日8时到9日15时,济南全市平均降下了15.0毫米雨水,其中泉域补给范围的雨量平均15.1毫米。济南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工作人员说,去冬今春降水偏少,再加上北方春季本身干旱少雨,春雨贵如油,同时利用有利气象条件进行人工增雨对森林...[详细]

    04-11 08-04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 青岛发展智慧"菜篮子" 打通消费"最后一公里"

    QQ图片20190411082910.png

    农贸市场是城乡人民生活必备的基础设施,农贸市场建设和改造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菜篮子、米袋子。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张杰说,“智慧微市场”是标准化农贸市场的有力补充,是实现“菜篮子工程”建设向社区“最后一公里”的延伸。[详细]

    04-11 08-04大众日报 新锐大众
  • 山东:公共机构人均能耗累计下降16.5%

    记者从推进会上获悉,十八大以来我省3.5万家公共机构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技术等手段,全省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人均用水量分别累计下降16.5%、15.1%、19.6%,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详细]

    04-11 08-04大众日报·新锐大众
  • 忏悔手稿、腐败案例,山东党员干部都该来这儿看看

    在济南市市中区红符路七号,有一个神秘的地方,每天都有很多山东的党员干部前来参观学习。[详细]

    04-11 08-04大众日报微信公众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