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乐双
“国戏”要来了 《沙家浜》复排了
“五一劳动节”京剧有点忙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过了清明节,五一小长假又将接踵而至,记者8日从市京剧院获悉,五一前后的京剧演出计划已经出炉,这个演出季,不仅有中国戏曲学院的名家、名师和学霸齐聚青岛唱大戏,还有京剧院复排的经典现代京剧《沙家浜》即将于假期连续上演。这个五一的青岛演出季,京剧有点忙。
提及“中戏”“上戏”这些艺术高校的简称,人们耳熟能详,而“国戏”,作为中国戏曲学院的简称,则鲜有人知。素有戏曲艺术家摇篮之誉的中国戏曲学院成立于1950年,学院首任校长是中国现代戏剧奠基人之一田汉先生。作为我国戏曲最高学府,全国戏曲高级人才培养中心、戏曲理论研究中心、戏曲文化信息交流与传播中心,“国戏”即将在4月27日首度来青岛,开出专场演出。
4月27日,中国戏曲学院的名家、名师和优秀的学霸们,将齐聚青岛唱大戏,演出曲目有:中国戏曲学院优秀学生王若丁的《捉放曹》选段“行路”,杨晓阳的《锁麟囊》选段“一霎时”,曾获第29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新人配角奖的郭铸锋的《玉门关》选段“离长城”,第29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新人主角奖的梅派青衣褚沣怡的《太真外传》选段“听宫娥”。
特别是中国戏曲学院的教授、副教授也将登台亮相,如:荀派花旦、中国戏曲学院副教授张艳红的《桃花村》选段,梅派青衣、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张晶的《贵妃醉酒》选段,国家一级演员、谭派老生韩胜存演出的《将相和》选段,中国戏曲学院教授、京剧系主任、花脸演员舒桐演出的《群英会》选段等。同时,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戏曲学院京剧器乐教研室主任叶光、优秀青年琴师宋婷婷、优秀青年鼓师宋晓璞将参加演出。
另外,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现今在市京剧院工作的本土演员、演奏员毛兰、王馨仪、牟晓飞、赵伟、梁秀秀、梁志鹏,以及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张火丁程派艺术研习班的马凤凤等,也将参与演出。
此间,中国戏曲学院(青岛)艺术实践基地将落户青岛,将为推进青岛本土戏曲艺术传承发展、戏曲人才培养,打造、丰富本土演出市场发挥重要作用。
“国戏”来袭之外,4月29日、30日,在四方剧院将演出现代京剧《沙家浜》;5月1日在李沧剧院将有一台《庆祝建国70周年五一劳动节京剧晚会》;5月2日,《沙家浜》将转战李沧剧院演出。
相关新闻:
给孩子的“猴戏”待亮相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近日来,市京剧院的排练厅一派繁忙。除《沙家浜》的复排外,另一部新创儿童京剧《智取金箍棒》(暂定名)已进入排演阶段,即将成为孩子们的新宠。这部戏也是青岛市京剧院面向市场、培养戏剧后备力量的一次试水之举。
据该项目负责人、市京剧院副院长巩发艺介绍:“国粹艺术正面临着观众日趋小众的困境,作为专业艺术院团,要培育壮大观众群体,就要从娃娃抓起,让他们从小就能生发出对京剧艺术的喜爱,青岛京剧院近几年也曾多次以少儿为目标群体,创排儿童京剧。《智取金箍棒》的创排延续了这一创作传统。”
据介绍,儿童京剧《智取金箍棒》在原来“闹龙宫”的基础上全新构架,演变为一场80多分钟、四场大戏的全本创作,从《西游记》原著中猴王出世、花果山演兵、龙宫问探、智取金箍棒等章节切入,根据儿童视角进行创作。巩发艺表示,“这出大戏也是青岛京剧院原创实力的一次体现,主创团队从编、导、演,到作曲音乐、舞美,全部由院团演职人员担纲,是全团创作人才的一次大融合,也是青岛京剧院史上的头一遭。”此外,为凸显猴戏的特性,《智取金箍棒》确立了京剧诗化的呈现,同时融合昆曲、京胡弦乐及多个流派唱腔。除文武并重的舞台演绎外,还利用现代声光电技术,以及威亚特技等,带来更具冲击力的视听效果。做到了新,却不失京剧的根。
(记者 李 魏)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乐双
山东4家单位拟入选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4月8日,山东省人社厅发布关于2019年度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和山东省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建设项目候选单位的公示。根据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山...[详细]
山东省级财政累计安排3.8亿元,支持“中国好粮油”齐鲁晚报讯(记者。宋雅男)记者从山东省财政厅获悉,近年来,山东省级财政积极推动粮食流通流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为抓手,大力推进粮食行业新旧动能转换,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详细]
济南2019供地计划出炉。工业用地供应6年来首超住地原标题 济南2019供地计划出炉[详细]
记者今天下午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获悉,截至3月底,全市共启动棚改8410套(户),占年计划的30%(超原计划10%)。今年计划完成棚户区改造2.8万套(户)。[详细]
残疾人合法权益有保障。山东成立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山东省司法厅、省残联日前举行山东省法律援助中心残疾人工作站暨山东省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揭牌仪式[详细]
记者从山东省科技厅获悉,山东省将在创新短板和产业优势领域集中组织实施重大项目,吸引优势创新力量协同攻关。重点领域科研创新成果到山东转化落地的,最高可支持5000万元。[详细]